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三年(1798年)这一年已经成为太上皇的清高宗乾隆皇帝举办了88岁大寿,同时他还老当益壮的纳了两名十四五岁的少女晋贵人和寿贵人进入后宫,这一年不仅乾隆自己当新郎,他还亲自主持了年仅14岁的长玄孙载锡的婚礼,一年之后的嘉庆四年(1799年)89岁的乾隆寿终正寝去世。
活了89岁的乾隆也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高寿的乾隆在世时在长辈中见过自己的曾祖母也就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的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晚辈中则见过玄孙载锡,可以说乾隆这一生见到了八辈人。
清末帝溥仪属于是乾隆来孙辈的人,乾隆比溥仪大了190多岁,其实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乾隆差了一点就见到了溥仪这一辈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乾隆这么高寿,见了这么多辈人,他有没有见过带领大清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的领头人孙子道光皇帝和曾孙咸丰皇帝呢?下面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其实乾隆是经历了五代同堂的人,他在临死的头一年还能亲自主持第五代玄孙载锡的婚礼,可见他已经见到了载字辈的人。
乾隆是在雍正六年(1728年)17岁时生育了长子永璜,其生母是后来被乾隆追封的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作为长子永璜还是比较受乾隆的喜爱和栽培。
但是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时,乾隆的嫡妻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去世,永璜以长子身份为富察皇后迎丧,由于富察皇后不是永璜的生母,因此永璜在富察皇后葬礼时期表现的不是很悲伤,甚至还和其他的兄弟们说笑打闹,这使得沉浸在丧妻之痛中的乾隆十分生气和震怒。
后来乾隆当场痛骂永璜是畜生,并用脚使劲踹他,震怒的乾隆还当场宣布剥夺了永璜的皇位继承资格。
这件事之后永璜就罹患了抑郁症,常年郁闷不乐,两年多之后永璜就抑郁而亡,年仅23岁。永璜的去世让乾隆颇为懊悔,因此他追封永璜为定亲王,并让永璜的儿子绵德承袭了爵位,对待永璜的儿子绵德和绵恩特别好。
虽然永璜去世的早,但也正是他的后代让乾隆实现了五代同堂,永璜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绵德和绵恩被乾隆接进皇宫亲自抚育,绵德后来降级承袭了定郡王爵位,并且绵德在20岁的时候生育了长子也是奕字辈的长孙奕纯,让57岁的乾隆升级为曾祖父。
后来奕纯也很争气,在17岁的时候就生育了载字辈长孙载锡,让74岁的乾隆见到了五代同堂局面。
不过乾隆的长孙绵德就没这么有福气了,绵德由于自幼就深受乾隆的喜爱,因此他时常以明朝的皇太孙朱允炆自比,他希望爷爷乾隆能像朱元璋那样隔辈传位给他。所以绵德恃宠而骄,暗中结交并笼络朝臣,这使得乾隆很反感,于是乾隆剥夺了他的定郡王爵位,改由他的弟弟绵恩承袭。
为此绵德和他老爹永璜一样抑郁起来,最终抑郁成疾,后来乾隆害怕孙子绵德抑郁而亡,赶紧给他封了一个贝子爵位,但是绵德最终还是在孙子载锡出生不久就抑郁而亡,年仅40岁。
乾隆由于使得长子永璜和长孙绵德都抑郁去世,因此他觉得十分亏欠长子和长孙这支宗脉,所以对他们的后人格外疼爱,载锡也是在出生不久就被乾隆接进皇宫亲自抚育。
所以在88岁那一年已经极为老迈的乾隆还坚持亲自要为玄孙载锡主持婚礼,乾隆亲自为玄孙载锡操办婚礼也是希望他能尽快生育出溥字辈的长来孙,这样乾隆就能见到六代同堂的局面了。
不过乾隆的理想很丰满,他是希望长玄孙载锡能尽快结婚生孩子,生出溥字辈的长来孙,让他能做到六代同堂,很可惜的是他的寿命到头了。载锡大婚之后的第二年乾隆就去世了,而载锡的长子也是溥字辈长孙溥庆则在嘉庆八年(1803年)才出生,此时乾隆已经去世四年了,也就是说乾隆如果能多活四年就能看到溥仪这一辈的长孙溥庆了。
这里再多说一下清朝皇室的字辈排名规则,其实清朝入关的时候并没有制定皇室成员的字辈排序,在乾隆的爷爷康熙继位之后,康熙深受汉族文化影响才制定了字辈排序,但是也只限于康熙这一脉的子孙。
康熙钦定字辈只到曾孙永字辈,康熙定儿子辈为胤字辈,孙子辈为弘字辈,曾孙辈为永字辈,所以也就是说在乾隆时期,乾隆的孙子辈都没有字辈排序,因此乾隆就为孙子辈及后人制定了新的字辈排序。
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绵德出生时,乾隆钦定永字辈的下一辈为绵字辈,但当时乾隆没想到自己能活着见到曾孙,所以他只定了孙子辈的字辈。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奕纯出生时,乾隆就决定不仅要给曾孙辈的制定字辈排序,还要给以后的子孙都制定好字辈排序。如何制定字辈排序呢?
乾隆想起了皇六子永瑢在崇庆太后寿辰时进献的《岁朝图》,崇庆太后十分喜欢这幅画,乾隆还特意在画上题写了一首诗,于是乾隆以这首诗中的一句“永绵亦载奉慈娱”作为后面子孙的字辈排序,因此乾隆的曾孙为奕字辈,玄孙辈为载字辈,相对应的溥字辈本应为奉字辈。
实际上载锡生育的儿子本名叫奉庆,但是道光皇帝觉得载字辈之后的“奉慈娱”字辈不好听,于是道光亲自改为“溥毓恒启”四个字作为字辈排名,到了咸丰时期,咸丰又增加了“焘闿增祺”四个字辈,1937年时清末帝溥仪又增加了“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的十二字辈排名,至此就形成了如今的清朝皇室字辈排名,所以清朝皇室的字辈排名总共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所以永璜虽然寿命短,但正是他的后代才使得乾隆实现了五代同堂的局面,乾隆在74岁时就达到了五代同堂,这一点在古代皇帝中算是很难得了。
道光皇帝的老爹嘉庆皇帝是乾隆第十五子,道光其实上面还有一位比他年长两岁的哥哥,不过他的这个哥哥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因此道光就成了实际上嘉庆的嫡长子,他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时,嘉庆的嫡妻也就是后来的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育了道光,当时的乾隆才62岁,还算是比较有精力的时候,由于乾隆在之前就已经通过秘密立储的方式册立了嘉庆为皇太子,所以乾隆对嘉庆生育的嫡长子道光十分喜爱,他还曾亲自抚育教导过一阵道光。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时,乾隆带着孙子道光去热河狩猎,当时年仅10岁的道光一箭就射死了一只鹿,表现出了极佳的骑射技术,这让乾隆十分高兴,也让乾隆想起了他当年也是10岁时陪爷爷康熙在热河狩猎射死了一只鹿,获得了康熙的称赞和喜爱,因此乾隆认为道光像极了当年的自己,他认为这是一种传承,也寓意着乾隆心目中是把道光当成自己的隔辈继承人看待和培养。
从此之后乾隆越发喜爱道光,他认为道光很像自己一般英武果断,他也认定道光将来必定是一位完美的继承人,因此更加注重对道光的教导培养。
乾隆在嘉庆元年(1796年)时,亲自为道光操持了婚礼,乾隆就是希望这个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孙子能尽快给自己生育一个曾孙,不过道光的生育能力是真差,虽然15岁就结婚了,但是他一直到27岁才生育了长子奕纬,那时候乾隆已经去世快十年了。
而咸丰皇帝是道光50岁时才生下的老来子,当时乾隆已经去世32年,自然是见不到咸丰了,别说乾隆没见过咸丰,连咸丰的爷爷嘉庆也没见过他,咸丰出生的时候嘉庆都已经去世11年了。
当然这也不能怪道光不争气,生育能力差,主要还在于乾隆虽然很长寿,做到了五代同堂,但是嘉庆本身就不是长子,再加上咸丰出生的太晚,而乾隆是一个勤于生育的皇帝,一直到六十多岁时还在女人身上耕耘,这也导致了他的儿子们之间年龄差距非常大,就拿他的长子永璜这一支与继承皇位的嘉庆这一支对比就能看出来。
同辈之中,永璜比弟弟嘉庆大了35岁,绵德比道光大了35岁,奕纯比咸丰大了64岁,载锡比同治大了68岁,而溥字辈的老大溥庆则比清末帝溥仪大了103岁。
所以乾隆能在长子永璜这一脉这见到五代同堂,嘉庆这一脉他能看到道光成婚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乾隆生育嘉庆时已经50岁了。
因此乾隆只见过道光,并且还十分喜爱和钟意道光,还把他视为优秀合格的隔辈继承人,但是乾隆却没有见过咸丰,毕竟他比咸丰大了120岁,他再能活也不可能见到咸丰了。
乾隆已经算是很有福气了,他一生往上见到了曾祖母一辈的人,往下还见到了玄孙一辈人,总共见到了八辈人,实现了五代同堂的愿望。其实一直总感觉乾隆距离溥仪这一辈人差了很远,现在看来乾隆距离见到溥仪这一辈人的老大溥庆仅差了四年,他如果多活四年就能见到溥字辈的长来孙了。
纵观中国历史,能做到五代同堂的皇帝算上乾隆也仅有三人,另外两人就是活了78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和活了81岁的宋高宗赵构,但是相比于李隆基晚年导致安史之乱使得大唐由盛转衰,还有被金国人打得南逃建立半壁江山的赵构,乾隆不管文治武功还是福寿确实都比他们厉害多了。
当然,如果乾隆知道是自己的孙子道光开启了清朝中衰,估计他也不会那么喜爱道光了,不过道光导致清朝走向衰败也是时势使然,道光按照古代封建皇帝的标准是一位合格的皇帝,只不过他处在了封建时代和近代科技文明的交替时期,他的头脑还停留在封建时代,可是他所处的大环境已经进入了近代科技文明时代。
至于咸丰则是开启了清朝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如果乾隆在天有灵,估计他也不想看到这位不肖的曾孙。
永恒
清朝在他手上时就哀败了,还不想见这些孙子玄孙,道光咸丰如果早点懂事知道会接手他的烂摊子还想把他打一顿呢[得瑟]
超梦
厉害。50岁生嘉庆,62岁就见到道光了
孔慈你不要过来 回复 04-13 07:02
开福袋是吧[得瑟]
偷闲看书
溥仪不仅退位还绝后,所以字辈再多也没用。
用户18xxx39 回复 05-02 13:53
帝系永不可能绝后,无嗣找近亲宗室承祧,只不过代清无了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如果真要论起来,载淳一辈就已经绝后,因为载湉就是承祧奕詝。至于宗室和觉罗,那人更是多了去了。
10JQKA 回复 06-01 22:16
溥仪的弟弟有闺女。不过闺女的后代都是日本国的皇马了。
不做帅哥
没事八挂他岁数,同龄期,美国立国总统是华盛顿,从此美国压了中国一直到现在…
渲染离尘 回复 04-16 10:36
康熙还和康熙还和华盛顿一个时期的呢[汗]
不做帅哥 回复 渲染离尘 04-16 12:07
回顾历史,不是拼知道事实的量,而是思古望今,发展自强。你说康熙,首先没想到俄国扩张狂彼得大帝,说明你一点都不感兴今日中国领土差点又少了
没事不要看热闹
笑死,乾隆比得了李隆基?清朝也是乾隆开始衰落的
用户15xxx63 回复 04-23 08:21
捡前两代的便宜,康雍已经把准噶尔部打残打废了,他是去屠族的
夜空中最亮的星、 回复 用户15xxx63 04-24 11:53
他如果不派人去的话也没有人会说什么吧,况且一场战争对国家的消耗是巨大的。
司空奇
奴清和大送八斤八两,想和比唐做大梦去吧
张惠东
野公猪名不虚传
彼灬岸
乾隆勉强算是个好皇帝,但和同时期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和华盛顿总统比起来就差得有点远了
用户10xxx52
辫辫子孙洗地[笑着哭]
君临天下
满清侵略者!
太上忘情
还好没看到咸丰,不然知道他娶了个败家娘们,岂不是要气活过来[笑着哭]
渲染离尘 回复 04-16 10:37
想想叶赫那拉式是被谁灭的
双木为林
活这么久有啥用?但凡他活的短一半也不愧为明君[大笑],但凡他的子孙后代稍微争口气,中华民族也不会忍受百多年的耻辱,他的尸体也不会被拖出来丢下水沟[大笑]
tufai
厉害绵字辈生载字辈?奕子辈被吃了[捂眼睛]
听海 回复 04-14 22:11
是你自己没看清楚,人家不是说了绵德生的奕纯,奕纯生的载锡嘛
用户59xxx73 回复 04-18 23:25
自己眼瞎,文章说绵德的孙子载锡,麻烦看清楚再喷
当年勇
看着标题真二逼 ,乾隆晚年,载字辈的都有了,何况绵字辈和亦字辈呢。
一介布衣
道光可能见过,咸丰绝无可能
9527 回复 05-02 18:46
道光还真见过,毕竟嘉庆登基时都3,40岁了
一介布衣 回复 9527 05-02 20:10
只能用可能,乾隆儿孙那么多,不能保证一个个见过
用户14xxx63
但凡奕欣能当皇帝,清朝也不至于混那么惨
用户10xxx97
既然着急要孩子,那多娶一批侧福晋不就结了
tufai
雍正辈允,乾隆辈弘,嘉庆辈永,道光辈绵,咸丰辈奕,同治辈载,光绪帝也是载字辈算是过继给咸丰当儿子,是同治帝的堂弟,溥仪不用说就是溥字辈是光绪帝的侄子,光绪溥仪都没有后代[得瑟]
南國瑯子 回复 04-30 22:59
近亲乱搞,越搞越衰
G 回复 04-17 15:21
这样啊,谢谢
子曾曰
这么说来,启功先生是溥仪的玄孙辈咯?但是启功先生好像比溥仪小不了多少吧?
微风 回复 06-20 21:38
溥毓恒启,启功是溥仪的曾孙辈,启功1912年生,比溥仪小6岁
andy 回复 06-06 16:40
康熙最大的孙子比最小的孙子大80几岁!不要说二百年后,启功和溥仪了
壹夢仟年
赵构没有生育能力,他的晚辈不是他的后代
风
赵构什么鬼,完颜构不是骡子不能生么
专业吊打解裤军的家健少主
没康乾盛世就没现在的☞黑吉辽宁蒙青藏川渝贵滇台琼等地,中国的版图还不足明朝的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四分之二
南國瑯子 回复 04-30 23:02
你咋不提没满清,就没两百年的屈辱史。
金樽空对月
人说见光死,没见光也死了[呲牙笑]
用户17xxx25
赵构又不是他的种。认得
本泽马
道光可是清朝唯一即位的嫡长子[吐舌头咯]
ka Ka
嘉庆都没见过咸丰
tb0371329
满清统治者一家过日子,耗费大量中华国力。
用户59xxx73 回复 04-18 23:28
哪朝不是这样?
kevin
段祺瑞…
寒枫
条件允许,可以去和美国总统面对面了
9527 回复 05-02 18:50
按时间算,他和华盛顿是一个时代的人,华盛顿死于1799年
寒枫 回复 9527 05-02 21:25
你以为我说的美国总统是谁[得瑟]
辰至金开
那肃顺和端华,不是这个字辈排序呢?[笑着哭]
靖江王 回复 06-16 12:35
顺治帝其他的儿子后代都没资格用近支宗室字辈,何况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郑亲王一脉,远得不能再远了,康熙帝位下诸子及后代才算是近支宗室,可用钦定字辈
小梦大半
溥仪后面还制定了后辈族谱,那他的那些比他大了很多都堂哥的后代岂不是没用这个族谱,比如永璜那一支,溥字辈比溥仪大了100多岁,!
爱情钥匙
[开怀大笑]
信欧
清朝的衰败始于乾隆!
柳秋影
道光帝福泽不如康乾,也敢做康乾的事,难怪大清亡于溥
苗念青
八字贵重 十两好命之人果然不一般
陈师傅
我有个
大中消息
有福之人
澎湖湾
大哥,麻烦你去把清朝的事弄明白
郑杰
从皇太极到乾隆,清朝前期这几个皇帝的生平我已经看了一个遍了,孝庄秘史,山河恋美人无泪,少年天子,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甄嬛传,还珠格格,再加上这个延禧宫略
奶油蛋糕
好多230岁就死,还不如平常贫苦人家
月下vampire
各位我说的有错么?[得瑟]你们算算,是不是这帮扯淡的出现以后,什么都少了?[得瑟]连自己孩子都少了?
常春藤
好家伙,同代人差了一百多岁
草原苍狼
霍建华演皇帝怎么那么别扭呢
丒鹽胤為鹽卟罫涛
见过溥仪[睡觉]
笔停叶落风吹
比溥仪大了190岁,还差点见到他了,乾隆活了190?好好审稿再来发
背书包客
别的不说,就寿命这一块真的没得说,见证了从入关到清朝结束的所有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