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黄子韬再一次凭借着非比寻常的脑洞,成为了被“综艺之神”眷顾的男人。
在《萌探探探案》最新一期节目中,谜之自信的黄子韬终于惹了众怒。被他气晕了的沙溢、那英和杨迪,在笃定黄子韬不是卧底的情况下,还是决定干掉他,沙溢甚至直言:“我流着泪,也得把你‘毙’了。”
作为爱奇艺打造的“迷综赛道”上的首部作品,《萌探探探案》的第一枪打得响亮。节目不过刚刚播出两期,便凭借着一群“坐那唠嗑都好看”的宝藏嘉宾,在“笑吐了”的频繁刷屏中,成功“起飞”。进阶版“明侦”还是实景版“王牌”?
不同于《明星大侦探》的原创剧本,《萌探探探案》的推理语境是国内各大影视IP,比如《潜伏》《庆余年》《家有儿女》等。节目根据原剧情进行实景还原、改编,七位嘉宾组成“萌探团”,穿越到IP现场,完成推理任务。聚集了“从不走寻常路”的孙红雷、“全凭直觉”的那英、“搅局王”黄子韬、“随时随地拿出梳子”的杨紫等一众“综艺宝藏艺人”,《萌探探探案》摆明了就是要让荧幕内外的嘉宾与观众共同狂欢。
尤其是当孙红雷、黄子韬、沙溢、杨迪、宋亚轩、那英、杨紫七位明星嘉宾坐成一排,努力抽丝剥茧、说服彼此寻找出当晚的卧底时,却被黄子韬用“心理学+神逻辑”带跑,更是让节目效果拉满。
但作为一档推理综艺,《萌探探探案》的推理部分并不尽如人意。
科幻作家韩松说过,读推理,读到情不自禁中就“好像是高潮来到,在大脑里面放烟花一样”。他认为这正体现出了类型文学超越其他文学的设计性——从逻辑、诡计到情节设计,以及诞生于科学基础之上的视觉奇观,都非常刺激。
从这一层面来说,《萌探探探案》的推理部分无疑是不合格的。
“虽然卡司天赋点满能让人忽略其他短板,但必须承认的是,当这样一群大咖在《萌探探探案》中做游戏时,我恍然间又看到了《王牌对王牌》里‘王牌家族’的身影。”
网友对其一针见血的评价,足以概括《萌探探探案》的短板所在——没有探案,没有悬疑,推理部分全靠NPC(非玩家角色),起承转合则通过游戏。
尽管导演吴彤将其定义为“非烧脑路线”,但两极化的评价,还是为节目带来了新的问题——推理类综艺,到底应该重笑点,还是重推理?
重笑点还是重推理?
事实上,《萌探探探案》所面临的两难,也正是推理类综艺共同的窘境。
从2016年《明星大侦探》播出开始,悬疑推理类综艺便层出不穷。有高智商学霸闯关的《名侦探学院》,有被称为“上星版明侦”的《我是大侦探》,也有主打恐怖与逃脱的《密室大逃脱》,如今又有了全实景沉浸式的《萌探探探案》。
从各大视频网站公布的综艺片单来看,下半年等待着观众的,还有类型不同、体量不一、形态各异的各类推理类综艺,如《最后的赢家》《奇异剧本鲨》《闪耀的侦探家族》等等。
显而易见,在国内,推理类综艺有着足够丰厚的土壤。但可惜的是,迄今为止,真正做到凭借口碑出圈的推理类综艺,仅有一部《明星大侦探》。
那么观众看《明星大侦探》到底在看什么?搞懂这个问题,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答推理类综艺的平衡性这一难题。
从节目发展轨迹来看,这档走过六季风风雨雨的节目,在过去曾经历过三次重大改革。
第一次,是对于节目内容的丰富。从第一季节目风格来看,彼时的《明星大侦探》不论是从整体的框架还是剧本的设置,仍有着其前身韩综《犯罪现场》的影子。因此,相比于案件的推理,嘉宾之间的碰撞才是这一阶段的重点。
到了第二季,观众对明侦的模式比较熟悉后,节目的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从第二季的案件名称和内容来看,这一季的节目中不乏经典IP的身影。比如“恐怖童谣”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关联甚密,“午夜列车”与《东方快车谋杀案》相似……
但随着节目的发展,大部分观众经过多年锤炼,已经非常熟悉节目的玩法和套路,尤其是到了第三季,在“剧本杀”游戏的规则下,封闭的环境、重叠的作案手法、乍看没有关联实则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是观众熟悉的味道。
这也让《明星大侦探》迎来了第二次的调整。这一时期,节目组也的确绞尽脑汁、广开脑洞。时空穿梭、平行时空、盗梦空间、蝴蝶效应,各种新奇的元素层出不穷,可以说是只有观众想不到,没有节目做不到。
到了第六季,经历过低谷的《明星大侦探》,重新回归了对于剧本的创作。相比于天马行空的本格推理,这一季推理、逻辑、证据链都肉眼可见地愈发偏重现实性。
从前三季重视逻辑的古典本格派推理,到四、五季情节离奇的变格派,再到如今反映社会现象的社会派,尽管三次改版变化不一,但细品这档节目六年间的浮沉,还是可以品出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更加注重推理这一元素。
变革或许并不是一个老综艺“长寿”的唯一途径,但其口碑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观众的审美偏好。归根结底,对于推理类综艺节目而言,其落脚点仍在于“推理”。
《萌探探探案》将“萌”放在首位,“探案”次之无可厚非,但若它仅仅只是“实景版《王牌对王牌》”,那么在接下来这场网综“剧本杀”的比拼中,会取得怎样的结果,或许就不言而喻了。
【文/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