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打过一仗并赢了就被评为名将,后人从不质疑,只因对手太强

历史K先生 2025-01-17 13:29:54

长平之战,本应该是决定着赵国与秦国命运的一战,两国当然得慎之又慎。

然而,尽管赵国猛将辈出,乐毅、廉颇、李牧等大将,拿出一个人便可对战千人,那为何赵王就非得用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来对阵猛将白起呢?

难道赵括有什么本领,只有赵王发现了?还是有其他原因?

一招反间,重用赵括

秦国为了实现统一的目标,开始对旁边的小国下手。

而当时赵国虽然具有一定的兵力,但跟实行了商鞅变法,逐渐壮大的秦国,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赵国想要割地求和,却不曾想秦国胃口很大,不满足于这些,妄图将赵国吞并。于是,秦国与赵国的战斗一触即发。

赵孝成王与蔺相如等人商量对策,蔺相如推荐廉颇上阵杀敌,赵王答应了下来。

廉颇带领赵国军队在前线与秦国拼杀,却始终没有结果,连要赢的趋势都没有。赵王着急不已,命其尽快打赢,赵国已经耗不起了。

廉颇却始终保持自己的意见,只有徐徐图之,才能消耗秦国的兵力。他在信中苦口婆心地劝,后方的一众大臣却着急得上火。

而秦国那边也焦躁不已,若是廉颇一直防御,那他们的损失将比赵国还大,如此得不偿失。

此时,范睢提出一良计,是为反间计,让赵孝成王将廉颇换下去。

这则消息不经意间传到了赵王的耳朵里,赵王立马想要撤掉廉颇。就算蔺相如阻止,也没能改变赵王的想法。

而赵括对上白起,结果显而易见,赵国的二十多万降卒被杀,赵国的实力由此大跌。

在这里,我们就有疑问了,为何要提赵括是“赵奢的儿子”呢?居然还真让赵王立马改变了主意!他到底有多厉害?

其实相比死读兵书的赵括,他的父亲赵奢才是鼎鼎有名的大将。不然,赵括也不会在军中挂了名。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赵奢仅仅是一名小小的官吏,甚至还只是个收租的。这个时候他本该舞不到赵王的面前,但事实证明,事情就是这么巧合。

因为收税的缘故,让赵奢与平原君相识。而这个平原君可是赵王面前的红人,他推荐的人,赵王自然愿意重用。随后赵奢便在朝中任职,管理各地的赋税。

不过,其实赵奢本意是想要上战场杀敌的,因此在平常的时候也会练习武功,其武艺与朝中的猛将相比也不在话下。

刚开始的时候是为了防身,而后赵奢就真的上了战场,与赵国的军队对战。

当时朝中众人十分反对,认为赵奢不堪大用,绝对不能当大将军。但赵王却十分信任他,因为在前不久与他交流的过程中,他发现赵奢在兵法上也有大才。

况且齐国相比赵国还是弱一大截的,也可以让赵奢练练手。没想到这一仗的效果这么好,赵奢带领大军直接拿下麦丘,扩大了赵国的地盘。

不过,这时候的赵奢还是一名小将,并不出名,直到之后的一战,赵奢才名声大振,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仗出名,无人质疑

这之后各国征战,秦国兵力逐渐强大,成为割据一方的霸主。其他小国要不灭亡,要不就成为了秦国的附属国。

如今秦国又盯上了韩国,其实是看上了阏与这个地方。因为阏与有着重要的战略优势,易守难攻,秦军也要考量一番,才会进攻。

赵奢便认为这个时候是进军的最佳时机,抢先一步到达阏与。赵惠文王大善,命令其立马启程,救韩国于水火之中。

不过,在行军途中,他们要防备被秦军发现,若是被包围,他们的结果可想而知。

毕竟当时秦国之所以先打韩国,是因为韩国相对弱小,赵国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赵奢便想出一招声东击西之法,他们并没有前往阏与的必经之路,而是特意岔开了一点,然后赵奢便命令士兵们休整练兵。

秦国其实也时刻关注着各国的动向,见赵国军队在此地训练,便认为赵国并不会前去营救韩国,这才放下了心。

殊不知,赵奢命令军队在夜晚轻装上阵,以极快的速度赶到了距离阏与几十里的地方。秦王得知大惊,立马派人前去追击,绝对不能给赵国机会。

此时,营帐中,赵奢与众位将领商量对敌之策,目的是应对秦军并成功防御。

不过,一时间众人都想不到解决办法。这时一名士兵来报,说一个小兵前来献计。赵奢立马让人进来,询问他有什么看法。

此人名为许力,其实在行军的时候,他便明白赵军的动向以及赵奢的想法。

眼看已经快要到达阏与,必然要与秦军一战,他就坐不住了。他认为:目前应该先占据北边的山头,这样才能与守军形成夹击之势。

毕竟通往阏与的道路过于狭窄,但也是攻击敌人的最佳地点。

赵奢听后欣然同意,立马率军踏上北面的山头。而此时秦军也来到山下,攻了上来。赵奢等人居高临下,将秦军击退。

如此一来,赵军乘胜追击,秦军落荒而逃,失了先机。

也正是因为这一战,赵奢彻底出了名,不为别的,只为他率领几万兵马,成功将强大的秦军击退。

赵王对此高兴不已,愈发重视赵奢。到赵孝成王时期,赵奢也颇受重用。

可以说,赵奢在赵国中占据着一席之地,甚至可以与廉颇等人平起平坐。也难怪赵王对赵括如此有信心,原来是因为有赵奢的滤镜。

而作为儿子的赵括又是否遗传了赵奢的作战天赋呢?

知子莫若父

赵括小的时候十分喜欢读兵书,家里人也纷纷夸赞未来又多了一位大将军。可是,唯有赵奢惆怅不已,因为他对儿子并不看好。

赵奢曾多次与赵括谈论兵法,赵括每次都能侃侃而谈,但其实都是空话,根本落不到实处。赵奢多次劝说他,认为兵法必须进行实践,因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然而,赵括却不以为意,被身边的人夸得找不着北,认为多读兵书便能上阵杀敌。

赵奢也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表示若是他当上将军,必然会让赵国遭罪。

久而久之,赵括顶着父亲赵奢的名头,成为了军中一名出色的小将。而他所运用的兵法也算颇有成效,这使得他信心十足。

于是在赵王命他代替廉颇前往长平对阵秦军时,赵括喜不自胜,他相信自己肯定能延续父亲的英勇。

然而,来到长平之后,赵括未了解具体情况便随意指挥,甚至将廉颇的之前的命令全部更改,全部换成自己手下的兵。

而白起见状,立马采取诱敌之策,带领军队假装败逃,实际上声东击西,成功来到赵军的后方,成功将赵军击溃。

赵军的优势立马消失不见,被秦军重重包围。赵括大惊,只能带领军队突围,却始终没有成效。在最后一次突围的时候,赵括一时不察,在战场上被杀。

赵军顿时大乱,多数选择投降秦军,而白起一声令下,这些人被尽数杀害。

果然知子莫若父,正是因为赵括在长平之战的惨败,让赵国的实力大降,再也不复往日的荣光。

赵奢是一代猛将,但赵括徒有虚名,二者对比,简直过于明显了!要是赵括能继承赵奢一点天赋也好,可惜终究事与愿违。

0 阅读:6
历史K先生

历史K先生

揭开历史迷雾,用心讲解历史,一样的事件不一样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