电动汽车遇到拦路虎,选油车还是电车?丰田告诉你答案

隔壁家开车的老王 2023-09-28 12:08:02

如今电动化时代已经来临,但是正当电动汽车发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却遇到了两只拦路虎,一个是续航能力短,另一个是充电速度慢。长此以往,电动车主便产生了两大焦虑:续航焦虑和补能焦虑。这让很多想买电动汽车的用户望而却步。

那么想要赶走这两只拦路虎,我们就必须在动力电池技术上有实质性的突破。为此,世界上多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研究新一代的电池技术。其中,全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主流电池。就在不久前,日产汽车高调宣布成功开发出了全固态电池,并于2025年试生产,2028年量产装车。

相比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高一倍,充电速度也将提高三倍,而且安全性高,寿命长。

无独有偶。近日,日本丰田汽车也传来好消息,将于2027年开始生产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纯电汽车,该车充电不到10分钟即可拥有1200公里左右的续航,届时,纯电车主可同时解决续航和补能焦虑两大问题,彻底将两座大山移走,电动汽车也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不过,由于全固态电池的制造成本比现有锂离子电池高出很多,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丰田还准备了两个过渡措施:一个是计划在2026-2027年推出一款双极锂铁磷酸电池,能够降低40%的成本;另一个是计划在2027-2028年投产一款功率更高、行驶里程更长的双极锂铁电池。

当然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新技术的成熟及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在当前情况下,我们要想解决续航和补能焦虑问题该怎么办呢?有两种方案:一是买燃油车,二是买油电混动车,这两者选其一即可。

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很多人都将油车和电车对立了起来,非要争出个你死我活来。可实际上,这两者之间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关系,就拿丰田凯美瑞来说,既有燃油自吸,也有智能电混双擎,想选哪个就选哪个。

更令人惊叹的是,第八代凯美瑞自上市以来,如今已经步入第6个年头,单代销量也已经破百万。在全球市场,凯美瑞已经多次登顶B级轿车销冠。即便在中国市场,凯美瑞也连续两次蝉联B级轿车榜首。

凯美瑞诞生于1982年,从紧凑级到中型车,从纯燃油车到燃油和混动并行,从V系列、XV系列并行到今天的TNGA架构,凯美瑞历经40余年的八代进化,收获了全球2100 万用户的认可和信赖,在世界汽车史上创造出了一个经典。那么是什么促成了第八代凯美瑞的持续热销呢?

作为一款旗舰车型,凯美瑞无论是在动力、智能、安全、品质及保值率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动力方面,凯美瑞双擎版采用丰田智能电混双擎系统,采用2.5L 喷气流控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0%,可实现全速域智能电混驱动。再加上2.5L大排量强电驱,让凯美瑞双擎零百加速直接进入了7秒级,百公里油耗最低可达4.52L。

不管是在极热还是极寒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其续航能力均能达到1000公里以上,完全可实现全地域无焦虑、全温域无焦虑、续航无焦虑、充电无焦虑、油耗无焦虑。开上凯美瑞双擎,用户可以做到不为“加电”减空间,不为“插电”改习惯,不为“亏电”多买单。

智能方面,凯美瑞采用了Toyota Space智能座舱,搭载了三屏互联、语音交互、JBL影院等智能科技配置。为了适应国内用户需求,还专门增加了HUD抬头显示系统以及车载微信。并且,2023款凯美瑞还在原基础上对智能化进一步升级,车机系统全面实现了苹果CarPlay、百度CarLife和华为HiCar三大平台的互联,同时还增强了手机和汽车的互联水平,远程操控起来更便捷。

安全方面,凯美瑞继承了TNGA架构的钢筋铁骨,全系标配10个SRS安全气囊,同时准标配了丰田中国基于125亿公里智能行驶的0事故数据开发而成的T-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实现L2级自动驾驶,不管在城市与郊外,高速与低速,还是雨雪恶劣天气等各种复杂场景下,都能轻松应对,提供安全易用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车身品质方面,如今我们在国内看到的凯美瑞车型,都来自于广汽丰田的“零缺陷工厂”,自带高品质QDR基因,全面导入并严格执行以“自工序完结”为核心的丰田精益生产模式,生产线一次合格率高达99%,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还有保值率方面更是同级第一的存在。大家都知道,保值率反映的是车型的综合实力,高保值率的车型能大幅降低日常用车成本,想换新车时可以直接开到二手市场卖个好价钱。据J.D.Power 君迪与58汽车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显示,第八代凯美瑞3年车龄保值率位居中型车第一名。

如今,随着新能源补贴不断退坡,续航及补能焦虑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又恰逢年中各大品牌纷纷冲销量之际,此时入手一台可油可电的智能电混双擎车型正是好时机,而这款具有超高性价比的中高级旗舰轿车凯美瑞,不失为一个最佳的选择。

对此,您怎么看呢?

0 阅读:0

隔壁家开车的老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