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错用马谡导致失了极其重要的街亭,司马懿自然不会放弃这样好的机会,率领大军乘胜追击。诸葛亮知道事已至此,大势已去,于是安排军队向后撤退。自己则先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突然有探子来报说司马懿率着大军正在赶来。当时诸葛亮身边一个武将也不在,5000军队中一半已经去运粮,只剩下一半。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惊慌失措。诸葛亮登城上望去,远处果然尘土飞扬。
于是诸葛亮下令将军中旌旗全都藏起来,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个军士,装作百姓,清扫街道。自己则打扮得帅一点,带着两个小童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司马懿的先遣的军队到了城下,见了这模样,不敢进。急报司马懿。司马懿笑笑不信,难道诸葛亮疯了?司马懿亲自骑马过去远远望着。
一看诸葛亮果然镇定自若的弹着琴,还面带笑容,看上去挺高兴的,城下的百姓也不慌不忙地扫着地。
司马懿一想不对劲,这小子一向很谨慎,难道又想骗我,我不能中了它的奸计,于是下令大军撤去。
这一段诸葛亮智用空城计,反用别人对自己的固有印象设计,成功帮助自己化险为夷。若是别人用的话,未必奏效,世人皆知诸葛亮谨慎,不会选择冒险,偶尔冒进会有奇效。
虽然这段故事不能没有正史依据,可能是后人杜撰。但不得不说空城计是一个很好的计谋,人们往往不会相信太容易得到的事物,比如小偷未必会偷,开着门还开着电视的人家。我们现实中也有不少地方可以用到这个计谋,甚至是日常的打牌和打游戏。然而当时诸葛亮那种情况还是有很多风险的。
首先虽然带军的是司马懿,司马懿也是一个谨慎之人。但是先来的肯定是先锋部队。万一先锋将领是个莽夫,看到诸葛亮城门开了,哪管这么多,带着大军一窝蜂的冲了上去。这简直就是煮熟的鸭子。要是活捉了诸葛亮,肯定有大赏,说不定就此一举封侯。别说莽夫,胆子大点的都可能去搏一搏。
第二,司马懿虽然怀疑,但是他万一找几个不怕死的,走到城下。看看诸葛亮会不会动手,如果他继续镇定自若的弹琴,再朝着他射两箭,看看他慌不慌,要是直接把他射死了,也不用管有么有埋伏了,主帅都死了,可以直接攻城了。
第三,你诸葛亮不是能弹琴吗?司马懿可以就地休息,让先头部队欣赏欣赏诸葛亮的琴曲,就当花钱听音乐会。看看你能弹多久,百姓能扫多久的地。如果蜀军漏出什么破绽,就再次攻城。如果还是没有的话再后撤也不迟,反正也不亏,毕竟诸葛亮的琴声一般人也没机会听到。
所以说空城计这种计谋不能乱用,一般要等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可以去搏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