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死神的距离究竟有多近?可能很多人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52岁的老刘,这位普通的农民工,却用生命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令人警醒的答案。
平凡的大叔,掩盖下的巨大隐患老刘,52岁,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汉子。他干了一辈子农民工,身上带着工地人特有的粗糙与疲惫:黝黑的皮肤、满是老茧的双手,还有因年久劳作落下的腰酸背痛。他总是笑着说:“男人嘛,累点没事,只要家里日子过得去。”
可就在两年前,老刘下工回家时,发现脚后跟上长了个米粒大小的小包。因为摸起来既不痛也不痒,他没当回事,甚至连药店的药膏都随便涂了几次便不管了。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鸡眼”,居然成了夺走他生命的元凶。
从头痛到呕吐,病情一步步显现三个星期前的一个晚上,老刘吃晚饭时突然呕吐,吐得胆汁都冒了出来。他拍拍胸口,嘀咕道:“可能是吃坏了。” 但从那天起,他的食欲越来越差,有时候连闻到饭菜香味都觉得恶心,头部也开始隐隐作痛。
家里人劝他去医院,他一开始没答应:“我这毛病,不就一个吃不下饭嘛,可能肚子里有虫子。”后来头痛加剧,实在熬不住,他才去医院挂了消化内科的号。
医生初步怀疑是寄生虫感染,让他做粪便检查。可结果出来后,并没有发现异常。医生建议他做进一步的血液和影像学检查,可老刘当场摆摆手:“就这么个毛病,用不着花那么多钱检查。”
医生开了点药让他回去观察,但叮嘱他如果症状加重一定要再来。
摔倒之后,危机步步逼近两周前,老刘下班时不小心从电动车上摔了下来。本来以为只是皮外伤,可回家后,他却发现骨头疼得越来越厉害,尤其是晚上,疼得睡不着觉。
与此同时,他脚上的“鸡眼”也开始破溃,边缘发红,走路的时候隐隐作痛。妻子看着老刘一天比一天虚弱,终于忍不住了:“你要是再不去医院,咱全家人都得被你折腾疯了!”
老刘拗不过妻子,只好在周末陪她去了医院。这一次,他遇到了内科主任李医生。
诊室内的一场“破案”刚走进诊室,李医生就注意到老刘的步态:“你怎么走路一瘸一拐的?”
老刘脱了鞋,指着脚上的“鸡眼”说:“这东西破了,走路疼。”
李医生俯下身细看,发现这个“鸡眼”表面呈深黑色,边缘不规则,还有点隆起。他皱了皱眉头,用手轻轻按了一下,发现老刘的脚部皮肤变得特别硬,像有一层结痂覆盖着。
“你身上其他地方有没有类似的痣?”
老刘一愣:“医生,这不是鸡眼吗?怎么成了痣?”
他挠了挠后腰,掀开衣服:“这里也有一个黑痣。”
李医生仔细看了老刘腰部的黑色病灶,心头顿时一沉:边缘不规则,颜色深浅不一,大小已经超过5毫米,这是典型的黑色素瘤特征。
从“鸡眼”到“黑色素瘤”:一场噩耗来袭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癌,常见于身体暴露部位或易摩擦部位,比如脚后跟、手掌等部位。虽然它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较低,但它的“杀伤力”极强,因为它的转移速度快,早期可能看似只是一个普通的皮肤病,但一旦转移到内部器官,预后极差。
根据《Lancet Oncology》2021年的一项研究,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如果早期发现并手术切除,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但一旦癌细胞突破皮肤扩散到骨骼或内脏,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黑色素瘤早期的典型特征有‘ABCDE法则’:
A:不对称(Asymmetry)B:边界不规则(Border irregularity)C:颜色变化(Color variation)D:直径大于5毫米(Diameter)E:隆起或演变(Evolution)老刘脚上的‘鸡眼’和腰部的黑痣,已经符合大多数特征。”
李医生一边解释,一边让老刘做了进一步的活检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骨骼和肺部,属于晚期黑色素瘤。
得知噩耗后,家人的悲痛与无奈当检查结果摆在桌上时,李医生的表情沉重:“老刘,按照目前的检查结果,你的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可能……时间不会太多了。”
老刘愣住了,随后苦笑了一声:“早知道就是这么个结果,还不如不查,心里还能踏实点。”
可他身旁的妻子却瞬间崩溃了:“医生,他才52岁啊,我们还有个女儿才上大学,这可怎么办啊……”
老刘拍拍妻子的手,平静地说:“别哭了,活了半辈子,也没什么遗憾了。就当老天爷让我歇歇吧。”
黑色素瘤的预防与警示:从老刘的故事中学到什么?老刘的故事并非个例。尽管黑色素瘤在我国的发病率相较欧美国家较低,但近几年呈现出上升趋势。据《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年统计,我国黑色素瘤患者中超过50%确诊时已属中晚期。
如何及早发现黑色素瘤?
定期检查皮肤:身体上的黑痣如果出现颜色加深、边缘不规则、突然长大等变化,需尽快就医。注意足部健康:脚掌、脚趾等部位由于不常注意,常成为黑色素瘤的“高发地带”。避免皮肤过度摩擦:长期摩擦可能刺激黑色素痣恶变。如何保护皮肤健康?
避免长期紫外线照射,出门记得涂抹防晒霜。平时保持清洁,不随意搔抓或挤压皮肤病变部位。如果家族中有黑色素瘤病史,应定期体检,尤其关注皮肤科检查。尾声:生命无常,更需警惕小细节老刘的故事告诉我们,健康问题从来不分大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鸡眼”,背后可能藏着致命危机。
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忙碌忽视身体的异常信号,直到一切不可挽回才追悔莫及。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个故事中学会重视身体的每一个“信号”,早发现,早治疗,把握好与死神赛跑的每一秒。
健康,从不应该被“拖”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