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那段以树皮、树叶和草根充饥的艰难岁月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4-10-14 16:52:45

作者 鲁南散客

三年自然灾害,也指三年困难时期,是指1959年、1960年和1961年。这三年,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最困难的时期。

三年自然灾害前的1958年,全国农业大丰收,及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大炼钢铁潮涌而至,“一平二调”的共产风、虚报谎播的浮夸风开始盛行,打乱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规律与秩序,使得庄稼不能及时收获而大受损失,已经收获的红薯堆放在地里任凭雨雪冰冻。一哄而起的农村公共食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造成管理混乱无序,粮食浪费严重,最终酿成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的局面。

1958年,由于大炼钢铁、大办水利等人为因素,粮食丰产不丰收,加上浪费,严重影响了群众生活。但当时家家户户尚有往年的陈粮可以食用,加上冻在地里的红薯亦可填肠塞肚,虽然免不了饥饿,但1959年春天以前的生活还能勉强维持。到了夏秋季节,旱涝灾害接踵而至,粮食蔬菜大幅歉收减产,1960年春天,真正的难关到了。

那时,每人每天仅有半斤粮食,而且多为红薯干和少量杂粮。不要说做干粮,就是一天三顿熬稀粥,也是稀得能照出人影。群众形象地称之为“四眼汤”(端起饭碗一看,汤中倒映双眼)。而这时又开展了“拔白旗、挖黑心、反瞒产”运动。凡不能紧跟浮夸风、共产风形势,完不成上级布置任务、对农户督促不力、迁就照顾的干部被视为“右倾”“白旗”而遭到批判。农户中个别存粮自食、藏匿不报者,一经发现,便“挖黑心”,没收其粮食。此时,粮食已严重短缺,吃不饱饭的人们便三三两两地到田野里四处寻找可以充饥的东西。

他们到各村的菜园农田里寻找红薯根、萝卜头,就连烂白菜帮、干萝卜缨等各种菜根菜叶也拣拾回家用来填充肚子。平时用来饲喂牲畜的干红薯秧也洗净铡碎后,用石磨磨成粉,与少量红薯面掺在一起做成窝头充饥。据说,用红薯秧粉蒸出来的窝头和驴粪蛋一样,外面光滑,里面全是粗纤维。后来,就连红薯秧也吃完了,人们只好以野菜、草根、树叶、树皮充饥。

那时,山坡上、田野里,河滩边,到处都是挖野菜的人。荠菜、萋萋芽、秫苗秧、豆瓣棵等野草野菜都成了人们赖以果腹的食物。但由于家家挖,天天挖,长得没有挖得快,野菜越来越小,越来越少,挖不野菜人们开始吃树叶。什么香椿叶、洋槐叶、洋槐花、榆树叶、榆钱甚至榆树皮都是上好的食物。这些好吃无毒的树叶树皮吃完了,人们就开始吃柳树叶、臭椿叶和桑树叶等。一些树叶味苦有毒,人们便把这些树叶洗净用开水煮熟后,再放在清水里浸泡,每天换水,浸泡两天去除苦味后再用来果腹。

当野菜和树皮、树叶都吃光的时候,人们便把目光转向野草和草根。特别是富含糖分的白茅根虽然纤维粗糙,但嚼起来有些甜味。于是,人们便忍着饥饿,扛着镢头四处寻找挖掘白茅根。

把挖来的白茅根清除叶皮毛土等杂物后,洗净晒干铡碎,再用石磨磨成茅根粉。将茅根粉混合红薯面做成黑窝头。这种白茅根粉,的确有些养料,但其纤维坚韧,很难磨细,而且那蒸出的窝头,吃起来刺刺拉拉,吃到胃里也很不舒服。不少人吃时皱眉头,吃后揉肚子。尽管如此,人们饥不择食,吃起来仍然感到美味可口,可惜这种茅根粉窝头也十分有限,每顿饭后总感觉食意未尽,饿感犹存。

三年困难时期,由于家家缺粮少食,就连草根、树皮都吃光了以后,各村各户陆续都有因饥饿而死去的老弱幼残者,生产队也因没有草料而饿死大批耕牛等牲畜。群众有的面黄肌瘦,有的水肿无力,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雪上加霜,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一直到1961年1月,中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纠正了浮夸风、共产风和左倾措施,农业生产才步入正轨,人们的生活才逐渐好转。

可惜五年之后,又发生了众所周知的十年洗劫。

1 阅读:3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