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传说教育部已发声,中考体育要和语数外平起平坐,也即成为除语数外的另一门主科,中高考体育成绩将和语数外占据一样的比重。这种情况下,即使语数个成绩不够高,如果体育成绩高,也能考上高中;反之,即使语数外成绩较高,而体育成绩不高,也可能考不上高中。这样的改革合理?可行吗?
首先,这样的改革设计动机是好的,因为根据目前实际情况看,中小学学习负担过重,学生全天忙于做题,不但视力变差,体质也不断下降,除了可能引起生理性病,更引起较为普遍的心理抑郁,甚至自杀。改变这种情况,学校需要加强体育活动,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似乎无可厚非,无疑对学校和学生主动加强体育锻炼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但是,这样的改革毕竟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找出学生忽视或轻视体育活动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是以知识记忆考查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学校也因此尽量减少体育活动。并不是学生和家长以至教师不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而是为了能让学生考上高中,不得已而为之。显然,对体育进行增加中考考试分数比重的改革,丝毫不涉及遏制或消除应试教育的改革,不但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老病,反而添了新病!
所谓新病,一是造成新的负担,学生在原有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需要另外安排时间加强体育锻炼以便取得理想分数的负担。但事实上,他们已经很难再有时间;二是造成新的不公平,主要指身体素质好和身体素质差这两类学生,将出现或者因为体育考试分数高而考高中,或者因为身体素质弱考试分数低而没有考上高中的现象,特别对有特殊才能潜质的学生,很可能会因体育成绩不高而被埋没;三是具体标准难把握,如果真的达到与语数外平起平坐,考试分数必须较高才行,如果只需达到基本标准例如及格即可,改革则又失去意义。

笔者认为,引导学生重视和加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但以将其列为决定能否升学的标准绝非佳策。主要还应针对目前体育课被忽略并被随意占用的问题,学校加强体育课教学管理,通过建立责任利益机制等科学办法,保障体育课教学任务正常完成。此外,教育管理部门应规定中小学下午正常放学之后的时间为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得在教室内上课或自习。学校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却把体育成绩作为中考的重要筛选标准,不但逻辑上很矛盾,还会引起新的更大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