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一场大雨,让外地人知道了:原来青岛也有洪涝忧患啊,德国级别的下水道也不起作用了。
而今晚开始,一直持续到周六(7月6日),青岛将迎来连续三四天的降雨。
3日夜间—4日、5日下午—6日和8日前后,青岛都将有较强降雨过程,南部地区累积雨量大。
可以说,有一些青岛人今晚注定无眠了。
不过,在开始今天的文章前,为了让大家更容易阅读,还是要从我国五千年的气候变迁史说起。
01 北方将迎来大雨爆发期
我们知道,河南简称“豫”,“豫”就是一个人拿着长矛牵着大象的文字组合,这表示河南曾经有大象。
商朝甚至还在河南训练出了一只规模庞大的象军,一时风光无量。
这在现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但在古代确实如此。我国八大古都,一半在河南,说明那时候河南是我国气候最适合生活的地方。
而现在,河南已经成了我国最大的人口输出地。
我们想想,大象生活在哪里?
大象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而且必须在湿润多雨、植被茂盛的地方生存,因为大象食量太大了。在我国,只有云南等少数地方能让大象生存。
这些资料说明,和大象生活在北方的时代相比,我国现在的北方变冷了,雨变少了。
还有一个资料也能证明这件事,据《左传》《诗经》等古籍记载,那个时候山东冬季经常无冰,庄稼可一年两种。
现在的山东可是一到冬季就白雪皑皑、四处结冰。
我们再想想另一件事,古时候我国北方是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西安、河南等北方省市一直都在扮演着国都的角色,甚至西北的沙漠地带还是我国的绿洲、产粮大户。
北宋开始,我国的经济中心逐渐南移,以至于发展到现在南方成为我国绝对的经济中心。
这一南北变化,背后正是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史造成的:
很明显,从北宋开始我国就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寒冷、少雨时代,一直持续到现在。在这一时期,我国南方因为较高的气温、较多的雨水,成为了我国新的经济中心。
但现在已经有改变的迹象。
前几年,云南南部的大象一路从西双版纳北迁至昆明,要不是人为干预的话,还不知道要迁移到哪里。大象北迁,是为了寻找更加适合的雨水滋润地方,这说明我国雨带北移了。
而前年,河南出现了史上罕见的暴雨,以至于造成了严重的群众伤亡;去年,山东很多地方都是在半人高的雨水地里收的玉米;西北沙漠地带甚至都下了罕见的大雨。
气温上升,必然多雨。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我国北方正在进入新一轮气温上升时期,这也是新一轮发展契机,但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北方正在迎来大雨爆发时期,这一时期将持续很多年。
02 城市应对不足,必然遭受灾害
由于从北宋开始的上千年时间里,我国北方都是低温、少雨,我们也就习惯了北方的干旱。
我国北方城市在开发建设中,也是按照过去的降雨量来考量的。这些专家、设计师、城市管理者一提到这个事,就是说我们是按照百年一遇降雨量来做下水道、房子防雨的。
但以后的一百年,不是以前的一百年;去年和今年,降雨量一再突破百年一遇的大雨,以后还会每年都突破,降雨量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
前年的郑州,今年的青岛,或都有着这种考量不足的原因。
我在青岛生活20年了,以前对青岛的印象是常年少雨,碰到大暴雨的日子屈指可数,平时也就是下个毛毛雨,或者生成了一股海雾渐渐消失。
但这两年不一样,尤其是今年。
最近青岛经常下雨,上午还是艳阳高照,下午就是雷雨交加,这种暴雨级别正在考验着青岛这个城市。
很多人受以前的小作文影响,认为青岛是100多年前德国设计的下水道,下水道里能跑马,所以青岛很少有洪涝灾害。
其实不然,这是妥妥的“一叶障目”。
根据青岛相关部门的介绍,从1897年到1914年,德国人占领青岛17年,他们在青岛修建了80公里左右的下水道。
如今青岛市区的排水系统总长约3000公里,原有的80公里排水系统,绝大部分已被改造,剩下的只有2.66公里,象征意义大于实用价值。
青岛不内涝,绝不是因为德国人留下的下水道。
根据我在《再这么玩下去,青岛真要惹众怒了!》一文中所写,青岛缺少洪涝灾害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下雨少,青岛是一个缺水的城市;二是山海地形,下了大雨都顺地势流到了大海里。
可青岛的房子、马路并不都是顺着地势建的,有些下水道也并不是照着历史罕见大雨级别设计的,所以昨天的大雨仍让青岛部分地方露出了“原形”。
像一些地方积水漫过了汽车引擎盖:
一些地方已经可以划船:
在前年时,有个小区地下车库还坍塌了:
青岛曾被吹嘘为我国最不怕水淹的城市,那是以前没有遇到大雨,现在一遇到大雨就尴尬了。
大雨是城市公共建设和楼盘质量的“验房师”,是骡子是马一下大雨就知。
前面说过,我国正在进入气温上升、雨水增多的时代,城市要是不做好防御,未来很难说不会出现河南那样的“自然灾害”。
03 各方都应有应对措施
本文之所以说很多青岛人注定今夜无眠,就因为大雨给他们的房子或者小区制造了“麻烦”。
楼顶漏雨、窗户漏雨、地下车库积水和坍塌、小区地势低而积水、地基下沉、外立面掉皮等,这些问题在大雨的考验下,一个个地出现了。
这里也给大家提了一个醒,作为买房者,在看房时就得把防雨列入选择标准,要选择地势高的小区,选择能够抵御今年暴雨袭击的房子。
而地产规划、设计、建设单位,也必须提高房子的防雨级别了,别再提以前的百年一遇级别,已经过时了。
如果非要提一个多年一遇级别,那就是1000多年前的大唐了;那时候雨水大,你要按照那时候的雨量标准设计建设。
对于城市管理者,也要把下水道开宽加深,做好涵洞、地势低的马路和小区等的排水工作,防止遇雨就涝、遇雨就堵。
一定不要:一搞地上建设时就激情澎湃,一搞地下工程时就扣扣搜搜。
这一个全球回暖时期,是我国北方城市的一个机遇,但也是挑战。既然要承接气温上升的利好,也要能承受大雨袭来的考验。
西海岸新区那是黄岛,不是青岛市区
青岛淹不了,雨下的越大越好。马路上的雨水再多,是有去处的最终要流到海里去。所谓的德国下水道没多大用处,是地势起作用。港口附近青海路,沧口第四粮库,下街地势低容易海水倒灌大雨天易淹。从东往西浮山湛山榉林山京山小鱼山,信号山,凉台山都有自然的下水通道,方向就是南面的海。
要毁?
这的确值得重视!
82年以前,下的雨记忆犹新,夏天雨,冬天冰雪。。。!反而是这四十年来,越来越旱。。
[doge]赶快把油包里的工程师挖出来!
现在12点53分,市南还没下
德国下水道也就在市南区栈桥附近。其他也不是。
就不要脸了!看你有什么办法[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