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之所以叫人民军队,就是因为官兵平等,不论职位高低,均秉持着平等的原则,都有开口说话的权力,即施行三大民主,即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这一点被视为人民军队文化的基石。
人民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也有赖于子弟兵的归属感,他们政治地位平等,会有与旧军队截然不同的感觉,他们是为人民而战,自己在军队不是附属的雇佣兵,自然个个奋勇当先。
但这一切民主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领导的民主,不能是泛滥的民主,过程可以民主,充分吸取各方意见,但决策不能只靠民主,尤其指挥打仗更是如此。
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红军的路到底怎么走,大家发生了分歧。
毛主席想放手在赣南闽西大干一番,进而发展根据地,稳扎稳打,通过游击战让红军逐渐发展壮大,因为赣南闽西地方大,山多林密,穷人多,物产也不少,远离大城市,对国军来说交通不便,对红军而言则好处多多。
但当时在上海的中央可不是那么想,他们革命热情爆棚,认为毛主席这么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突然发来一个“二月来信”,要朱毛红军分散开来,朱毛应该到中央去工作。
当时,红四军内很多人也对毛主席来跑来跑去的打法也不理解,他们觉得按照这种打法,革命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胜利。毕竟当时按照列宁的经验,中国革命应该很快就能胜利了,在深山老林打游击的日子要结束了。
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红四军民主决策大会,有相当一部人明确表示毛主席指挥打仗的方法不对,不愿意听毛主席的了。当时红四军的领导层情况,都是一群年轻气盛的革命精英组成。年纪最大的朱老总仅40岁,毛主席也才35岁,陈毅28岁,刘安恭30岁,林总刚刚20岁出头,都是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汉子,他们都想着硬刚硬地打仗。
陈毅此时作为大会主持,号召“大家努力来争论”,在充分民主讨论后,陈毅则认为毛主席是个人英雄主义,说毛主席固执己见、过分自信、虚荣心重、不虚心接受批评;在讨论的时候对同志有成见;工作态度不好;等等。最后,经过民主决策,毛主席甚至落选了前委书记,陈毅当上了前委书记。
毛主席离开后,红四军更是充分民主,朱老总在上杭主持召开红四军第八次党代会,大会还是像此前召开的七大那样搞自下而上的民主自由讨论,但“八大”只是“无组织状态地开了3天”,甚至讨论程序问题就花很长时间,什么问题都没解决。红四军这一群年轻人,他们各说各的,没有一个主心骨,这让朱老总感到深深的无力感。
后来,朱老总还执行中央不切实际的命令,率红四军6000多人进军粤东,结果得不偿失,损失了几百人,战士们意见很大。
于是,兜兜转转,猛地发现打仗不能靠民主决策,因为红四军离开毛主席以后,就意味着打败仗。
陈毅是个好同志,他表示要打倒军中的“陈毅主义”,主动向毛主席道歉,把毛主席请回来。自此,毛主席凭借其过人的军事天赋,不断打胜仗,不到一年时间,就成立了赣西南和闽西苏维埃政府,让红四军成为我党最为强大的一支革命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