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傅山聊文化 2024-09-05 18:30:46

白露即秋露,着实招人喜欢。就像唐代雍陶的《秋露》一样充满诗意和美好:

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走在山间小道,忽然觉得小腿有些丝丝凉意。低头查看,你会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裤腿湿了一小片。昨夜并没有下雨,草尖、树枝上怎么会有一个个小水珠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白露”?

白露也叫秋露。看到白露,自然是白露节气到了,终于结束了酷暑,真正的秋天开始描述她“秋”的画卷……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仰望天空,或许能看到秋天的标志——鸿雁。不是有“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吗?当然,不一定都是“一行”,也可以是一个“人”字。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俗话说“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这个时候差不多就是农历八月啦。农历八月有一个重要的节日——中秋节,一个团圆的日子。因此,看到鸿雁南飞,就会自然而然联想到亲人团圆的日子就要到了。

与此同时,“白露”代表着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白露时节,正是我国各地大忙时节,秋收已悄悄地开始了。

白露节气到了,你准备好了吗?

据说白露节气这一天,从山间树林、草丛上采集到的“白露”,也就是咱们老百姓所说得“小水珠”,极具有养颜作用。这是直接用“白露”;

福建福州在白露这一天,是要吃龙眼的,“白露必吃龙眼”习俗流传至今。龙眼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功效,当地人认为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这是用:像“白露”(看看龙眼像不像白露);

浙江温州地区有白露吃“白”的习俗。有些说法是“十样白”,有些说是“三样白”。总之就是用带有“白”字的药、食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常见的有: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白木槿、白毛苦等。这是用:类“白露”。

这些应用,符合中医的“相似观(分形观)”循证医学。她是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一部分。

天人合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的智慧。当然,也包括二十四节气。

白露,就是金秋的代表。我们中国特有的五行智慧,告诉我们:秋属金,色应白。食和用与“白”有关的物,大有裨益,妙不可言。

在五行理论中,金代表收敛、内敛的特性。这与秋天的物候收敛的现象一致。而秋天,有个特点:干燥。与五脏中的肺主润燥的功能相契合。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医理论中,五脏与四季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所以,我们中国人知道:到了秋天要补肺。《黄帝内经》中提到秋主肺,强调秋天是养肺的关键时期。

那么,该怎么补肺呢?

中医认为:包括白露时节在内,从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称之为“长夏”。长夏属土,对应身体的“脾、胃”,五脏为脾,六腑为胃。也就是说该“培土补元”、“调理脾胃”。脾胃调理好了,就给补肺提供了基础。中医理论根据是:土,对应脾胃;金,对应肺。土生金,脾胃调理好了,补肺更容易。

此其一,其二,调理大肠。现在有这么个说法,不知道大神们注意到没有,“不是看你吃的好不好,关键是看你拉的好不好”。什么意思呢?现在不缺饮食,想吃什么差不多都有,关键是消化吸收怎么样?能不能把加工后的废物和杂质排出去,停留时间长了会产生毒素,对身体不好。其,中医的理论根据是,“肺与大肠相表里”。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调理好大肠,有利于补肺。

总结一下,白露期间补肺,就是要调理好消化系统:脾、胃、大肠等。您补对了嘛……

0 阅读:0
傅山聊文化

傅山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