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时任交通部副部长的彭德清访问美国时,遇到了一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退役老兵。老兵对当年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的装备表示质疑,彭德清则不卑不亢地提醒他“北极熊团”的军旗仍在中国。这场意外的对话如何收场?美军又为何会用17响礼炮来欢迎这位中国将军?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彭德清
1910年彭德清出生在厦门同安县的彭厝村。7岁时,父亲去世,他早早承担起家庭重担,为地主放牛。14岁起他跟随叔父出海打渔,远赴南洋的印尼、新加坡、越南,过着海上漂泊的生活。
1926年,时年16岁的彭德清在一次村里的集会上,深受农民协会的号召,加入了这一为底层民众争取权益的组织。很快,他也成为了农民赤卫队的一员,投身革命的火种在他心中悄然点燃。
年仅17岁的彭德清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逐步走上了更为坚定的革命道路。到1930年彭德清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共产党党员,彭德清积极参与了福建地区的革命活动。他曾担任闽南红军第二支队的政委,并带领战士们穿行在福建的高山和密林中。

左一 彭德清
彭德清和他的战友们在敌人的围剿下,常常需要依靠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敌军周旋。在那片层峦叠嶂的山区,彭德清凭借着聪慧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成功保护了革命力量的生存,为后来的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德清加入了新四军,投入到了中国抗日的伟大洪流中。在战场上,他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打过许多硬仗和恶仗。无论是正面迎击日军的猛烈进攻,还是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彭德清总是亲自带领队伍,深入前线,调查敌情,确保每一次出击都能够精确打击敌人。
作为纵队参谋长,彭德清始终站在战斗的最前沿,时刻保持着与战士们并肩作战的姿态。他总是第一个冲锋,最后一个撤退,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让他的部队对他充满了绝对的信任。在日军严密防守的区域,他以出其不意的战术和精准的判断力,带领部队多次打破敌人的防线。彭德清有着极强的洞察力,能在复杂的战局中迅速找到敌人的弱点,并在关键时刻给予致命一击。这种果敢与智慧,使得他的部队屡次打出漂亮的胜仗,成为敌人畏惧的对手。

彭德清介绍交通战备情况
解放战争爆发后,彭德清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更大的施展空间。无论是在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中,还是在其他多个战场上,彭德清凭借着精准的指挥与果敢的行动,一次次带领部队打破僵局,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的指挥能力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特别是在辽沈战役中,他领导的部队表现出色,不仅有效打击了敌军主力,还为后续的战略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整个解放战争过程中,彭德清的战斗风格始终不变——敢打敢拼,始终走在最前线,指挥部队执行最危险的任务。凭借过硬的战斗素质和卓越的指挥能力,彭德清的名字迅速在全军中传开,声誉如日中天。最终,他被任命为第二十七军军长,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将领之一,肩负起更加艰巨的任务。
1947年1月,彭德清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二师师长。在接下来的孟良崮战役中,彭德清率领部队承担了正面攻击任务。战斗异常激烈,在攻占孟良崮群山门户520高地时,彭德清指挥部队冒着敌军密集的扫射和火焰喷射器的猛烈攻击,带领士兵们一次次冲锋。

北极熊团人员
在天边泛起第一缕曙光时,敌人的火力终于被压制,彭德清带领部队突破敌阵,成功登上了山顶。此次战斗不仅击溃了敌军,还生俘了敌方参谋长魏振鉞和1157名士兵。虽然伤亡惨重,彭德清在战斗中也受了伤,小腿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但他仍然坚持留在火线上,直至战斗胜利。他还把担架让给了同样负伤的第七团团长兼政委蒋新生,展现出卓越的领导风范和无私的精神。
1948年,彭德清接替新职,成为华东野战军渡江先遣纵队第四支队支队长,并担任合肥警备司令员。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他的指挥才能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随后,彭德清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二军副军长,带领部队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0年11月,彭德清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进入朝鲜,准备迎战美军。初到战场,彭德清面对的第一个敌人便是美陆战第一师和步兵第七师。与装备精良、补给充足的美军相比,彭德清的部队条件极其艰苦——缺乏冬季御寒衣物,士兵们只能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作战。

麦克莱恩
然而面对恶劣的环境和严重的物资短缺,彭德清的指挥下,27军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战斗力。尽管装备劣势明显,志愿军凭借着灵活的机动性和高度的纪律性,迅速对美军步兵第七师进行了包围。
彭德清判断出美军的强项不仅在于装备,战斗经验也非常丰富,尤其是其“北极熊团”——美军第七师31团,曾在多个战场上经历过严峻考验,以顽强的战斗风格著称。
战斗初期,形势相当胶着,美军凭借火力优势逐步向我军阵地压迫。彭德清深知美军火力强大,硬拼无异于自取灭亡。他巧妙利用地形,通过穿插和机动性强的战术,把敌人压迫到柳潭一带,逐步形成了包围圈。到28日,战斗的局势逐渐明朗——美军已经被困于不到2公里的狭窄区域,而我军各个师团已经形成环形包围,敌军几乎没有退路。

彭德清
面对被包围的困境,美军试图通过猛烈的反击打破包围圈,企图反攻,彭德清始终保持冷静,一边指挥队伍构筑防线,一边准备展开反击。经过多次的拉锯战,美军的攻势终于开始减弱,而中国志愿军的炮火则如猛兽般开始咆哮,彻底压制了美军的反击。
就在此时,陶勇指挥的部队也及时赶到,加入了合围之中。此时,美军的指挥体系已经崩溃,部队陷入混乱,完全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经过几轮猛烈的炮击,北极熊团最终被全歼,第七师彻底崩溃,彭德清和他的部队创造了又一个战场奇迹。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彭德清的名字几乎成了英雄的代名词。战争结束后,他没有选择安逸,而是立即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1954年彭德清被任命为华东海军副司令员,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彭德清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挥海军与陆军和空军紧密协同,成功解放了岛屿。

战斗中的志愿军
1955年,彭德清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继续履行着自己的军人责任,随着国家逐步进入改革发展期,彭德清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1958年8月,彭德清参与指挥了炮击金门的战役,再次展现出卓越的指挥能力。在国家建设和军事指挥方面,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逐步走向更高的领导岗位。
1965年他被调任交通部副部长,开始投身于国家的交通建设。这一转型并不容易,但彭德清凭借着卓越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感,很快适应了这个全新的岗位。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交通系统迎来了大规模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海运业的发展,成为了他工作的重点。
彭德清深知海运对国家经济和战略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招商局等航运企业的现代化。他亲自走访港口,确保改革能够落地生效,提高海上运输效率。

合照
他的努力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评价。很快彭德清被提升为交通部长,担负起更重要的职责。在他的推动下招商局的改革和全国港口设施的提升,使中国航运业迎来了飞跃发展。不仅如此彭德清的眼光独到,中国的航运业逐步崛起,国际竞争力也不断提升,为国家经济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979年中美建交后,彭德清全面执掌交通部的工作。也是在这一年彭德清作为中国交通部副部长,出席了中美首次通航典礼,并考察了美国的贸易和交通情况。美国方面给予了高度接待,但访问中却发生了一场小插曲。
一名美方工作人员,曾是朝鲜战争的退役老兵,在与彭德清交谈时,提起当年朝鲜战争时志愿军装备差,调侃道:“你们现在还这样吗?”显然带有挑衅意味。彭德清听后微微一笑,平静地回应:“你们忘了北极熊团吗?它的军旗还在我们中国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句话让老兵脸色骤变。原来北极熊团是美军唯一一个整建制被消灭的团,且军旗丢失,这对军人来说是极大的耻辱。当老兵得知彭德清是当年歼灭北极熊团的指挥官时,他羞红了脸,开玩笑说:“你要是再歼灭几个,我恐怕连我自己都没命了!”
原来这名老兵曾在朝鲜前线担任情报人员,清楚记得彭德清如何指挥志愿军打败北极熊团。得知真相后,他既惊讶又钦佩,开了个自嘲的玩笑。彭德清则笑着回应:“战争是过去的,现在我们要一起合作,共同发展。”
这番话赢得了全场掌声,彭德清的宽容和远见打动了美国人。接下来的几天,这名老兵全程陪同彭德清,带他参观美国的交通设施,并表示美国人将以最高礼遇接待这位战斗过的中国英雄。在比斯运河的参观中,尽管彭德清只是副部长,美国人仍安排了17响礼炮欢迎,这一礼遇超出了常规,展现了他们对彭德清的崇敬。

左二为彭德清
1983年后,彭德清逐渐从一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开始了他的二线生活。然而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并未因此闲下来。多年的工作习惯使他难以适应突然的闲适生活。他曾坦言:“在担任部长时,我每晚都会查看当天的海上航行和港口生产情况,确保一切平安,通常都要过了午夜12点才能安心入睡。直到现在,我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12点前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即便是在退居二线之后,彭德清依然心系国家建设,积极为海运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他致力于推动海运事业的实际进步,还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理论研究,为国家的海上交通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1999年6月10日,彭德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彭德清将军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