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元璋他们重来一次,原来这些臣子还会选择继续和他干吗?

琅琊左史 2024-09-02 17:29:24

苟富贵,勿相忘。

跟着朱元璋干的,结局基本上就分三类:一种是早早去世,没有影响他的权力,比如邓愈、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一种是影响了朱元璋的权力,被朱元璋清洗,比如朱文正、胡惟庸、李善长、冯胜、蓝玉、傅友德等;还有一种就是及早退出核心权力圈,卸去一切官职,告老还乡,比如汤和。

朱元璋清洗功臣集团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的清洗都有他的目的。

第一个阶段是囚禁诛杀朱文正。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子,这个侄子很能打,有着超常的军事天赋,当年在南昌,他一个人凭借两万人硬抗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坚守了85天,是朱元璋击败陈友谅的第一功臣。

但这个侄子居功自傲,在当时因为军功浩大,受封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自认为是朱元璋集团的二把手,也是朱元璋名正言顺的接班人。他这是没搞清楚定位,朱元璋有儿子,虽然还小,但毕竟是亲生的,你一个侄子想继承叔叔的家产,是不是想的有点多。

而且在受到朱元璋申斥后,朱文正头脑昏聩,打算投降张士诚,这对朱元璋本身的权力也产生了威胁。朱元璋综合考虑了一下,觉得朱文正有点压不住,干脆除掉了这个祸害。第一次清洗功臣是为了自己和儿子朱标着想。

第二个阶段是清洗胡惟庸及李善长等淮西勋贵。李善长和胡惟庸算是朱元璋内政的头号帮手,是他们俩辅助他治国。但是他总觉得这俩人碍手碍脚,尤其是胡惟庸,处处以丞相职权封驳他的诏令,这让他很不爽。

还一个更关键的原因,他感觉自己的身体活不过这俩人,万一自己提前噶了,年轻的朱标能不能制服他们?李善长和胡惟庸,会不会当司马懿?

在平时,君权和相权就不怎么对付,为了老朱家的万世基业,朱元璋一狠心就清洗了胡惟庸和李善长。

清洗胡惟庸和李善长是分两个阶段,中间间隔了十年。胡惟庸一党被诛灭后,李善长得以幸免,但朱元璋没有忘记他,当时没有和胡惟庸一起除掉,也是为了讲究影响。李善长毕竟功勋卓著,树大根深,怕淮西勋贵们集体造反。等到过了十年,淮西勋贵的权力日渐减少,朱元璋又举起了屠刀大杀四方。

第三个阶段是清洗蓝玉。这个阶段原本可以避免,因为此时的朱标已经成年,且权谋手段日渐成熟,有足够的能力驾驭剩余的勋贵。但朱标意外早亡,打乱了朱元璋的节奏,白发人送黑发人已经让朱元璋悲痛不已,但他还是强撑着安排朱标去世之后的朝局。

在立子还是立孙上,朱元璋考虑了很久,经过审慎思考,朱元璋还是选择了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他将成年的儿子们都封王,让他们戍守边塞。他的设想很美好,儿子们镇守边疆,孙儿继位,都是一家人,权力稳固。熟读历史的朱元璋应该知道汉朝的七国之乱和晋朝的八王之乱,他这么安排有巨大的隐患,但朱元璋充分信任他的儿子们。

在安排好儿子后,他把目光对准了剩余的勋贵们,这剩下的勋贵,蓝玉最突出,他能力超群、骄横跋扈,远非朱允炆能够压制。如果朱标在,问题不大,因为蓝玉是他的妻舅,算是一家人。而朱允炆并不是常氏所生,蓝玉并不亲近他,蓝玉必须死。剩下的功臣中,傅友德、冯胜也是能打的,也不能活。

朱元璋只留下了耿炳文,一个善于守城的功臣,朱元璋留了一手,假如儿子们作乱,来进攻南京,耿炳文足够对付他们,可他没想到耿炳文根本不是朱棣的对手。

总之,朱元璋每一次清洗功臣都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保持住自己、儿子、孙子的权力,要确保至高皇权不受任何威胁。

如果这些将领有机会重选一次,估计他们还会跟着老朱大哥干,毕竟是百分百能够造反成功,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但他们想要避免兔死狗烹,也要学会急流勇退,学习汤和,及早告老还乡,做个富家翁。

当然,还有另一种选择,在马上要成功的时候,联起手来把老朱大哥给做了,另选一个人当皇帝,但这个有风险,先不说能不能成功,就说新选的这个人,就能保证他不会学朱元璋的做派吗?显然不能。

0 阅读:228

琅琊左史

简介: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