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中,国家的兴盛离不开君王的治理,也离不开能臣的谏言。若是大臣错了皇帝可以将其罢官或是处死,那若是皇帝错了呢?历史上也是有一些敢直言劝谏皇帝过错的臣子,这些臣子被称为争臣,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包拯、狄仁杰、魏徵,这类臣子能够名留青史是因为遇到了一个不错的皇帝,不然恐怕张不了几次口就被处死了。
在唐朝历史中,魏徵就是一个敢犯颜直谏的争臣,但值得庆幸的是,李世民也是一个能听取他人意见的好皇帝,因此魏徵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对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魏徵,下曲阳县人,在贞观年间任正三品侍中、太子太师之职,被封为了郑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魏徵自幼便是孤儿,并且家境贫寒,虽然生活十分拮据,但心中仍有远大的志向,因为不愿意在家务农,便选择出家做道士,并且喜爱读书可以说是满腹经纶,尤其喜欢纵横之说。
隋末617年,天下大乱,政权林立,魏徵游历天下时途经武阳县,想要一展心中的抱负,便投身于武阳郡丞元宝藏的麾下。九月,瓦岗寨的李密建立了魏政权,号召天下豪杰一同起兵反隋,元宝藏便率兵投奔了李密。
而期间呈送给李密的奏书都是由魏徵所写,久而久之李密便被魏徵的才华所吸引,于是便将魏徵召到了自己的麾下,担任文学参军,负责撰写章表文檄。
但魏徵志不在此,他想要做一位谋士,曾给李密献上了十条计策,但都没有被采纳。
大业十四年,李密与王世充在洛水边决战,胜多败少。这时,魏徵便对李密的长史郑颋说道:“此战虽然多次取胜,但瓦岗寨也没有多少钱财,将士们取得了战功但却得不到奖赏。不如占领要地,将王世充围住,待敌方粮草匮乏被迫撤兵时,乘胜追击,这才是取胜之道。”但郑颋听后却不以为然,魏徵对于郑颋的态度十分不满,便挥袖离去了。
618年,宇文化及率军途经洛阳,王世充与李密双方一时间惊慌失措,便觉得联手抵抗,最终李密率领瓦岗寨大败了宇文化及,然而王世充却趁机突袭瓦岗寨,这一战李密损失惨重,无奈下便只能率领剩余的部下前去投靠李渊。
李密的部将李勣此时仍然占据着李密原来的领土,李密归顺唐朝后李勣也不知所措。而此时魏徵便主动向李渊请命,前往山东安抚瓦岗寨旧部,于是便被任命为秘书丞,前往黎阳。经过魏徵的劝导李勣也决定归顺唐朝,并且打开粮仓运输粮草,支援淮安王李神通。
九月,窦建德便率军进攻相州,李神通难以抵挡,便率军撤退到了黎阳,但在窦建德的追击下战败了,魏徵、李神通、李勣等人都被窦建德俘获,之后,窦建德便发现了魏徵的才能,并任命他为起居舍人。
由此可见,是金子总会发光,魏徵此人颇有才能,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干出一番事业。
而魏徵又是如何得到李世民的赏识呢?
直到621年,秦王李世民在唐高祖李渊的派遣下。率军前往洛阳攻打王世充,所用计策如同魏徵所说的那样,将洛阳城周边的郡县全都占领,使王世充孤立无援,粮草匮乏,无奈下便只好求助窦建德,而李世民兵分两路在虎牢关将窦建德击败并且擒获,随后又攻破洛阳城,两大起义势力头领都被李世民一网打尽,因此魏徵得以再次入唐。
太子李建成听闻魏徵颇有才能,便将他召到了自己的部下,担任太子洗马,待遇极好。
在622年,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率众再次起义,在山东可谓是声势浩大,因为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但功绩却远不如李世民,魏徵便建议李建成前去请战建立战功,李建成便同意了,之后在征讨刘黑闼的战役中听取了魏徵的意见,安抚了山东百姓,使刘黑闼孤立无援最终将其斩杀,平定了山东。
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这一场事故可谓是震惊朝野,在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后,李世民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太子之位。
之后听闻魏徵曾多次劝谏李建成将李世民安排到外地,因此李世民便命人将魏徵召来,询问到:“你为何要离间我们兄弟二人?”魏徵却回答道:“若是太子按照我所说的去做,便不会有今天的祸事了。”
李世民听完后觉得,此人眼光长远,且说话直爽,丝毫不隐瞒自己的不是,便决定赦免了魏徵,并任命他为詹事府主薄。
作为一个争臣的魏徵向来是有话直说,并且不惧权贵,在之后又为李世民提供了怎样的助力?
626年,李世民登基后便开始着手安抚太子的残余势力,发布诏书大赦天下,招安太子残党。并任命魏徵为谏议大夫,派遣他前去河北安抚李建成的旧部,并允许他自行决定措施和办法。
当魏徵到达磁州时,正巧遇见了押送太子残党李志安、李思行的囚车,便对副使李桐客说道:“若是我们前去颁布诏命,东宫的旧人一律赦免,而此时又将李思行等人押送京城,这样做谁还愿意相信诏命?”李桐客听后十分赞同,便下令释放了二人,并且恢复了他们的官职。
随后便上书李世民,李世民看后十分高兴,觉得魏徵处理得十分妥当。
之后的李世民一心想要建立盛世,曾多次卧榻召见魏徵,并向他询问意见。魏徵不仅有治国的才能,并且为人耿直,不惧权贵,李世民与他进行了多番交谈,总是愿意采取魏徵的建议。
而魏徵也因为李世民的赏识,知无不言,将心中所有想法都说了出来。
期间魏徵曾向李世民谏言两百多次,李世民认为他是一个忠臣,所言全是为国为民,十分欣慰。并将他升为了尚书左丞。
然而这般为国为民的大臣也曾受到诽谤,而他的一番话却让李世民对其另眼相看。
有人曾诽谤魏徵包庇自己的亲戚徇私枉法,于是李世民便派遣御史大夫温彦博前去调查,但却没有查到丝毫证据。
温彦博便对李世民说道:“魏徵作为朝中大臣,因当行事坦荡,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公之于众,因此如今受到没有根据的诽谤,即使没有徇私,也应该受到责备。”
于是李世民便派遣温彦博前去责备魏徵,并表示以后做事不能不留痕迹。
但到了第二天上朝,魏徵便上奏说道:“臣听说君臣应当一心,如同一个整体,若是置国家大事于不顾,而追求表面上的公正,那君臣上下都这般行事,国家的兴衰就十分堪忧了。”
李世民听后十分吃惊,脸色大变,觉得魏徵所言甚有道理,便说道:“我已悔悟此事了。”
魏徵又跪下说道:“臣希望陛下能让臣做一个良臣,而不是忠臣。”
李世民十分不解,便询问他道:“忠臣与良臣有何不同?”魏徵回答道:“皋陶就是忠臣,而龙逢、比干就是忠臣,良可以得到美名,使君王得到世人所称赞的称号,流传千古。忠臣则是一心为国而不得善终,君王也被陷入昏庸、残暴的境地,国破家亡,只是得到一个忠臣的空名,二者相比相差甚远。”
李世民听后也被魏徵所言深深打动了,随即便赏赐了他绢帛五百匹。
629年,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参与朝政,由于隋末大乱书籍缺失,制度、法令杂乱不堪,魏徵便主动向李世民请命,带领诸多学者将古籍分为了四类,并进行校定,几年后秘府的书籍都被整理齐全,且十分详细。
之后高昌王麴文泰入京朝见时,西域各国都想趁机派遣使者进贡,李世民便派遣麴文泰的使臣厌怛纥干前去迎接,但魏徵却劝阻李世民,他认为如今天下刚刚平定,麴文泰入京,途经的州县都疲于供给,更何况西域众多使臣数千人。若是这些人以商人的身份前来,那边境百姓将会获益,若是以宾客的身份前来,那大唐将会消耗大量的财物。李世民听后觉得有道理,便命人前去追回已经出发的厌怛纥干。
之后李世民与魏徵提及选用人才之事,魏徵也给出了鉴别才能,审核品德的诸多建议。
李世民将十分钟爱的长乐公主许配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在准备嫁妆时,朝臣纷纷进言请求增加永嘉长公主的嫁妆,但魏徵却表示反对,他认为永嘉长公主是长乐公主的姑姑,这样做有违礼制。李世民之后此事讲述给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听后对魏徵大为赞赏,并派人送去了绢帛四百匹,钱财四百缗,并派人传话,说道:“听闻你为人正直,如今总算见识到了,希望能一直保持,不要改变。”不久后魏徵便升为了郡公。
636年,长孙皇后逝世,李世民十分悲痛,入葬昭陵后,也十分思念,于是便派人建立了高楼,每日都在楼上姚望妻子的陵墓。一次李世民带着魏徵一同来到楼顶,并指着昭陵的方向,询问魏徵看清了没有,魏徵便装作没有看见,李世民急了,说道:“怎么会看不见,那可是昭陵!”魏徵便说道:“我以为陛下看的是献陵,原来是昭陵啊!”李世民此时听懂了,魏徵是在提示自己,不能只顾着思念亡妻,而忽略了父亲。于是便下令将高楼拆除了。
之后李世民下令让魏徵主编《周书》《梁书》《陈书》《齐书》及《隋书》等到书成后,魏徵便被加授为左光禄大夫,并且封为了郑国公。
642年,太子李承乾不学无术,泰王李泰深受李世民的宠爱,于是朝廷官员对此产生了诸多议论,李世民听闻后十分厌烦,便决定让魏徵来辅佐太子,杜绝这些议论。随后李世民便任命魏徵为太子太师,但魏徵却以身染重病为由推辞,李世民便写下诏书回复到:“汉朝的太子以四老为辅佐,如今我依靠您也是这个道理,知道您患病,但即使如此也能保全太子。”
但是后来64岁的魏徵的病情加重了,李世民便派遣中使前往探望,并让其守在魏徵家中,随时汇报魏徵的病情,期间还赏赐了不少药食。由于魏徵家中没有正室,李世民便将自己准备建造偏殿的建材送予魏徵,仅仅五天便建造完工了,还送去了白色的褥子和布被,满足了魏徵崇尚简谱的心愿。
643年,魏徵病重,已经时日不多,李世民听闻后,便亲自赶往魏徵家中看望,让侍卫在门外等待,与魏徵进行了一番长谈,随后才返回宫中。不久后,李世民又带着太子李承乾与嫡女衡山公主再来来到了魏徵家中,魏徵忍着病痛,穿戴朝服,李世民见后,顿时悲从中来,一边搀扶着魏徵一边问到他还有什么想说的,魏徵说到:“寡妇从不操心纬线,而忧虑周王朝的衰亡。”李世民将衡山公主许配给了魏徵的长子魏叔玉,并指着衡山公主对魏徵说道:“魏公,睁开眼睛看看你的儿媳!”此时的魏徵已经虚弱到了无法谢恩的地步。
可见经历了多年的时间,李世民与魏徵的关系已经达到了非同一般的地步。
643年二月11日,魏徵逝世的消息传到了宫中,李世民亲自参加了魏徵的葬礼,一时间痛哭不已,并且废朝五天,哀悼魏徵的离去,并命文武百官一同前来参加葬礼,让太子李承乾在西华堂为他哭悼,随后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赐谥号文贞,并允许他陪葬昭陵。
李世民还给予了诸多陪葬品,但却被魏徵的妻子以魏徵生平节俭,陪葬器物过多不符合魏徵的意愿为由推辞了。之后李世民亲自登上御苑的西楼,远远的姚望着魏徵的灵柩痛哭不止,并命文武百官护送灵柩出城到长安郊外。并且李世民还亲自为魏徵撰写了碑文,书写于墓碑之上。
之后李世民命将作少监阎立本为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悔等二十四功臣绘画画像,放置于烟凌阁中,是为烟凌阁二十四功臣,而魏徵位列第四位。
但在魏徵死后不久,太子造反,由于牵扯之人与魏徵有关联,被李世民推翻了墓碑,但在之后又重新建立了墓碑,这究竟是为何?
在魏徵死后不久,太子李承乾便策划了谋反,而陈国公侯君集因为参与谋反被处死了,中书侍郎杜正伦也所受牵连被贬至远方。这二人都曾是魏徵推举的,称他们有宰相之能,因此李世民觉得魏徵或许与他人结党营私。而魏徵生前也曾写下谏书,并给史官褚遂良看过,李世民得知后,更加不满了,便下令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约,并推倒了魏徵的墓碑。
645年,李世民亲自率兵征讨高丽,虽然此战胜利,但也损失惨重,不禁感慨道:“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随后便将魏徵的家人召到营中,赏赐了一番,并以少牢之礼祭祀了魏徵,重新立起来墓碑。
魏徵的一生称得上是传奇,为人正直,并且一心为国,而唐高祖李世民也是一个明君,愿意听取魏徵的意见,因此贞观之治少不了魏徵的功劳,而这样的争臣更是值得世人所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