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四日,刚比赛完的谷爱凌,在等待打分时间吃上了韭菜盒子,这也一时之间成为了赛后焦点。赛后外媒采访谷爱凌吃的是什么,谷爱凌淡定用中文回答:韭菜盒子。外媒不解这是什么东西,但是对于韭菜盒子的英文翻译,谷爱凌似乎也束手无策。
那么关于“韭菜盒子”,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翻译?根据北京旅游网(Beijing Tourism)介绍,韭菜盒子的正式英文名称是Fried Chinese Leek Dumplings。简单版本可以直接说fried chive dumpling 。美联社给的版本是fried dumpling filled with chives and vermicelli noodles 。
但是,这些翻译好像也并没有那么的准确和直面表达。所以,正确的“韭菜盒子”翻译到底应该是哪样的?
像这种地域性特别强,哪怕在中国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吃到的食物,在英语里面一般都是直接用原文,包括维基百科上也是这样,直接写jiucai hezi。
首先,韭菜没有英文,Chives不是韭菜。Chives更像是超级超级细的葱。而如果把韭菜翻译成“Chinese leek”,这个会显得不伦不类,因为leeks尽管叶子很扁,但长得像大葱。
接着是盒子,盒子就是盒子。盒子不是pie,盒子也不是bun,盒子更不是wrap或者taco。也别翻译成“box”这种搞笑翻译,会显得专业不足并且挺搞笑的。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美式中餐和一些其他民族菜系餐馆的命名规则,来想一下在一个英语国家,要怎么样描述某种自己民族的特有食品。
美式中餐(以及绝大多数移民国家的菜系)的命名方式一般来说有三种。第一种是直接把整个名字意译成英文,在比较接近地道做法的中餐馆里面比较常见。举个例子:
从上到下分别是:榨菜肉丝、竹笋炒肉、香干炒肉,番茄炒蛋、虾仁炒蛋。直接把整个菜的做法写在菜名里,优点是就算点餐的人对中餐一无所知也看不到实物,也能大概知道一道菜里面加了什么东西,尝起来是什么味道。坏处就是菜名太长、不好记,不够朗朗上口。
中国菜确实翻译起来有难度,有时候与其想一些抖机灵的翻译,不如老老实实把这个菜的用料和做法列出来就好了。像下面这些菜单上的强行翻译,就让人觉得特别不适。
在以前,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我国的文化自信并不是特别的高,本是属于我国特有的食物,却非要把饺子翻译成dumplings,把豆腐翻译成bean curd。原本有机会叫jiaozi和doufu的。
而现在,韭菜盒子的正确翻译,也应该是,只能是Jiucai hezi。
最后,祝愿我国冬奥会选手们都能获得自己满意的成绩,金牌满座!
leek cake这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