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去年的新车,被埋没的产品不少,其中最可惜,也最气人的就属于奇瑞iCAR V23了,不同于品牌力的确弱势的212 T01,iCAR V23没有成为爆款就是因为当初的宣发和定价导致,本身的热度、产品力,还有奇瑞的号召力已经为它的销量爆发做好了十足的准备。而在看到月销只有三四千这个事实之后,奇瑞终于坐不住了,给出了一万元的限时优惠,从补救措施来看,算是对症下药了,但这种事后补救措施,能让本应该成为超级爆款的iCAR V23,把丢掉的销量捡回来么?

关于iCAR V23的热度,关注这款车的人都知道它当初有着多高的热度,“十万级纯电卫士”等名号,评论区一片“只要XX万起我必买”的叫好声,它的潜力值就像是星愿、星舰7那种可以达到卖断货的水准。而之所以说一万限时优惠是对症下药,则在于它上市后收到舆论反噬,甚至直接把上市会变成了“退订会”,核心就在于定价,且刚好就是比同级车型贵了一万元。

具体来看,作为一款9.98万起,车长4米2(外带小书包)的A0级SUV,iCAR V23本身的定价区间并没有问题,可问题是它入门版只有300公里的续航,同级的海鸥却是420公里起步,埃安UT鹦鹉龙预售9.98的中配也同样达到了420公里,星愿就更加了,8.28万的版本就能达到410公里续航。而iCAR V23虽说是一款SUV,可这年头可不兴什么SUV就得卖溢价了,尤其在十万级这个对价格极度敏感的区间,贵个两三千还情有可原,直接拉出一万差价,那结果就是本该破万的爆款变成了月销三四千的普通选手。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会有个“V200”的梗,在那个预售十万起的时间点,人们满怀期待它的最终价格,会是比预售价便宜5000-8000,还是以8.98万的价格直接向海鸥等对手发起进攻;可最终结果却只便宜了200(所以V23被人叫成了V200),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而在那个星愿还没有爆火,海鸥、海豚独霸十万级代步车市场的时间节点,自带越野范、玩具属性,颜值也受到一致好评的iCAR V23就是最强有力的搅局者,从某种程度来讲,如果没有定价上的失误,星愿月销两万的位置可能就是由它来坐了,要知道,在预售阶段,它就已经累计了超过3万台的订单。

而眼看着起初三四千台的销量远不如预期。奇瑞在年初的时候其实就给出了优惠方案,即一万元的折扣,而且可以跟置换补贴叠加,叠加后最低起步价就到了6.48万,优惠限时到2月28日截止。从结果来看,iCAR V23在一月的销量倒是有所上升,达到了7000左右的成绩,但在2月,随着整个车市进入淡季,iCAR V23不再有销量进一步爆发的好消息。

总的来说,回顾iCAR V23上市前期待值拉满,上市后几经波折也难以一炮走红的经历,难免让人唏嘘,作为一款有实力冲上TOP级的选手,因为一万元的价格拉扯,而变成了一款销量普通的中等生,它让消费者错失了成为网红车主的机会;从结果来看,奇瑞愿意在后续给出优惠,也意味着比起一万的利润,它更在乎的是销量和市占率,可年关的特殊性,也没有让它实现亡羊补牢,毕竟年底就是人们买车的高分期,此时价格不能一步到位,后续就算补上,原本打算买它的潜在消费者也已经选了别家了。那么对于这玩溢价玩脱了,最终又通过优惠重新展现诚意的iCAR V23,你觉得它还有机会像星愿那样成为超级爆款么?
用户16xxx03
icar的营销团队太拉了,自视过高!以为凭外观就可以随意定价吗?现在的车市可不像十年前了!车主都是理性消费了,价格不合适都会等。主要的消费群体都是有车开的,所以单凭颜值是没用的!
L阳
车是好车,真就是被定价营销拖累了,观望吧
gxdxjx2001
这个价格为什么不选深蓝G318?现在318官降3万,比这个高一级别
lutao8321 回复 03-03 17:32
降价后17万,怎么比
Mango
没有显示就算了,你还没有中控,不能忍
积极向上
这种轮毂,值这个价[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天道
电池
用户10xxx40
一直等到去年11月份,还没见V23量产,怕年底错失补贴,我就买其他车了……。
dahengxi
晚了,意向客户被分流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不是一万能解决问题的,为了流量可以狠一点,
用户11xxx15
这么大的玩意只能跑308公里城市出行又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