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妈
一个大男孩不知道是好奇还是其他原因,慢慢地走到泥潭当中,走着走着就双脚陷入了泥潭,整个膝盖以下都陷入泥潭当中,他想把脚抽出来却抽不出来,甚至感觉自己的脚慢慢的陷得越来越深,不由得慌张了起来。
旁边的家长也是火急火燎,却又不敢轻易地跑过去帮忙,因为自己过去了可能救不了孩子,反而把自己也陷进去。
一个在泥潭当中慌张的大男孩,和一个在旁边着急不知道怎么办的家长。幸好这时候走过来了一个路人,这个路人曾经也刷过一个科普的视频,就是说不小心陷入沼泽或者是泥潭当中要怎么去自救?于是他慢慢地回忆起自己看过的这个视频,在旁边指导男孩子。

第1步:慢慢躺平
刚开始男孩子是站着的,发现自己的腿慢慢的陷下去就有点慌张了,所以就是坐在泥潭上面,但是坐在泥潭上面却发现似乎于事无补。
而这个路人推荐的是躺停式自救,因为从受力面积来看,当我们受力的面积变大了,压强自然就会减少,人就不容易陷进去,这其实是初中的物理知识。

第2步:慢慢地把腿给拔出来
当我们躺平之后,整个身体的受力面积变小了,压力也变小了,就让他两边脚分别慢慢的动一下,先动左脚,再动右脚,动的时候一定是要慢,慢的时候才能避免压力过大,才能让我们的脚轻轻的抽出来。
抽出左脚之后要把脚整个的放在沼泽地上面,而且是平放,这样也能减少压力,千万不要用脚来顶住沼泽地寻找受力点,这个时候应该是全身面积越大就越好,避免造成过大的压力,导致自己整个人陷下去。
左脚抬出来之后再抬右脚,在抬的时候整个人的身体就是尽可能躺平,甚至手都是放开的,当我们的身体着力点变多的时候,自然力度也会变小。

第3步:整个身体慢慢地向后挪
当我们脚全部抽出来之后,也不要着急地站起来,因为一站起来我们身体的受力点就会变小,这时候压强变大的话,很容易又会重新陷进去,所以是让他轻轻地向后稍微挪一点,因为这种泥潭越是靠近中间的泥就会越软,靠近上面的泥就会硬一些。

第4步:翻身爬
往后躺的话很多人是挪不太动的,所以建议他轻轻地翻身过来,尽可能的身体匍匐在泥潭上面,在爬的时候脚可以稍微抬起来一点点,尽可能让这个身体占的面积更大一些,慢慢的终于爬出了泥潭,已经摸到比较硬的泥巴了,小男孩赶紧站起来走向妈妈。

而这个视频也被《人民日报》发到了网上,很多网友纷纷的指出:这其实就是初二物理学的受力面积,压强,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这样的一个视频我们要多看看多发发。
而其实也告诉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多涉及到实用的东西,而作为家长,也要多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课本上的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鼓励孩子多动手,如果孩子愿意动手,家长也不吝啬鼓励和赞扬。
比如说有些孩子回来拆家里面的单车,拆家里面的电动车,甚至拆家里面的电脑,家长们其实可以考虑拿家里面的一些相对旧一点的或者废弃的东西让孩子去拆,只有真正的着手去使用,才能真正的理解知识就是力量,你觉得呢?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