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中共八大意义重大,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首次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前夕,刘少奇忙于整合30余部门汇报,焦灼不已。反观毛主席,在其提交的报告上,却悠然自得地计算着算术题。
时隔11年,再次召开的党代会意义重大,它承载着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重任,确保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活力,引领各项事业稳步前行。
七大党章规定,无意外情况下,全国党代会应3年召开一次。但1956年八大距七大已11年,其间间隔较久的原因待探究。
革命与建设形势迅猛,1945年中共七大后,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党领导人民最终击败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1948至1949年,中共致力于迅速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全力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无暇筹备八大,以确保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首要任务是带领人民全力恢复国民经济,加速国民休养生息,确保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充分保障,无论国力还是民力均需迅速提振。
毛主席率党中央进驻北平城时,曾言:
当前乃我党最危急之际,执政远非易事,切莫重蹈李自成覆辙,更不可如赴考失利之书生,名落孙山。
1950至1952年,毛主席领导党中央竭力维护新生人民政权,严厉打击企图颠覆政权的野心家与反动派。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于此时,新中国陷入“两线作战”困境:对外援朝抗美,对内土改。因此,未能召开党的八大会议。
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后,毛主席与党中央专注领导人民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摆脱阶级矛盾困境,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经过数年筹备,至1956年9月,党中央认为新中国局势已稳,条件成熟,遂决定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从中共七大至八大,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历经两次重大变革,这些变革极具历史意义。
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民众被严重剥削的旧社会,转变为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
其次,变革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至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阶段,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八大成功召开,标志新中国领导人不安于现状,决心带领各族人民力争上游、求新求变,集思广益探索未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刘少奇承担政治报告的起草工作。
举办大规模全党全国会议,毛主席独木难支,故依据各中央领导职责与能力,指派刘少奇负责八大政治报告的筹备工作。
为撰写重要政治报告,刘少奇广泛调研,半年内召集37个部委局80余位负责人至会议室汇报,内容涉及各部门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刘少奇连续工作,与部委局负责人从白昼谈至次日凌晨,记录数万言笔记,针对各部门问题,与部长们共商解决之道。
毛主席视察归来,闻此事甚感兴趣,视为解决治理问题之良机。未及休整,即邀刘少奇共赴座谈会,听取34部门汇报。
1956年6月,刘少奇在毛泽东主席指导下,着手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起草与修订工作。
刘振德回忆,刘少奇同志当时极为忙碌,生活无规律,如不知疲倦的机器,日夜连轴转,全身心投入政治报告起草,智慧与情感尽付于此。
刘少奇原定陈伯达负责初稿,但完成后甚不满意。陈伯达文笔佳,初稿详尽具体,却也因此冗长如学术报告,缺乏精炼。
优化从何着手?哪些内容需删减,哪些保留?政治报告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刘少奇被三个问题困扰,4月25日,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发表《论十大关系》报告,其高瞻远瞩的论述为刘少奇提供了新思路。
毛主席《论十大关系》论述精辟,为政治报告定调。你们应以此为纲,着手起草八大政治报告初稿。
刘少奇安排胡乔木起草新初稿,其中“党的领导”部分遭遇小插曲。
晚11时许,刘少奇办公室依旧明亮,审阅初稿至“党的领导”部分觉不妥,遂召起草小组成员前来商讨。
“党的领导”部分应增述毛主席大革命时期作用,强调第四次反“围剿”胜与第五次败的对比,以此证明遵义会议时毛主席主持领导工作的紧迫性。
该意见经起草小组提炼后,被纳入八大政治报告的最终版本之中。
毛主席十分政治报告起草,常与刘少奇书信交流,探讨报告细节。诸多起草小组难以确定的内容,均由二人商议后确定。
刘少奇始终拥护毛主席,无论何时不变。两人均为党的杰出领导人,共同推动中国革命,是好战友。
毛主席参与了中共八大的筹备与召开,会议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
1956年8月中旬至9月14日,毛主席倾注大量精力于政治报告的仔细斟酌与修改上。
他为确保无遗漏,特地致信周总理、杨尚昆等人,邀其共审政治报告,并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反馈或修订意见。
随着收集到的意见逐渐增多,毛主席对政治报告初稿产生了一些不满。
少奇同志,精简工作尚不到位,此报告仍达九万余字,冗长繁琐,需进一步精简。
刘少奇同志高度重视毛主席指示,每日熬夜研究汇报初稿,逐字逐句乃至标点,均细心推敲,其严谨态度令人钦佩。
刘少奇倾注大量心血于政治汇报,辛勤忙碌,最终整理出约3万字的报告,提交给了毛主席。
主席,昨日晨推翻旧稿,此为今日新定版本。统一战线部分有同志建议修改,涉及原则问题,恳请主席复审。
8月29日,毛主席对精简后的政治汇报表示满意,随即点燃一支烟,左手夹烟,右手持稿,仔细阅读起来。
看罢全文,毛主席点头示满,熄灭香烟,执笔于稿上计算,得出此次稿件字数约4万5千字。
少奇同志,此次稿子我甚满意,修改得当,较之前更为言简意赅,字数虽减却无损报告主题,整体清爽易读。
政治报告初稿已成,但诸多内容尚待刘少奇等人深入斟酌并修订。
毛主席为统一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内容和“二五”计划建议报告,致信周总理,期望其参与相关内容的修订工作。
周总理接通知后,即刻专注修改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部分,次日即将修订内容呈送毛主席审阅。
“前言”、无产阶级专政、统一战线、民族问题及国家政治四部分,毛主席亦倾注大量心血,与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等多次修订,使政治报告更趋完备。
这份政治报告凝聚了中央领导及各界人士大量心血,直至八大召开前一天仍在优化。9月14日凌晨,毛主席指示刘少奇翻译稿件并制作清样。
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从起草至定稿耗时一年多,历经80余版本迭代,其中重大改动达5次。
毛主席提及政治报告起草时笑道:“这彰显中共之民主,对事不对人。谁意见有理,便采纳谁,不论文件出自何人,只看道理何在。”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迈出了坚实步伐,标志着良好开端的形成,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方向明确,逻辑清晰。
1956年9月15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召开,规模宏大,1100余名中国正式及候补代表参会,并有众多外国代表出席。
这些“洋代表”覆盖59国,知名者如苏联共产党米高扬代表团、英国共产党波利特团、西班牙共产党伊巴露丽团及法国共产党雅克·杜克洛团。
周总理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热情且不失气节,指示外交等部门妥善接待,并多次亲自与这些外国代表进行友好交谈。
开幕仪式上,毛主席致开幕词,并热烈欢迎外国共产主义党派人士的到来,此系新中国首次亦是唯一一次有外国共产党人参加党代会。
开幕词既欢迎国际友人,又引用了毛主席的一句名言。
每个国家皆有擅长与薄弱之处,即便我们的工作取得巨大成果,也应保持谦逊,不可骄傲自满。
虚心促进进步,骄傲导致落后,这一真理我们应时刻铭记于心。
毛主席金句引发代表强烈共鸣,众人纷纷鼓掌赞同。不到2500字的开幕词,最终赢得了34次热烈掌声。
八大在新形势下,结合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探索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是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开端。
大会后,党中央指示引入市场调节机制,自由市场活跃,个体工商户增长,衣食住行等民生行业的产销得到初步改善。
上海个体手工业户数据显示,八大召开当月有1661户,10月增至2885户,年底数量翻倍。
毛主席得知赞誉中国人民卓越智慧,认为社会有需要时,私营企业可继续并应扩大经营规模。
国营与私营皆可尝试,不可片面定论。可先消灭旧资本主义,再发展利于人民的新资本主义形式。
此后,毛主席引领党和国家将重心转至经济建设,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活动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
1957年底,首个五年计划提前达标,各项指标均显著超越预定目标。
2月,毛主席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此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上均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并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原则与目标理论,历久犹新,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闪耀着光辉,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
《中共八大轶事》记载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逻辑清晰展现会议细节,用词精准勾勒历史风貌,重现了中共八大的重要时刻与关键决策。
《中共八大幕后纪实》孟兰英扮演关键角色,记录大会筹备细节,展现其默默奉献,确保会议顺利进行,凸显幕后英雄的重要性。
《毛泽东与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由黄蕾探讨,文章深入分析了毛泽东对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贡献,阐述了其核心思想与重要意义,保持了原文逻辑与用词准确性。
《刘少奇与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由陈双华探讨,重点分析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的政治报告内容,阐述其核心思想与重要意义,保持逻辑清晰,用词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