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北非出了什么事,使众多难民逃往欧洲,只因一小贩自焚?

浩然文史吖 2024-10-25 10:38:09

(2011年2月,利比亚政治运动)

据央视新闻报道,8月23日,德国西北部的索林根市举行建城650周年庆祝活动。当天晚上,人们正沉浸于欢乐的气氛时,一名26岁男子突然持刀袭击人群。该事件造成3人死亡,8受伤。两天后,嫌疑人被捕。据媒体报道,该名男子来自叙利亚,于2022年底来到德国,并曾在比勒菲尔德市申请庇护。袭击发生后,恐怖组织“伊斯兰国”认领了此次事件。

近些年来,欧洲难民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欧洲政局甚至为此而变得更加割裂,尤其是持强烈反移民观点的右翼政党纷纷登台,使得欧洲未来的政治秩序充满不确定性。

实际上,欧洲的难民问题来源于十几年前的一场席卷中东、北非的政治运动——“阿拉伯之春”。本文就来聊聊“阿拉伯之春”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阿拉伯之春”的爆发

“阿拉伯之春”,自2010年底爆发于中东、北非各阿拉伯国家,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政治运动,以“自由”、“民主”、“人权”等为政治口号。

这个运动最早爆发于突尼斯,这是一个北非阿拉伯国家。其导火索源于一场自焚事件。布瓦吉吉原本是一名青年小商贩,2010年12月17日,他在摆摊时遭到当地警方的粗暴对待,由于不堪侮辱,他一气之下自焚而死。

然而,这一事件却迅速升温。布瓦吉吉博得了当地民众的广泛同情,同时也激起了民众对政府治理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怨恨。

于是,当地民众上街游行,并与国民卫队发生冲突。网络媒体将这一事件广泛地传播开来,使得事态进一步发酵。紧接着全国多地发生冲突,并造成流血事件,多人伤亡。但是,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却日益增加。

(突尼斯爆发的“阿拉伯之春”运动)

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首都聚集起大量抗议者,他们强烈要求撤换该国总统。面对如此混乱局面,为避免形势进一步恶化,总统阿里被迫离职,连夜逃往沙特阿拉伯避难。那时,他已经统治突尼斯23年之久。

接下来,在1月23日,也门首都萨那也爆发了抗议运动,激动的民众要求总统萨利赫立即下台。也门国内的政治运动持续时间较长,一直持续到11月份。

9月4日,几十万民众在萨那、荷台达、阿姆朗等省进行大规模游行,再度要求萨利赫下台。也门局势一发不可收拾,11月23日,萨利赫不得不移交自己的权力,在执政也门33年之后最终下台。

几乎在也门爆发民众抗议的同时,埃及多座城市也爆发了民众的示威游行活动。参加人数竟达到100万之多。半个月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辞职。

(卡扎菲被捕)

抗议后果最为严重,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当属利比亚。2011年2月15日,利比亚爆发大规模游行。卡扎菲原本打算进行武力镇压,但受到联合国抵制。

当时,国际上几乎一致要求卡扎菲下台,美、英、法等国开始进行军事干预。8月底,反对派攻占首都。最终,卡扎菲被捕后死亡。

一时之间,中东、北非各国乌烟瘴气。阿尔及利亚、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均出现了示威游行甚至暴力冲突。各国政府不得不按照抗议者的要求做出政策调整或者妥协。

不过,这些政治运动的后果并不都是消极的,比如黎巴嫩答应提高工人的工资,而沙特阿拉伯,则首次允许妇女参加选举投票。

二、爆发的内因

这场政治运动看似是由突发事件导致的,实则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先说一下内因。中东、北非的政治体制的特点是政教合一与威权统治。宗教对国家法律的制定有着重大影响,时至今日,很多阿拉伯国家的法律依然不得违背宗教经典和教义。世俗政权与宗教关系密切。以沙特为例,其王室的统治需要瓦哈比派的支持,瓦哈比派也需要沙特王室的承认。

政教合一体制弊端很多,极易产生威权统治,如伊朗的最高领袖,不仅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和宗教界精神领袖,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威权统治不仅容易激化各种社会矛盾,还易滋生贪污腐败和懒政。

(阿拉伯王储)

人口激增是另外一个原因。从1960到2010年,阿拉伯世界人口总数由7500万激增至3.5亿。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了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发展,使得这些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倒退。

产油国情况还好些,但是如埃及、叙利亚、约旦等石油资源不很丰富的国家就很不乐观了。2009年,经济形势更加恶化。不少阿拉伯国家开始出现负增长,阿联酋、沙特、科威特等国都是这样。

严峻的经济形势又造成大量的年轻人就业出现困难。据统计,“阿拉伯之春”运动前夕,阿拉伯国家年轻人失业率高达27%。庞大的失业人口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宗教极端势力崛起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极端势力导致的恐怖主义已经严重威胁到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而且愈来愈严重。在伊斯兰众多极端势力中,尤以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为甚。

(伊斯兰暴恐势力)

极端恐怖势力到处兴风作浪,阿拉伯国家的民众长期生活在不安和受威胁的压力下,各国政府却无能为力,无法有效保护民众安全。此时爆发“阿拉伯之春”运动,不能不说是人们对政府不满的一种情绪表达。

三、爆发的外因

除了内因,外因也不容忽视。而外因,则在于欧美的中东民主化政策。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原因,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阿拉伯国家的政治模式有很大差异。在不少西方国家看来,阿拉伯国家在民主、人权等方面做得很差劲。

欧洲国家与阿拉伯国家地理位置较近,因此关系更加密切。在对待阿拉伯国家方面,欧盟有着传播其民主思想的内在需求。欧洲国家认为,正是阿拉伯国家的威权和政教合一才滋生了大量的恐怖主义,对欧洲的安全造成威胁。

而如果阿拉伯国家接受了民主价值观,不仅欧洲的安全有保障,欧盟在与其交往时也会有更多共同语言。

(欧盟国家领导人)

欧盟之所以重视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与其能源需求有关。阿拉伯国家石油、天然气、磷酸盐和铁矿砂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尤其中东地区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产地。工业较为发达的欧盟恰恰很需要这些。

欧洲国家的中东民主化政策更多的是依靠“胡萝卜”的手段,即采取非军事手段影响阿拉伯国家,使其国内体制和国家政策“欧洲化”。非军事手段有很多,比如经济发展援助政策。

在2000至2006年间,欧洲投资银行向北非、中东国家投入了60亿欧元的投资,以及20亿欧元的贷款。

欧盟除了给予经济方面的援助,还有政治对话和民主援助政策。其目标是当受援助的国家的民主原则遭受挑战时,欧盟有责任督促他们对于人权和自由的尊 重。欧盟还设立“欧盟选举观察团”,保证受援国民主选举的可信度。

(欧盟选举观察团)

当欧盟在对阿拉伯国家进行政治改造的同时,美国也不甘落后。只不过,美国的态度要更强硬一些。

“9·11”事件后,美国认为通过对中东、北非国家进行价值观输出可以有效遏制恐怖主义的泛滥,于是构思了一个所谓的“大中东”计划。

2004年1月,美国在八国峰会(G8)上正式提出该项计划并进行商讨。当年6月,最终推出了“泛中东和北非伙伴关系计划”。

这个其实就是“大中东”的升级版。方案是主要从民主、教育和经济三方面入手,推动中东、北非国家的民主和自由改造。具体内容包括金融改革、民主改革以及教育体制改革。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改革还涉及到媒体的发展和言论自由、妇女教育和就业以及完善教育体制,扫除文盲等方面。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能识字,开始认识外面的世界,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

(美国总统小布什)

另外,美国通过支持政治反对派,渗透和宣传鼓动,通过各种媒体介绍欧美文化等手段,潜移默化地向阿拉伯世界输出自由、民主等价值观。

欧美国家的这些计划对阿拉伯国家的民众确实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尤其对于年轻人。后来发生的“阿拉伯之春”,喊出的口号也多是以“自由”、“民主”为主,而不是以宗教、反西方口号为主。这明显就是受到西方思想的深刻影响。

文史君说

“阿拉伯之春”运动突然爆发,却也使得欧美一时手足无措。客观地说,欧美各国并非完全希望阿拉伯国家发生动乱,因为不少国家的政权是亲西方的。“阿拉伯之春”运动爆发后的结果,是欧美始料未及的,例如经济形势更加恶化,政治动荡不安,内战不断,欧洲难民潮等等。然而,更为可怕的是各地暴力恐怖主义的兴起,以伊斯兰国为害最甚。欧美国家不顾当地实际情况和人们的接受程度,强推所谓的自由、民主,结果导致当地混乱不堪,这也许是欧美在中东、北非地区最大的失败。

0 阅读:0

浩然文史吖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