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在学生的眼里是什么样的体验呢?可能那些备考的学生会觉得无非就是换个地方学习,和本科也没什么区别,要是这么想就错了,读研远比想象的要复杂。
学生除了需要面对学习和科研任务之外,还需要和导师搞好关系,如果这层关系搞好了,导师也能更尽心,学生学到的东西就会更多,但是很多导师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常常恨铁不成钢地数落学生。
很多研究生都调侃“没有学生能逃得了挨骂的命运”,尤其是涉及到毕业论文的问题,更是免不了被老师劈头盖脸地骂几次,学生本身习以为常,但是家长却有些难受,一位母亲就发文吐槽自己读研的女儿被导师骂的经历,引来不少人的关注。
“别那么玻璃心”,女儿因论文被导师骂一下午,母亲发文吐槽被批评读研阶段的辛苦不只是学生懂得,身为家长有时候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本来学习已经很辛苦了,再遇上一个脾气暴躁的导师,家长就会十分心疼自己的孩子。
一位母亲就在网上发文吐槽自己女儿的研究生导师,实在不理解导师的做法,本来女儿马上就要论文初辩了,却和同学一起被导师叫走。
因为看女儿迟迟未归,就询问缘由,这才知道女儿和同学已经被导师骂了好几个小时了,就因为论文没有写好,而且女儿还调侃是“全方位挨骂”。
而且据女儿所说导师已经骂了6个小时了,光是自己就被骂了3个小时,导师还说“真不知道你们怎么考上研究生的,带你们这种学生都要折寿的”。
导师还提到“以后让你们出去当法官,就是对法律的一种亵渎”,总之言外之意就是对学生的表现十分不满,可见导师是真的动怒了,可能是学生论文写得实在是太差了,这才引得导师发火。
不过这位母亲很不理解,为何一名大学教授会如此对待学生,直言颠覆了自己对大学老师的崇拜和认知,难道现在的导师都是这么对待自己的学生的吗?
看着这位母亲的吐槽,网友却觉得家长有些“玻璃心”,要知道能够拥有如此负责任的导师太不容易了,挨骂也得偷着乐,学生能从导师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可别因为护犊子就说导师的不是。
虽说导师和研究生是合作关系,但是导师依然有着老师的身份,要为学生的学习负责任,所以在面对不合格的论文或者是学生的错误的时候,导师也会大发雷霆。
或许学生和家长会觉得挨骂有些难受,但是要知道导师也不会平白无故发火,肯定是学生哪里没有做到位,所以学生在挨骂的同时也要开始自我反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别只关注挨骂这件事。
另外笔者觉得只有真正上心的导师才会如此大动肝火,如果导师不负责任也就没必要生这个气,所以学生不要觉得气愤反而要庆幸,能被导师纠错比“放养”要强得多。
不过话说回来,学生毕竟年龄比较小,面对导师的教训还是会感到不舒服,那么就要学会自我调节,凡事都往好地方想,不要自我怀疑和否定,更不要怨天尤人。
当然导师也要拿捏好分寸,有时候“恶语伤人六月寒”,替学生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别太过火,引导学生改正才是最重要的,别因为一时过嘴瘾伤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那样可就好心办了坏事。
社会不会惯着学生,家长切莫一味保护,正确引导和教育才是根本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的,在成年之前学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家长多费些心思也正常,但是当学生成年后,家长就要学会放手。
家长需要明白,社会不同于家庭,外人不会惯着学生的,如果家长一味地“护犊子”,只能让学生变成“巨婴”,导致学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到头来不是爱反而是害。
所以当学生成年之后,家长就要退居身后,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和理解者,在学生伤心失意的时候给予安慰和开导,学生迷茫的时候为他们指点迷津,这才是懂教育的家长应该做的事情。
【笔者寄语】因为论文没写好被导师骂了一下午,家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是难免的,不过既然导师如此用心,家长也别玻璃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导师的“教训”,学生也要从导师的言语中寻找自我完善的方向,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话题:你如何看待导师为论文骂学生的举动?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美妈妈教育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