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更新的ESHRE指南中,子宫腺肌病被新增进入反复流产患者的检查名录,而且是建议所有反复流产女性都要进行2D阴道超声检查,以排除子宫腺肌病。
这是所有建议中唯一一个在2017年ESHRE指南中压根没提,但在2023指南中第一次出现的建议。
子宫腺肌病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什么对生育的破坏力这么大?患上腺肌症还有没有什么破解的方法,跟着圈姐一起来看看吧!
01子宫腺肌病是怎么回事?
子宫腺肌病很少单独出现,一般跟随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出现,它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形式。
子宫由内向外分为三层:子宫内膜层、子宫肌层和子宫浆膜层。
当子宫内膜腺体不在自己的领地老实待着,随着经血植入到子宫肌层的时候,它会随着月经周期内膜一样增生、剥脱、出血,引起痛经和不孕症状。
腺肌症因为移植部位在子宫肌层,也被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腺肌病是一种很常见很棘手的育龄女性妇科疾病,但它却存在病因不清,机制不明的现象,诊断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漏诊现象也很常见。
一篇系统综述显示有症状女性患病率从20%到88.8%不等,多数诊断年龄为32-38岁,在接受试管助孕的患者中可高达30-40%。
02腺肌病的症状和诊断
根据《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月经异常、慢性盆腔痛、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痛、不孕、流产等,但注意约35%患者无典型症状。
腺肌病患者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增大饱满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宫体质硬且有压痛,子宫活动度差或无活动,且可有举痛及摆痛。
临床常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来诊断该疾病,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超声和MR。
但MRI与阴道超声相比较,两者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近似,但由于超声技术无创、方便、价廉,患者易接受,逐渐成为子宫腺肌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子宫腺肌病共有8项超声特征,分别为子宫肌层不对称增厚、子宫肌层囊性灶、岛状高回声信号、扇形阴影、子宫内膜下线状或点状回声、病灶内有条状血流信号穿过、结合带形态不规则、结合带不连续。
如果超声检查存在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上述征象则拟诊子宫腺肌病,姐妹们可以拿出自己的超声检查报告来做一下对照。
03严重影响生育力以致ESHRE单独点名
在2023年以前,ESHRE指南对腺肌病的基本没有提及,但2023指南在2017版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腺肌病被单独点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严重影响了育龄人群的生育力。
首先,从解剖结构来说,子宫腺肌病导致子宫体积增大,改变了精子和胚胎的运行路线,可能和黏膜下肌瘤一样可以影响妊娠。
其次,从内膜蠕动来看,腺肌病可能会出现过度蠕动或蠕动不良,影响精子运送和胚胎种植。
有人将锝标记的蛋白(放射性颗粒)放置于阴道前穹隆,正常没有腺肌病患者放射性颗粒会被运输到优势卵泡一侧的输卵管。
但70%子宫腺肌病女性放射性颗粒仍然停留在子宫腔内,且有22%的患者放射性颗粒被运输到了优势卵泡的对侧,仅有8%的患者放射性颗粒被运输到优势卵泡同侧。
大家看到了吗,这意味着仅有8%的患者蠕动波可能是正常的,可能能形成受孕,但这离真正的临床怀孕又有很远的距离,就更别提抱娃了。
另外,子宫平滑肌组织和腺肌病病灶交织存在,引起异常子宫收缩,也影响子宫输卵管的运输能力。
再次,从种植环境来说,许多种植窗口期的内膜标志物在子宫腺肌病患者都出现异常表达,如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整合素b、HOXA10、骨桥蛋白等,降低了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
子宫腺肌病的内膜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和白介素10表达增高,免疫抑制作用被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毒性被激活,巨噬细胞表达改变增加免疫攻击效应,影响胚胎着床。
最后,腺肌症患者内膜表面氧化自由基增加,毒害胚胎,影响胚胎种植和发育,导致早期流产增加。
一项对275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超声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行IVF或ICSI后的临床妊娠率(22.2%),较未患子宫腺肌病者(47.2%)明显降低,而流产率比未患子宫腺肌病者有明显升高(50.0% vs. 2.8%)。
大家看到了吗?临床妊娠率正常患者是腺肌病患者的两倍多,而流产率腺肌病患者是正常患者的18倍左右。
更为可怕的是,即便腺肌病患者顺利怀孕了,因为疾病影响腺肌病患者子宫结合带结构和功能都可能受到影响,这直接破坏妊娠期肌层螺旋动脉的重塑,影响胎盘的植入和排列。
这被推测为导致妊娠期并发症诸如大月份流产、早产、前置胎盘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原因.
你没看错,腺肌病是少数被确定可能引起中孕期与晚孕期流产的疾病之一。
04缓解腺肌病最佳方法
如果您是患者,一定查过腺肌病的各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等,但是只有怀孕才是真正缓解腺肌病的最佳方法。
Rocha等对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结局进行了系统分析,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后的总妊娠率38.8%,流产率17.9%,活产率30.4%。
但术后自然妊娠率仅18.2%,多数患者接受了辅助生殖治疗。
辅助生殖治疗的总妊娠率为36.1%,流产率25.9%,总活产及继续妊娠率29.9%。
由此可见,辅助生殖技术是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获得妊娠较为高效的手段。
对于重度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如子宫长径大于7 cm),在行IVF-ET前可行GnRH-a注射1~3个月进行预处理,以改善辅助生殖助孕结局。
05子宫腺肌病助孕的关键点
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方案应个体化,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方案是GnRH-a为主的方案。
研究显示,与GnRH-a长方案相比,GnRH-a超长方案可缩小子宫的体积,尤其是改善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妊娠结局。
与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相比,子宫腺肌病冻融周期移植有更高的临床妊娠率,这可能与冻融周期移植时更接近生理的激素水平及更好的胚胎与子宫内膜同步性有关。
子宫腺肌病患者反复种植失败及复发性流产与母体子宫因素高度相关,实施多胚胎移植并不能总体上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妊娠结局,反而增加多胎妊娠的风险。
因此,对于已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患者,为预防妊娠期子宫破裂,应实行单胚胎移植。
对于年轻、有优质胚胎的患者,也推荐首选单胚胎移植。
对于手术后双胎妊娠的患者,建议在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检查后行减胎术。
相关研究表明,大于2次的GnRH-a治疗可能对反复种植失败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有益。
子宫腺肌病、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子宫蠕动增强,并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和生长,因此在移植胚胎及妊娠早期使用孕激素可能会减少子宫蠕动、改善妊娠结局。
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胚胎种植窗缩窄或者移位可能导致胚胎着床受阻,内膜容受性检测(ERA)可用于确定胚胎移植时机,从而提高临床妊娠率。
另外,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可能会改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IVF妊娠结局。
因此对于子宫腺肌病合并反复种植失败或复发性流产患者有必要行宫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活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等微小病变或慢性子宫内膜炎。
子宫腺肌病患者发生流产,尤其是早期流产的风险增加。
子宫大小和年龄是子宫腺肌病患者流产的独立风险因素,当子宫的前后径>6 cm,或宫底到子宫内口的长度>7 cm,妊娠早期的流产率超过25%。
对于出血的患者,积极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也可减少流产的发生。
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内膜的雌激素代谢水平降低、孕激素抵抗、孕激素受体表达下降,因此孕激素的使用可能有助于减少早期流产发生。
通常情况下选用口服剂型,早期妊娠反应较重或不适宜口服药物的患者可考虑阴道用药或者肌内注射用药。
使用孕激素类药物后,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B超检查提示胚胎存活则继续使用1~2周,或持续用药至8~12周。
总之,子宫腺肌病绝对是一个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引起十二万分重视的疾病,它严重影响了育龄人群的生育力,不仅可导致久备不孕,怀上后流产几率也非常高。
所以,对于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应采取多方面、个体化措施优化患者的辅助生殖助孕策略。
我们只有牢牢把握助孕的一些关键点,才能确保腺肌病平安抱娃,否则即便试管,成功率也会受到影响。
全文完!现在流量为王的年代,围观也是一份力量,转发就是一份担当,希望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个赞,如果您能转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就会让更多孕育困难的小家庭受益,谢谢您!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资讯分享,本账号不做任何形式的营销推广,文章观点不能直接用作医疗诊断或健康干预建议。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
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公众号
永远在意真实数据和文献论证
抱娃路上,我愿意陪你一起走过最无助的岁月
——THE END——
参考文献
[1]ESHRE guideline: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an update in 2022. Hum Reprod Open. 2023 Mar 2;2023(1):hoad002. doi: 10.1093/hropen/hoad002.
[2]Megan L, Tammy YC, Keith BI.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denomyosis: it is time to reassess what we thought we knew about the disease [ J] . 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21, 28(3) : 644-655.
[3]Younes G, Tulandi T. Effects of adenomyosis o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outcomes: a meta-analysis [ J] . Fer-til Steril, 2017, 108(3) : 483-490
[4]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21,41(4):287-295. DOI:10.3760/cma.j.cn101441-20200222-00078.
[5]林小娜,张松英. 子宫腺肌病对生育的影响和治疗选择[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35(5):510-513. DOI:10.19538/j.fk2019050106.
[6]徐红,赵爱民.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与复发性流产[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36(11):1077-1081. DOI:10.19538/j.fk2020110112.
[7]曾海涛,梁晓燕. 如何提高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的助孕成功率?[J].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22,42(4):334-337. DOI:10.3760/cma.j.cn101441-20211101-00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