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万家岭之战打到紧要关头,冯圣法的五十八师几乎快打光了!
自整师投入万家岭作战以来,五十八师已经毙伤日军三千五百多人,但全师也伤亡殆尽,不少连队的连排长已全部阵亡,有战斗力的士兵仅剩五百余人。
五十八师把伙夫、马夫等勤杂人员都派上了第一线,仍然不敷使用。
眼看日军将要突破己方阵地,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师长冯圣法只得向74军军长俞济时求救,可是俞济时手里的预备队也用光了,唯一能够使用的是军警卫营。
当时为便于观察战场变化和调整部署,军事指挥所距离前线都很近,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指挥机关遇袭甚至被吞掉的危险。
万家岭战役开始时,日军一O六师团派出的游击分队就曾渗入到粤军的军团司令部附近,并从数百米外发起袭击,“流弹散布四周”。
俞济时知道一旦警卫营离开,军部可能面临莫测危险,但他还是咬牙把警卫营的两个连拨给了冯圣法,只留下一个班警卫军部。
两个警卫连有二百余名生龙活虎的士兵,对前线来说犹如雪中送炭,也正是依靠这二百生力军,五十八师堵住了即将被撕开的口子,守住了阵地。
至此,深陷薛岳布下的重围之中的日军一O六师团也已经伤亡过半,无力继续向外拓展突破范围,只得就地转入防御,固守待援。
一O六师团要援兵,日军第十一军却拿不出援兵。除了二十七师团在瑞武路被截,西园的一O一师团也在德星线上被堵,谁都过不来。
负责策划此次行动的日军第十一军作战课长宫崎周一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但是除了抱怨一O六师团攻击乏力,一时之间他也想不出更好的援救办法。
宫崎事后承认,在万家岭战役中,自己对一O六师团负有使用不当的责任,不应该派这支日军中的二流师团担负奇袭之责。言下之意,如果再给一次机会,他绝不敢端着隔夜剩饭就出来卖。
其实宫崎还忽略了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奇袭战胜算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
当一O六师团孤军深入至瑞昌、南浔之间时,它就已经踏上了险途——瑞昌、南浔两线中国军队只要一转身,就可以将突袭者予以反包围,换句话说,即便宫崎当时派出的是一个一流师团,最后袭击成功的可能性至多也只是五五开。
这不是一个你随随便便地出来兜上一圈,就能轻而易举地捡拾到便宜和幸运的时代了。
此时距离一O六师团从马回岭出发,已逾十天,本就携带不多的粮食弹药,即使再省再抠,也已所剩无几,只能单纯依赖飞机空投补给品。
在兰封战役中,被豫东兵团包围的日军第十四师团也曾靠天吃饭,用飞机空投的粮食和弹药度过危机。
可是万家岭与中原不同,这里的地形条件较为复杂,日机推测的位置与一O六师团实际地点之间有十里的误差,所以空投物资常常到不了需要者手中。
中国军队观察到这一情况后,每当日机空投,就在白布中间贴上红布圆心,用这种冒充的“膏药旗”,引诱日机将补给品投到己方阵地上。
如此一来,一O六师团的日子便更加苦不堪言,连其指挥中枢都面临着断粮危机,师团司令部人员已经近三日未吃一顿饱饭了。
一般士兵更是一个个都瘦成了皮包骨头,如同俗语说的“从正面看像铅笔,从侧面看像挂历”。
攻守态势上,尽管一O六师团夺得了张古山,但仅限于内圈,在外圈,重叠扑上的中国军队已形成四层包围。
一只疲惫不堪的瓮中之鳖,可以恰如其分地形容现在一O六师团的处境。
见时机已基本成熟,10月7日,薛岳下令从四面缩小包围圈,对一O六师团发起全线总攻。其中,七十四军主要负责南面的攻击,任务是收复张古山及其附近的长岭。
俞济时将总攻任务交给了五十一师。王耀武在战前召开会议,研究进攻方案。
会上你一言我一语,一个个听下来,一五三旅旅长张灵甫的话打动了王耀武。
张灵甫认为如果单从正面仰攻的话,困难多,伤亡大,不如效仿《三国演义》中邓艾偷越阴平的战例,利用后山绝壁,组织突击队奇袭敌军背面。
王耀武采纳了张灵甫的计策。张灵甫从三○五团中挑出五百精兵,作为实施奇袭的突击队。
为了增加他的胜算,王耀武还把三O二团增配给一五三旅,由张灵甫指挥三个团实施主攻,缺了一个团的一五一旅则改为预备队。
晚上7点,突击队轻装疾进,从人烟罕见的崎岖峡谷中穿过,对长岭北部高地实施突袭。
长岭北部驻守着五个中队的日军,但是晚上他们看不清对方有多少人,只知道忽然从后面涌上来许多中国兵,一时阵脚大乱。
正面主攻部队趁势发动猛攻,通过两面夹击,高地上的六百多日军被迅速歼灭。
长岭得手之后,张灵甫决定一鼓作气,连续出击张古山。张古山南陡北缓,若使用大部队攻击,没有那么大的空间可以铺开,小部队又难以取胜,张灵甫便二者取其中,选择让三O五团出击。
鉴于攻袭长岭已经打草惊蛇,这次张灵甫变换了策略,他授意三O五团先从正面佯攻,以吸引日军的注意力。
三O五团在正面的摇旗呐喊,果然有效。日军全神贯注地投入正面防御,全然不知道对方突击队正攀藤附葛,从险峻的后山爬上来。等到发现,为时已晚。
日军腹背受敌,经过一番白刃相搏,八百余名日本兵倒在了血泊之中,剩下的残兵赶紧由山巅滚下,狼狈逃窜。
张古山一战,就此成就了陕西汉子张灵甫,从此一战成名,踏入国军名将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