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耳鼻喉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段时间,有朋友问我,说总是觉得咽喉痒、爱咳嗓,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
对此,我想说,我们应该考虑阴虚的问题。这是相对来讲比较普遍的病因。
来吧,我给你说个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小男孩,当时才8岁。
大概在半个月前,这孩子就感觉到咽喉疼痛,还咳嗽。当时,有医院明确给诊断为咽炎。相关药物有了很多,效果一般般。
后来,家长带他看中医。
刻诊,小患者的嗓子不像以前那么疼了,只是微痛,不过却又干又痒,好像有什么东西“挂”在里头,忍不住地咳嗽。痰很少,质地很黏,不容易咳出来。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咽喉“干痒”带来的不适感。小孩子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咳嗓,小脸愁容满面,令人心疼。
看舌脉,患者是舌质红,苔薄白,咽干发红,脉细数。整个人食欲不振,身体乏力,不爱动弹,形体比较瘦。嘴里头总是干干的。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麦冬10克,沙参20克,法半夏5克,玄参10克,海浮石10克,夏枯草10克,天花粉10克,川贝母10克,甘草3克,大枣5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结果如何?患者服用3剂以后,复诊,咽喉部不适减轻,痰比较容易咳出来。这时候,原方加入桔梗10克,再投3剂。
最终,患者基本诸证悉平,观察咽喉部位已经没有异常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2002年的《湖南中医杂志》。
现在,我来和你聊聊这背后的道理。
其实,这个小患者的问题,就是慢性咽炎。中医讲,叫喉痹。
你可能会问了,这孩子才8岁,怎么就咽炎了?
对,喉痹这个病,可不管你年龄大小。很多人,受体质影响,是特别容易发作咽炎的。
这个体质,就包括阴虚。
你看上头这个小患者,就有明显的阴虚倾向。
比如说,嘴里发干,咽部发红发干,舌红,这都是比较明显的阴虚有热的表现。脉细数,说明阴津亏少,脉道不充,却又有虚热迫血妄行而脉数。阴津亏少,所以患者咽喉痰少而黏,如有异物。但是这个痰太黏了,量又少,所以很难咳出来。于是,干痒之感就持续存在。
当然,西医通过观察也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咽粘膜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也都可以用中医阴虚有热的概念来理解。
所以说,这个时候,就得滋阴、清热、化痰。滋阴,滋补哪里的阴呢?重点是肺胃。肺胃阴虚,我们的咽喉部位是最容易遭殃的。当然,肾阴虚也会导致咽喉不适。可是对这个八岁孩子来说,眼下还涉及不到肾阴虚的问题。
好了,我们看看,医家是如何用方的——
麦冬10克,沙参20克,法半夏5克,玄参10克,海浮石10克,夏枯草10克,天花粉10克,川贝母10克,甘草3克,大枣5克。
这里头,麦冬和沙参,是传统的养肺胃之阴的药材。玄参在滋阴的同时,还可以清热。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接下来,以法半夏来化痰,海浮石清热除痰,川贝母润肺清痰,除了清热泻火之外,还可以散结消肿,以缓解患者咽喉部位的疼痛、红肿。
你看,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很简单。它是在麦门冬汤的基础上,化裁而来的。
看到这些,你应该就懂了,对常见的阴虚型的喉痹、慢性咽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了。一般来说,我们都要滋阴、清热、化老痰。上面医案里这个配伍,是相对不错的用药方案。中医同道们,不妨认真领悟一下。非专业读者,我们最好也借鉴一二,将来有机会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应用。
当然,前面讲过,这阴虚带来的喉痹,和体质有关系。有些人,天生阴不足,容易生热。尤其是一些小男孩,临床所见,如果妈妈爱上火,他也容易跟着爱上火。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看待和判断自身体质,选择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由于烟酒、熬夜、长时间焦虑急躁会伤阴,所以40岁以后的人,应该适当避免。很多人的体会是,这几天着急上火了,这嗓子立刻就不好了。这都和伤阴有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咽痒、咳嗓,和痰气郁结有关系。这个时候就不适合养阴了,而是要降逆开郁化痰,以半夏厚朴汤为主。我们千万别搞混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和你聊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点赞][点赞][点赞]
[点赞][点赞]
如果将药材的药性和制作方法在方子里体现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