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肾友内瘘“鼓包”害处很大!文内详解如何预防!

沐森的备忘录 2024-02-07 07:14:00

自体动静脉内瘘由于建立方便、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使用寿命长等优势,成为指南推荐和临床工作中使用最广泛的透析通路。

但是仍有1/3的自体动静脉内瘘会发生动脉瘤等多种并发症,下面一起了解如何处理动脉瘤的问题!

什么是动脉瘤?

自体内瘘在内瘘手术后数月或数年发生扩张,伴有搏动,瘤壁含血管壁全层,内瘘血管隆起,管腔粗大,呈球状、条块状或囊状,称为动脉瘤。

易发生于吻合口后静脉或反复穿刺部位;瘤体内径常超过相邻正常血管内径3倍以上、且内径>2cm。

动脉瘤的发生部位:

动脉瘤可发生于吻合口、穿刺部位、非穿刺部位的静脉流出甚至血管全程。

动脉瘤形成的原因

1、长期的区域式穿刺,导致局部血管壁变薄的同时也造成血管局部狭窄或中心静脉狭窄,容易膨出;

2、结束透析后,压迫止血不当,血液渗漏或血肿形成;

3、内瘘过早使用,不仅穿刺困难,也会造成未增厚的血管壁过度扩张,损伤血管,内瘘成熟时间至少一个半月;

4、因害怕疼痛,不愿意更换穿刺点,或因血管条件较差,长期定点穿刺,易形成血管狭窄;

5、大多数血透肾友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动脉血管容易硬化使血管弹性减弱致静脉压升高,加速血管瘤的形成。

真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

· 真性动脉瘤

内瘘吻合部位的静脉在内瘘术后数月至数年发生扩张,伴有搏动,瘤壁为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壁。

· 假性动脉瘤

内瘘由于穿刺出血、压迫不充分、血管壁发生渗漏,在管壁周围形成腔隙性血肿,与内瘘血管相通,并伴有搏动,瘤壁是血肿机化后形成的纤维壁。

动脉瘤的检查方式

1、彩色多普勒超声,简单易行,为动静脉内瘘动脉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异常结构及破裂口。

2、CT血管造影(CTA),可以整体评估动静脉内瘘动脉瘤的范围及相关异常结构,为术前评估。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异常结构的同时可以进行腔内治疗。

动脉瘤的干预及处理

根据2019年KDOQI通路指南介绍治疗动脉瘤的问题如下:

1、定期评估,早期发现

早期、急性且较小的动脉瘤(<3cm),可能的破裂或血栓形成发生率不高者,可采取局部压迫的方式防止瘤体损伤或继续扩大,比如可使用合适的弹力绷带/护腕。

这个压迫的力度一定要“合适”,过度的压迫可能导致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切记需要注意压迫的力度,一般以穿刺部位可触及动脉搏动为标准。

KDOQI认为,无症状的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不需要干预。内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不过穿刺的时候需要避开动脉瘤的位置。

2、及时干预、及时治疗

肾友的动脉瘤体比较大,超过直径>3cm,瘤体很薄,极有可能破裂;出现瘘侧手臂神经、静脉和周围组织的压迫症状;瘤体出现了感染症状;因瘤体压迫血管而出现缺血症状者,应该考虑进行手术干预。

日常如何预防动脉瘤?

预防动脉瘤的形成,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 在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之前,选择合适的动静脉和吻合方式,避免使用过细或过硬的血管。

· 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护理,观察AVF的功能和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 使用合适的针头和穿刺技术,避免对AVF造成过度的损伤和刺激。

· 注意保暖,避免抓挠、注意自我护理避免感染。

· 避免使用过紧或过松的止血带或压迫物品,避免对AVF造成过度的缺血或充血。

对于肾友来说,控制血压、血糖,对内瘘的保护也很重要!

肾友们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线!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减少动脉瘤的发生!

4 阅读:653

沐森的备忘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