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运动有助于降血糖,因为运动是需要消耗血糖的,需要知道的是:血糖只有进入到细胞中才会被利用,这个进入的过程实际上很复杂,简单地说血糖必须依靠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为运输载体才能进入,也就是说必须有足够的胰岛素以及细胞上胰岛素进入的通道畅通无阻才能保证血糖进入过程顺利完成。
显而易见,即使细胞生理活动增强需要消耗更多的血糖,但如果胰岛素数量不足,这一过程也无法完成;如果细胞上胰岛素进入的通道受阻,血糖同样也无法被利用。因为糖尿病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这两方面存在问题,所以对糖尿病人来说,运动增加血糖消耗的作用是有限的,与自身血糖调节的能力密切相关。
因此,有糖尿病的人要注意采取合理的运动方式,尽可能改善这两方面的作用,才能将运动调节血糖的作用最大化,如何实现呢?这就需要“两做到”、“一避免”。
第一个“要做到”血糖主要来源于饮食,所以如何把餐后血糖降下来是控制血糖的重点之一。
人体进餐后食物不断被消化吸收,在餐后30-60分钟会达到吸收高峰,血糖也会出现升高的高峰,此时进行运动有助于增强全身体组织细胞消耗血糖。但由于糖尿病人的胰岛细胞受损或部分凋亡数量不足,不能随血糖的升高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满足这一过程的需要,所以运动只能帮助有限的胰岛素的作用最大化。
这就需要在餐后血糖最高的时段做运动,帮助胰岛素被更好地利用,从而把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降下来,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进餐后1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起,餐后45分钟到75分钟这半个小时做运动的获益可以最大化。
第二个“要做到”通过运动把餐后血糖降下来是需要的,但控制好全天血糖避免血糖大幅波动才是控制血糖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发挥运动的这种作用呢?
最简单的办法是:增强组织细胞对血糖消耗的持久性,而人体消耗血糖的大户是肌肉细胞,运动可以使肌肉细胞更加强壮,健美运动员肌肉会高高地隆起就是肌肉细胞强壮的表现。强壮的肌肉细胞不仅在运动时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在非运动状态下也需要更多的血糖来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以循序渐进的肌肉运动对调控血糖的作用会更持久。
所以,有糖尿病的人除了做通常所说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跳广场舞等之外,还应当额外增加强壮肌肉的锻炼,比如俯卧撑、蹲下起立、举哑铃、拉弹力绳等。
当然,强壮肌肉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持久进行,建议每次有氧运动后做5-10分钟的肌肉锻炼,至少每周要做两次可以强壮肌肉的锻炼。
一个“要避免”上面已经说到了,糖尿病人在餐后45到75分钟运动获益可最大化,平常还应当增加强壮肌肉的锻炼,且每次运动时应当做到后背发热或是额头微微出汗。那么,是不是运动时间越长越好呢?必须餐后运动呢?早晨和晚上做运动不可以吗?
当然不是,糖尿病人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因为糖尿病人自身调节血糖功能存在障碍,过度运动可能消耗大量血糖,储存的血糖又不能及时释放出来,就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要知道发生一次严重低血糖,就将抵消多年对高血糖的控制成果,这是必须要避免的一个问题。
糖友运动的“两个要做到”、“一个要避免”你记住了吗?点个赞转发给更多糖友吧,关注天天听健康,方便每天学健康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