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行纪(六)——(两山轮战)的回忆

梨乡有趣事 2024-03-20 00:32:43

文/张明敬 位启

鱼水情深

(1)大山后村,村风淳朴。村里无论谁家里有事,特别是红白喜事,全村人都去帮忙。

被帮忙的人家,要管中饭和晚饭,他们的主食通常都是把玉米面加水放蒸笼上蒸熟,辅食一般是把瓜切片与菜叶放水里煮,然后配上有辣椒的蘸水,红白喜事餐桌上要有熏肉。去帮忙的人也不空手,每人带两口袋玉米随礼,这叫“礼轻情义重”,也叫“众人拾柴火焰高”。

部队入驻村庄后,各班打饭的时候,都故意地多打一些,留出来一部分给房东。房东的家里,打扫庭院,挑水等杂活,也都被战士们承包了。

茨竹坝附近的村庄,基本上是三无村庄:无电视,无摩托车,也无自行车。村民去附近办事,全靠步行,再远一点,就靠骡马帮忙了。我们驻进来以后,每次去麻栗坡,有很多村民搭乘我们的车辆去县城,他们一半是去办事,一半是去看看“城里的模样”,有很多人是第一次去麻栗坡县城。

连部房东文区长家的木阁楼,随地势依山坡而建,坐西面东,阁楼的南边建了猪舍。猪是一家人的主要财富,一般是养到年底,然后杀掉。收拾好的猪肉分成大块,吊在阁楼火塘的上方,要经过长年累月地熏烤。熏烤好的猪肉切成厚片蒸熟,就是招待客人的美味了。

连部进驻以后,他们一家六七口人,都挤住在了楼下。文区长有两个女儿,三个儿子,大女儿小青很漂亮,也很热心,经常帮战士们做一些女工活。文区长偶尔回家一趟,也住不了几天,区政府人少事杂,忙起来顾不上回家,是常有的事。

我和指导员乔国联有胃疼的毛病,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他知道了,有一天,他匆匆忙忙地赶回来,非要拉我们去看中医。他说:“你们两个都听我的,去看看又费不了多长时间。而且那中医的医术挺神的,我都给你们联系好了。”盛情难却之下,我们就随他去了。

我现在忘记了那座村庄的名字,记忆中村子也不大,好在已经通了公路,汽车七弯八拐地才到村子。

中医是位老头,可能是看在文区长的面子上,专门在家里等我们。他的屋里很暗,乍一进来很不适应。老中医不善言谈,给我们把过脉,便开始配药。

对老中医的医术,我半信半疑,我和指导员的胃病是老毛病了,起码有四五年的病史了,吃了好多药都没效果。我不太相信弄一些花花草草的,就能吃好了。

药配好了,老中医弄了好几个小纸包递给我,嘱咐我们说:“用苞谷酒饮服。”我们离开的时候,他又嘱咐:“以后多吃点辣子。”

我回来后,把纸包打开,里面有炒熟的米粒,好像有草木灰,其他的都是什么根,什么茎的,就不知道了。我不觉得这些东西能治病,但我还是依嘱把药都吃了。神奇的是,我的胃病竟然好了,从此再未犯病。

可惜的是,我忘记了那位老中医姓甚名谁了,所以不能当面向他表示感谢,在此,特地向他表达深深的歉意!

(2)麻栗坡的主街道旁,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河流的东南侧,有一处开阔的广场,军供站就临时安排在这里。

广场上来来往往的军车,让这里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军供站只有一个窗口,来的晚排不上队的战友,经常要空车返回。这里的菜都是由云南各地调拨过来的,有大头菜、土豆、圆葱和苦瓜等,也有猪肉和鸡蛋。虽然品种单一,却经常供不应求。

军供站的会计姓董,四十多岁,一副很甜美的模样。她为人热情,办事也很精干,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的,我喊她为大姐。我们买不到菜的时候,就给她留一张纸条,把需要购买的蔬菜品种列上,等她给配好了,我们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就过去拉回来,省去了排队的麻烦。

八六年的春节,我们没有买到猪肉,我急得团团转,想了很多办法,也去了军供站好几次,始终不能如愿。董大姐看我们着急,她说她给想想办法。

我们来云南快一年了,这是来边疆过的第一个春节,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我来说,如果战友们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这年过得就没有了年味。

第二天,她问我牛肉行不行?我说牛肉也行,只是水牛肉不怎么好吃,我们北方人吃不惯。她笑了,说:“不是水牛,是老黄牛,不过需要你们自己宰杀。”

文山地区都是水牛,很少见到黄牛,能买到一头老黄牛,她肯定费了很多的周折,也肯定动用了许多的关系。后来我请村民把牛宰杀了,我们只留下牛肉,把下货都留给了村民。

很多年后,我经常回忆八六年的春节,那个春节,让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游子,不但没有失去“年味”,还多了一份“人情味”。

在紧张繁忙的战事之余,我们曾经邀请她和孩子,去连队玩一天,连部房东小青,帮我们跑前跑后地照顾她们,让她们也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后来,大姐也邀请我们去她们家里做客,她们的家在河边,房子虽然不大,却很温暖。

(3)有一次和老郑聊天,我说:“我爷爷给我留下了一把红缨枪,枪杆是藤条做的,舞起来一颤一颤的,特别有韧性。后来不知道让谁给拿走了,我难过了很久。”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有一天,老郑从十几里外的农场,给我背回来十几根藤条,每条都有六七米长。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背回来的,山路这么难走,他肯定花了大力气,磕磕碰碰的也在所难免。后来,我把这些藤条都分给了战友,他们做了拐杖,以作留念。

六班战士于振法和司机班战士岳俊杰,给家乡的党委、政府,写了一封信,汇报了他们在前线的作战和生活情况。

此信,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不但给回了信,还发动全县人民,积极给在前线的家乡籍战士写信,还给我们捐献鞋垫、毛巾等物资。

给养员代刚的家里,专门给我们寄来了荣城特产:地瓜枣干,让我们尝到了家乡的味道。我的母校师生,经常给我写信,最多的一天,我收到了七十多封信。家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多次去家里慰问我的父母,他们希望我们在前线早立功,多打胜仗。

省委、省政府也带慰问团,来部队慰问演出,还给我们带来了慰问品。副省长亲自来连队,询问我们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他负责协调,并嘱咐我们注意安全,他说,他在济南迎接我们凯旋。

(时隔近四十年了,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记忆有误的地方,敬请大家见谅,谢谢。)

0 阅读:23

梨乡有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