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从来不缺奇葩剧情,但东方集团退市前的狂欢还是让人大开眼界。明明知道第二天就要摘牌,股票大概率变成废纸,居然还有30多万股东抢着买入,硬生生砸出2.9亿成交额。这操作,比赌场还刺激——至少赌场还能听个响,这钱投进去,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看看数据更离谱。退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换手率飙到22%,股东人数突破30万。有人花100块“体验生活”,有人砸1000块“留个纪念”,甚至还有人真金白银大笔买入。这哪是投资?简直是行为艺术。问题是,这些钱买排骨不香吗?非要送给退市公司当“分手费”?
散户的逻辑有时候真的难以理解。有人说“就想看看三板怎么交易”,有人说“赌重新上市”。可现实是,退市股进三板后流动性几乎归零,90%的股票最后都成了账户里的“僵尸数字”。重新上市?概率比中彩票还低。明知是坑,还往里跳,这不是勇敢,是莽撞。

更讽刺的是,这种“末日接盘”现象在A股不是第一次。从乐视到暴风,每次退市前都有一波“敢死队”冲锋。他们真不懂风险吗?未必。更多人是在赌“最后一棒不是我”,或者纯粹跟风凑热闹。股市版“狼来了”玩多了,最终埋单的永远是散户自己。
退一步说,如果真想体验三板交易,买1手(100股)足够了,何必砸几千几万?说到底,还是侥幸心理作祟。A股30年,退市制度一直形同虚设,导致很多人觉得“退市=抄底机会”。可如今注册制落地,壳价值归零,这种思维该醒醒了。

金融市场的成熟,不仅靠监管,也得靠投资者理性。当“博傻游戏”变成常态,最终只会助长投机风气。2.9亿的“学费”贵吗?对个人可能是小钱,但对市场而言,每一次非理性狂欢都在透支信任。下次再遇到退市股涨停,不妨先问问自己:这钱,是不是真的非扔不可?
(互动:你见过最离谱的“接盘侠”操作是什么?如果是你,会花100块买退市股“体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