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我们内镜中心接诊了一位69岁的阿姨,她是一位退休老师,因为”痔疮便血“一个多月,多次吃药不见好转,这才由女儿陪同来诊。
细心的肛肠科刘兵主任详细询问了病情,原来老太太一直有痔疮的毛病,一吃辣的就会复发,往往一吃药就会好。
可是这次不大一样,一个多月了,还止不住。
“血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腹泻、或者解不净大便的感觉?有腹痛吗?”
“血颜色不是鲜红的,暗红色,还有些粘液;有时候会痛,多数时间不痛;这几天总想解手,可啥也解不出来,或者就一点点黏黏的东西,一天得上十几次厕所。”
刘主任随后给来太太做了肛门指检,的确发现痔疮,但痔疮并未出血。
于是建议到内镜中心做肠镜检查。
9月3号上午,我们给她做了肠镜检查。在距肛门13-15cm处的乙状结肠,发现一占位性增生物,大小约2x3.5cm,肠镜勉强通过。
母亲的乙状结肠肿瘤
并在乙状结肠、横结肠等处,发现12枚息肉,大小从0.5cm-1.5cm不等。
镜下诊断:1.乙状结肠癌 2.结肠多发息肉
然而,故事并未结束。
检查结束后,我告诉了女儿可能的诊断结果,并告诉她,肠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建议她的兄弟姐妹都要赶紧做一次肠镜检查。
老太太就这一个女儿,于是在第二天,43岁的女儿也接受了肠镜检查。
不出所料,在直肠、乙状结肠,也发现数枚息肉,大的已经有1.5cm。于是分别取了活检。
9月8日上午,母女俩的病理报告都出来了:
母亲是乙状结肠中低分化腺癌;已经有淋巴脉管转移;
女儿的息肉是管状绒毛腺瘤,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粘膜内癌)。
女儿的肠息肉
通过这个病例,我想告诉大家以下几点:一、消化道肿瘤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大肠癌本身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大约20%的大肠癌伴有家族聚集性。
也就是说,如果家中老人患了肠癌,并不是说孩子就一定也会得癌,但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较其他人群更加容易患癌。
研究表明,如果某一个家族中发现一个大肠癌患者,那么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大肠癌的发生率大约是普通人群的2-3倍。
如果家族中有两名或以上的近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大肠癌,则发生大肠癌的风险更高。尤其是年轻的大肠癌患者,它与遗传因素的相关性更密切,他的直系亲属大肠癌的发生率更高。
另外,还有一些能够遗传的大肠癌,是由于基因异常的疾病,指一系列可引起遗传性大肠癌的疾病,包括: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LS)、
林奇(Lynch)综合征、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Pz-J综合征等。
因此,家庭成员被诊断肠癌,其直系亲属一定要及时筛查。
(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我们一般建议无症状做肠镜的年纪是40岁(国家指南是建议50岁),那么有家族史者,则需要提前到30岁,甚至20 来岁。
一旦出现症状,就不要论多大岁数了,要立即检查。
二、大肠癌的前期没有症状
几乎所有的消化道肿瘤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极其轻微,不能引起重视,就像本文的女儿一样,不做这次肠镜,她永远也想不到自己其实已经是早癌了;
当出现便血、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候,往往已经是进展期了。
所以,不要等所谓的报警信号,无论男女,无论有没有症状,年过40 一定要做一次肠镜;
三、早期肠癌可以治愈
95%的肠癌是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在40岁前息肉大多还没来得及恶变,做肠镜就能很容易发现,切掉它,就能避免癌变了;
即便已经癌变,也像文中的女儿的一样,属于早期癌,肠镜下就可以轻松根治,不需要开刀,甚至也不需要住院。
四、小结
1.年轻人(40岁以下)由于工作、生活习惯的改变,一旦发现肠道不适,比如,长期便秘、腹泻、便血、大便性状改变、腹痛等....一定要做个肠镜看看;
2.大肠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直系亲属如果有消化道肿瘤史,应在40岁前做相应检查。
3.年过40岁以上的,无论有无症状,都要做一次肠镜检查。
尽管我国指南建议的首次无症状筛查年龄是50岁,但是我还是建议有条件的话,尽量提前!
4.肠腺瘤息肉不能通过服药消除,只有通过肠镜切掉,才能阻断癌变!
感谢关注胃与肠科普:科学 严谨 专业 通俗
撰文:萧立枫 副主任医师 编辑:老杜 联系:laodu-sha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