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总是充满了阳光、希望和奔跑的影子,21岁的林佳(化名)也不例外。她是医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平日里活泼开朗,成绩优异,常常在校内主持各种学生活动。可是,最近几个月,林佳却陷入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困扰。
她的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刚好没几天就会再一次冒出来。溃疡的面积越来越大,疼得她吃饭都不敢张嘴,说话也显得小心翼翼。开始她以为只是熬夜多、压力大的缘故,也没太在意。但一个多月过去了,情况不但没改善,反而愈发严重,连维生素片、漱口水和各种偏方都不起作用。她甚至偷偷问过同学借了校医院开的消炎药,也完全不见效果。
“为什么我的身体突然变得这么差?是不是免疫力出了问题?”林佳开始担忧,但她的性格又让她羞于表达,总想着拖一拖就会好。然而,在某一天的早晨,她突然感到浑身无力,连从床上爬起来去上课都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一次,她终于决定走进医院,弄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
初诊:一场对话让她瞬间忐忑林佳来到大学城附近的三甲医院,挂的是口腔科门诊。接诊她的是一位40多岁的男医生,周主任。他有些严肃,但不失耐心,见到林佳时打量了一下,随即示意她坐下。
“同学,你哪里不舒服?”
林佳低头拉了拉自己的袖口,语气有些犹豫:“医生,我的口腔溃疡反反复复有两个多月了,吃药也没好,最近连人都没什么力气。”
周主任皱了皱眉,拿起工具检查了她的口腔状况。几分钟后,他沉思了一下,问:“你平时熬夜多吗?有没有其他症状,比如发热、体重下降?”
林佳愣了一下,点点头:“熬夜确实挺多的,最近课业压力大,体重好像也掉了几斤,但我以为是吃饭少了的缘故。”
周主任微微叹气,又问了一些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的问题,随后提议做进一步检查。“从口腔溃疡的情况看,不像普通的创伤性溃疡或单纯的缺乏维生素。我怀疑你可能存在免疫系统的问题,比如免疫力低下。需要查一下血常规和免疫指标,看看有没有隐匿的感染。”
听到“免疫系统”和“感染”,林佳感到一阵不安,但她没多问,只是点头同意了检查。
诊断:血检结果揭开谜底第二天,林佳拿到了血检报告,她带着报告单再一次走进了周主任的诊室。医生看了片刻,眉头紧锁,用严肃的语气说道:“佳佳,血常规显示你的白细胞数量有明显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偏低。结合你的症状,我建议进一步做一下HIV抗体检测。”
“HIV检测?”林佳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声音几乎在颤抖:“医生,我只是普通的口腔溃疡,为什么要查艾滋病?”
周主任推了推眼镜,语气平静但严肃:“HIV感染的早期症状非常隐匿,很多人可能只表现为反复的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疲劳甚至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热。从你的情况来看,已经超出了普通口腔疾病的范畴,必须排除这个可能性。”
林佳整个人愣在了原地,她的眼圈迅速泛红,但她还是强忍着情绪点了点头。
“医生……如果真的感染了,我该怎么办?”这是她从检查室出来时对周主任说的最后一句话,声音小得像蚊子。
确诊:她崩溃了,但医生依然在三天后,检测报告出来了。林佳的HIV抗体呈阳性。拿到结果的那一刻,她觉得天旋地转,仿佛整个世界都坍塌了。
她的脑海里迅速浮现了无数个问号:“我怎么会感染?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她的手紧紧攥着报告单,几乎是失魂落魄地走进了周主任的办公室。看到她的样子,周主任立即起身示意她坐下,用尽量缓和的语气说道:“佳佳,我知道这个结果对你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但听我说,HIV感染已经不是过去人们想象的绝症了。只要及时治疗,完全可以像慢性病一样控制住,正常生活几十年没有问题。”
“可我才21岁,为什么会感染……”林佳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周主任轻轻叹了口气,递给她一杯水,耐心开导:“HIV的感染途径无外乎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你不必现在纠结感染来源,而是要积极面对治疗。我们会帮你联系传染科的医生,他们会给你详细的治疗方案。”
林佳点点头,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关于艾滋病的真相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主要破坏CD4淋巴细胞(又称T辅助细胞),使人体失去抵抗力。如果不加以治疗,最终会发展为艾滋病(AIDS),导致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根据《柳叶刀·公共卫生》的一篇报告,全球目前约有3840万人感染HIV,其中70%以上的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ART)可以实现病毒抑制,生活质量大幅改善。而在中国,截至2022年底,累计报告的存活HIV感染者人数约为105万,主要集中在15-49岁的青壮年人群。
早发现、早治疗是HIV管理的关键。 目前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已经可以将病毒载量控制到检测不到的水平,从而大幅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传染性。
三个核心事实:HIV不是绝症。通过规范治疗,患者的预期寿命接近正常人。并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立刻出现症状。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能非常轻微,甚至没有明显的不适,但病毒会持续破坏免疫系统。早期症状往往被忽略。比如反复的口腔溃疡、乏力、不明原因的低热、皮疹等,都可能是HIV感染的信号。重生:从恐惧到希望林佳最终在传染科接受了全面评估和抗病毒治疗。一开始她排斥和抗拒,但在医生和家人的支持下,她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甚至主动加入了学校的HIV宣传团队,用自己的经历帮助更多的同龄人了解和正视这一疾病。
“艾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无知和偏见。” 这是她后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结语:关注你的身体信号林佳的故事告诉我们,身体的一些“小毛病”可能并不简单。如果口腔溃疡、乏力、发热等症状反复出现,切不可掉以轻心。不要害怕面对可能的疾病,及早诊断、科学治疗,才能真正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正如医生常说的:“越早发现,越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