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在全球建设海外基地的战略-对美国的影响【中】

幼萱解析 2024-03-01 18:24:02

从历史经验总结教训:竞争对手如何使用海外基地和美国应对方案。假设中国确实建立了庞大的全球军事存在,它可能会用它做什么?为了探讨潜在的问题,我们转向了历史案例研究。我们首先看一下各国何时获得基地权。接下来,我们讨论了海外军事基地的潜在效用,接着讨论了在不稳定地区经营海外基地所带来的风险。最后,我们考虑美国可以对全球军事足迹不断扩大的竞争对手做些什么。各国何时获得驻扎权?驻扎权提供了潜在的好处,但也涉及风险,对东道国和驻扎国都是如此。对东道国来说,一个关键问题是确保外国军事基地的存在不会威胁到国家的主权。对于基地国来说,存在着突然失去基地权或被卷入当地冲突的风险。

快速构建全球基地网络的潜力。至少与今天的中国部分相似,苏联在冷战期间建立了一个海外基地网络。二战结束后,苏联只在东欧国家保留了外国军事基地,作为对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缓冲,就像中国目前寻求在中国南海建立军事缓冲。但从1955年开始,苏联致力于发展全球军事影响力。如图3所示,在随后的20年里,苏联从一个纯粹的地区大国变成了一个在世界各主要地区都有军事基地的全球军事大国。如果中国有意建立一个全球基地网络,苏联的经验表明,他们可能在未来20年内做到这一点。

图 3 1955年和1975年苏联海外军事基地图

驻扎权利通常是战争或极度不安全的产物。驻扎权通常只由面临极度不安全的国家提供。在我们对苏联的案例研究中,最大的两个海外基地都位于与更强大的国家发生冲突的国家——埃及与以色列,以及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相比之下,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面临的安全威胁较低,相应地为苏联提供准入的机会也有限。这两个国家都经常拒绝苏联提出的关于建立更大规模基地的请求。这种模式在其他案例研究中也得到了重复。法国军事基地建立在那些刚刚从法国获得独立的极其弱小的国家。相比之下,相对(平均而言)更富裕、能力更强的非洲英语国家则不太可能接受英国继续驻军。

出于经济利益而提供的驻扎权利是例外,东道国往往会采取措施保护其主权。吉布提与大多数授予重要驻扎权的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尽管没有经历过战争或革命,但它在2016年向中国提供了基地使用权,显然是为了换取经济激励。吉布提并不仅仅向中国提供这样的权利:法国和美国在那里设有基地,而日本、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其他国家在吉布提也有较小的军事设施。吉布提似乎遵循一些非常小的国家的特有特征,这些国家在财政或军事上依赖大国。阿联酋同时拥有美国和法国基地。塔吉克斯坦拥有一个俄罗斯军事基地,塔吉克斯坦有一个俄罗斯军事基地,中国正在与阿富汗的三国交界地区建造警卫和训练设施,据说中国的准军事部队也在塔吉克斯坦进行巡逻。

这些国家欢迎多个外国势力,还往往是那些有国家利益冲突的国家。这样的政策可能是一种刻意的努力,通过保持多种选择来获得他们所需的财政和/或军事支持,从而保留主权。为什么大国寻求海外基地,他们用这些基地做什么?基地为驻扎国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军事潜力,这可能是其他形式的准入所无法实现的。然而,基地也非常脆弱,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具备美国所享有的力量投射能力水平的国家而言。

在竞争中,基地有助于在危机期间支持持久存在和快速反应。对于一个寻求与美国竞争的国家来说,基地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军事潜力,这可能无法通过较小的访问形式实现。例如,当莫斯科获得埃及和叙利亚的海军设施的使用权时,苏联在地中海地区的海军存在规模扩大了许多倍。在吉布提建立基地后,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存在似乎并未扩大,但这些类型的设施无疑可以支持中国持续扩大海军存在。基地还有助于对快速出现的危机做出快速的军事反应。拥有海外海军基地的国家很可能在危机附近部署更多的军舰。拥有地面和空军海外基地的国家可能有预置储备和当地后勤安排。大型空军和海军基地可以在危机期间促进向当地合作伙伴运送大量物资。最后,各国经常将海外军事基地用作其部队的学习或训练场所。

法国利用其在非洲法语区的基地为其部署到该地区的部队维持高水平的态势感知和关系网络。俄罗斯在叙利亚内战期间利用其在叙利亚的存在进行训练和试验,特别是对其高级军官。中国似乎也正将其在吉布提的基地用于类似目的——这样解放军就可以学习如何在远离中国边界的地方作战。但是许多形式的力量投射都是可能的——尽管在没有长期准入协议或大量军事设施的情况下,投送的程度要小一些。港口停靠、多边军事演习、高级别的军事接触以及其他形式的所谓“军事外交活动”通常是临时发生的。例如,自从中国在吉布提建立基地以来,中国在吉布提附近地区的军事外交活动并没有明显增加。即使没有海外基地,危机干预也是可能的。例如,苏联人经常利用他们的基地基础设施将大量的物资和大量的顾问迅速转移到地中海和红海地区的危机地点。

但是,他们有时也只是依靠在需要时与友好国家或在特定危机中利益一致的国家谈判达成的应急准入。下面的图4显示了苏联空运在三个危机中的模式: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1977年的欧加登战争以及1970年代和80年代的安哥拉内战。苏联广泛使用其海外军事基地,但在许多情况下,他们仅依赖于应急通道。 图 4 1970年代苏联空运危机的大致路线

基地可以促成大规模行动——但也很容易受到攻击尽管海外基地提供了在距驻扎国很远的地方开展大规模作战行动的潜力,但它们也极易受到攻击。——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具备与美国同等水平的力量投射能力的国家。例如,许多观察人士认为苏联的海外基地几乎不会对美国构成直接军事威胁,尽管苏联在数十年间为这些基地和力量投射能力投入了大量资源。这是因为美国在航空母舰、空中优势飞机和庞大的海外基地网络方面的巨大领先地位,使其能够迅速孤立和消除任何构成威胁的苏联海外基地。同样的观点仍然成立:竞争对手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这种海外基地在直接对抗美国的战斗中的潜力。

建设海外军事基地有哪些风险?前面的讨论表明,通常只有当东道国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需要外国支持时,该国才会向外国势力提供驻扎权。但这些国家往往高度不稳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的关系中,或两者兼而有之。这种不稳定性给驻扎状态带来了许多风险。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些风险为对抗中国海军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提供了机会。

仅建立在不安全基础上的驻扎权利似乎是不稳定的。如果某个国家出于对安全的迫切需要向外国势力提供驻扎权,那么安全形势一旦发生变化,他们很可能会收回这些权利。事实上,这种动态在埃及、索马里和其他地方的苏联基地的案例中很明显。当埃及人发现苏联的援助并没有改善他们与以色列的战争结果时,当苏联开始向索马里的主要对手埃塞俄比亚提供军事援助时,这两个国家都终止了苏联的准入。那么,为什么在东道国的极度不安全状况得到改善后,一些军事基地还会继续存在多年?这个问题在北约成员国的美国军事基地中出现得最多。学者们认为,美国在西欧获得了持久的驻军权,不仅是因为苏联的威胁,而且还因为美国建立了限制自身权力的制度。这些制度减少了外国军队可能对东道国主权构成的威胁。在美国没有达成这样的协议的地方。

比如菲律宾,由于东道国的政治压力,美国经常会失去驻扎权。中国在海外基地建设方面的经验尚不成熟,不足以表明它是否会限制自己的潜在影响力,使其基地与东道国建立更多的伙伴关系。然而,中国最近表明,当双边关系出现紧张局势时,对东道国的投资,限制或旅游,以及收紧该国对中国的出口。

海外基地可能引发制衡行为。随着主要大国开发海外基地并增加军事存在,它们可能会激发地区行为体的反应。在这个项目中研究的法国、俄罗斯和现在的中国基地的案例中,这些外国军事基地附近地区的国家似乎没有感到受到它们的严重威胁。这种低水平的感知威胁可能是外国军队数量有限以及他们在东道国以外开展的活动有限的结果。相比之下,随着苏联在中东和非洲建立庞大的基地网络,并越来越多地利用这些基地对周边国家施加影响,这些地区的政府变得越来越担心。尤其是沙特阿拉伯,通过向可能成为苏联准入或基地目标的国家输送资金,在抵制苏联进一步扩张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海外基地会使驻扎国陷入当地冲突。由于东道国通常只会在受到严重的安全威胁下才向外国势力提供驻扎权,这些国家可能会给驻扎国带来很高的风险。特别是,驻扎国可能会被卷入他们不想卷入的局部战争。这种陷阱可能以通过多种方式发生。外国通常为换取基地权而提供的安全援助或安全保证,可能会助长东道国政权的气焰,使其表现得比在其他情况下可能采取的行动更加咄咄逼人。这些相同的因素可能会引发东道国邻国之间的制衡行为,并可能加剧军备竞赛和升级螺旋。最后,由于驻扎国想要保留其基地,它的行为方式可能会产生助长战争的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驻扎国可能会夸大东道国面临的安全威胁(例如,通过提供有缺陷的情报评估)以强调其对东道国的不可或缺性。

由于害怕疏远东道国政府从而失去基地,驻扎国也可能无法利用其外交影响力来约束好斗的东道国。我们对苏联行为的案例研究提供了这种动态的几个例子。欧加登战争就是这样的例子之一。在这个案例中,苏联人利用武器转让来确保在索马里的驻军权。反过来,这些武器转让似乎鼓励了摩加迪沙进攻埃塞俄比亚,尽管莫斯科曾劝阻索马里不要这样做。最终,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互换了庇护的超级大国,苏联保卫埃塞俄比亚,尽管它曾希望在战争中与双方保持密切关系。莫斯科对在埃及建立基地的渴望也可能促成了1967年和1973年的阿以战争。至少,失去这些基地的风险似乎阻止了苏联向开罗施加压力以避免战争。但是保留这些基地的愿望甚至可能导致苏联向埃及提供夸大以色列构成的威胁的情报(因此埃及人需要继续向苏联人提供驻扎权),

最终导致1967年的战争,尽管莫斯科可能更愿意避免这样一场战争。这些战争的代价可能大大超过海外军事存在可能带来的任何好处。事实证明,欧加登战争让苏联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苏联提供了数千名军事顾问并支持数万名古巴战斗部队支持埃塞俄比亚。这场战争加剧了莫斯科许多官员的不良情绪,因为在这种不稳定地区的军事基地更多的是一种包袱,而不是资产。

1 阅读:71
幼萱解析

幼萱解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