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盏是当时当地斗试者选择的斗试器皿。
公元1053年蔡襄《茶录》记载:“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史称:“建安斗试”。
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蔡襄《茶录》所述的茶盏,是“建安斗试”中斗试家的自用茶盏,也是当时当地斗试的专用茶盏。
其实,铁胎盏比陶瓷盏散热降温更快,不妨你做一个实验,一只铁胎盏,一只陶瓷盏,注入同量沸水,分别于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测其水温,实验结果会让你大长见识的。
但蔡襄《茶录》记载的是“绀黑兔毫盏”,没有注明是“铁胎兔毫盏”。
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蔡襄出知杭州。
蔡襄《即惠山煮茶》
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
在物两称绝,于予独得趣。
鲜香箸下云,甘滑杯中露。
当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
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
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
同样是蔡襄,到了惠山“鲜香箸下云”式点茶,已无建盏踪影。
宋代有五大官窑,民窑星罗棋布,喝口茶就地取材,有什么器具就用什么。
二,宋代茶画中的点茶器皿,没有建盏。
1,《文会图》中的点茶器皿:
宋徽宗《文会图》所取的是点茶过程的分茶环节作静态印记,图中执壶已使用完毕,放回方型炉子上继续保温加热,以备下一点茶注汤环节使用。茶艺师左手托盏,右手持杓伸入白色瓯中勺茶,而点茶器皿就是一只白色的大瓯,至于是什么材质,众说纷云。
宋代,玉制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而宋人点茶诗句中也出现了“玉瓯”二字。玉瓯也曾用作点茶器具。现摘录四位点茶高手关于玉瓯点茶的诗句:
(1)宋,刘挚:
双龙碾圆饼,
一枪磨新芽。
石鼎沸蟹眼,
玉瓯浮乳花。
(2)宋,刘才邵:
欲知奇品冠坤珍,
须观乳面啮瓯唇。
迩英讲读优儒臣,
玉瓯珍赐从中宸。
(3)宋,袁说友:
截玉夸私鬭,烹泉测嫩汤。
稍堪肤寸舌,一洗苋藜肠。
千枕消魔障,春芽敌剑铓。
年年较新品,身老玉瓯尝?
(4)宋,陈岩:
春山细摘紫英芽,
碧玉瓯中散乳花。
六尺禅床支瘦骨,
心安不恼睡中蛇。
2,《撵茶图》中的点茶器皿:
茶艺师右手执壶,正往大瓯注汤,画面取景于点茶过程中的注汤环节定格。右前方的一叠茶盏和一叠盏托正等待着下一环节分茶的开始。
图中的点茶器皿是一个带双耳的大瓯,大瓯比茶艺师的头还大,有与肩宽。
这种巨瓯点茶源于宫庭茶宴,《延福宫曲宴记》:“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倾白乳浮盏,如疏星淡月,上曰:此是布茶,饮毕,皆顿首谢”。说的是宋徽宗金殿点茶宴群臣的故事,记载了宋徽宗巨瓯点茶,分茶到盏,群臣品饮,顿首致谢的热闹场面。
3,《茗园赌市图》的点茶器皿:
定格于点茶外卖小哥聚集友茶,探讨技艺的画面。
一茶师左手托盏受汤,右手持壶注汤,是悬手动态点茶的注汤环节定格,其余几位茶师右手拎风炉茶瓶,左手手抓一叠茶盏,交流场面非常热闹。
图中点茶器皿是一只只白色的盏。
同一题材的还有佚名的《斗浆图》
,赵孟頫的《斗茶图》。充分展现了南宋时期杭州巷陌街坊点茶盛景,这个时期的点茶如同杂耍,双盏、三盏同时点茶是常态,如果你将画面作动态推移,呈现给你的将是“飞盏点茶”,不过这只盏是白色的噢!
4,《五百罗汉图》中的点茶器皿:
公元1188年,民间画家周季常,林庭珪经过十年努力,完成了百幅五百罗汉图,其中的罗汉供茶图把多动注汤点茶搬进了画面。在这幅图中,四位罗汉盘腿而坐,双手托盏受茶,茶艺师在行进中左手持壶注汤,右手持筅击拂,完成点茶过程。图中对行走中悬手动态点茶作“注汤击拂”定格。
而四位罗汉双手托的是红色漆托与黑釉盏。
而浙江出土的宋代黑釉盏残片是陶胎而不是铁胎。
三,在宋代的点茶演变的历史中曾经出现点茶器皿有鼎、釜、铛、瓯、氅、盏、碗等七种。而每一种点茶器皿作为宋式点茶的一种方式类型,在美好而有动感的宋韵文化中,都曾经承载过点茶文化。
在三百余年间,文人墨客们都以优美的诗篇,叙述了它的存在:
1,用“鼎”点茶。
范仲淹:《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二
万里承平尧舜风,
使君尺素半空空。
庭中无事吏归早,
野外有歌民意丰。
石鼎斗茶浮乳白,
海螺行酒滟波红。
宴堂未尽嘉宾兴,
移下秋光月色中。
2,用“釜”点茶。
宋·黄庭坚《又戏为双井解嘲》
山芽落硙风回雪,
曾为尚书破睡来。
勿以姬姜弃蕉萃,
逢时瓦釜亦鸣雷。
3,用“铛”点茶。
宋·陈造《次韵赵帅四首》:
月姊多情闯绮窗,
停云著意护飞霜。
艳桃浓李宽围坐,
舞雪歌云各擅场。
醉倒不堪酬礼数,
归来赢得梦魂香。
明朝谁省扁舟客,
但载茶铛与笔床。
4,用“瓯”点茶。
韩淲《感风发汗卧病数日推枕翛然叙事为十诗》 其三:
病起思新茗,
催煎蟹眼汤。
分来香细腻,
啜处味偏长。
日永门庭静,
风轻院宇凉。
更寻双井试,
瓯面乳如霜。
5,用“氅”点茶。
《武林旧事》:“禁中大庆会,则用大镀金氅,以五色韵果簇龙凤,谓之绣茶,不过悦目。亦有专其工者,外人罕见”。
6.用“盏”点茶
汪洋《谢筠守赵从周寄黄蘖中洲茶》
道院文书静,
传签报两衙。
笼山疏药圃,
祖寺摘春茶。
珍品少为贵,
佳名远更夸。
要知清白德,
盏面看浮花。
7.用“碗”点茶。
王之道《南乡子·寄和潘教授元宾喜晴》
天际彩虹垂。风起痴云快一吹。原隰畇畇,春水更弥弥。布谷期从野鸟知。
初霁卷帘时。巷陌泥融燕子飞。午醉醒来,红日欲平西。一碗新茶乳面肥。
明,许次纾《茶疏》云,”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
宋代人这种通过茶,对“水,器,火”动态平衡之技,展现着时代风彩,宋代的七种点茶器皿:鼎、釜、铛、瓯、氅、盏、碗等,展示着不同时间段的人们,通过茶,以对”水,器,候”的动态平衡技艺的不断发展,产生对美的极致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