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科学发现?超过祖冲之,《三国演义》竟隐藏圆周率?

大力道历史 2025-04-13 09:56:38

有听友转给我的,不知谁写的,说有一篇声称在《三国演义》中发现圆周率规律的文章。

作者表示,虽说古代计算圆周率最厉害的是祖冲之,他给出的约率 22/7 十分接近圆周率,但自己在《三国演义》中发现了两个新的约率,尽管精度不及祖冲之的约率,却另有神奇之处。

作者指出,《三国演义》里的周仓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暗藏玄机。

月亮是圆,龙可看作直线或曲线,“青龙偃月” 意味着用青龙覆盖月亮,将直线曲线化后与圆周长相比。“青龙” 二字简体笔画数为 13,“月” 字笔画数是 4,由此得出 13/4 这个约率,经计算器计算,结果为 3.25。

虽与圆周率 3.14 有差距,但较为接近,且使用数字更小、更简单,还神奇地用上了圆周率开头的三个数字。从这方面看,用 13/4 代言圆周率有一定合理性。

另外,“青龍偃月刀” 的繁体笔画数是 41,“月” 的繁体笔画数是 13,用 41/13 计算,结果是 3.1538 多一些,比 13/4 更接近圆周率,这便是另一个新约率,且 41/13 仍采用了圆周率 3.1415926 里的前四位数字。

所以作者认为,《三国演义》中暗含的这些信息明确指向了圆周率知识,这是关于圆周率的一个新的重大发现,向人们展示了圆周率不为人知的一面,也揭示了圆周率数字与其前几位数字的密切关系,或许圆周率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的秘密,这值得科学界和数学界进一步研究和猜想。

实话讲,这个作者到底是故意的,觉得好玩,大家伙乐一乐,还真是认真去搜索所谓蛛丝马迹得出的结论。

若是前者,这无所谓,但若是后者,玩笑不能乱开。

确实,从语言表达来看,《三国演义》频繁出现过不少的数字,确实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

如 “三分天下”“五虎上将”“八卦阵” 等,但这些数字不仅是对事物的简单量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在文学上起到了强化概念、增强节奏感和营造气势的作用。

“三分天下” 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当时的政治格局,让读者对天下大势有清晰的认知;“五虎上将” 则通过数字突出了蜀汉五位将领的勇猛与重要地位,使人物群体形象更加鲜明。

反过头来,看这篇文章的内容,不用找科学界去研究,一听就很缺乏足够的合理性,文章中通过汉字笔画数来构建与圆周率的联系,没有任何数学原理支撑,仅仅是数字上的偶然接近,不能作为一种新的数学发现。

我看有人底下评论的更好,说《三国演义》里的数学不止这些。

首先三国,你看,它就不是一国也不是两国,《三体》也是三,三生万物啊!与现代宇宙学和物理学不谋而合,妙不可言,深不可测。

还有啊,貂蝉吕布董卓,三个人情感纠葛,为啥也是三个人呢?很玄妙。

主角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诗句,他是几何学家。诸葛亮草船借箭,看看够数了,吩咐士兵,“带回去”,所以他是研究代数的。

换言之,从庞大的汉字体系和无数的汉字组合中,找到笔画数相除接近圆周率的情况并非难事,这只是一种概率上的巧合。

按照这种逻辑,我们可以对任何文学作品进行类似的解读,从而得出各种看似新奇但毫无实际意义的 “发现”。

这样的例子其它名著也是信手拈来,如《红楼梦》,随机选取 “潇湘妃子” 一词。“潇湘” 二字简体笔画数相加为 21,“妃” 字笔画数是 6 ,两数相除即 21÷6 = 3.5,这个数字与圆周率 3.14 有一定差距,但从形式上看,也算是一个相对接近的数值。

同样,在《水浒传》里,选取 “及时雨”,“及时” 简体笔画数相加为 13,“雨” 字笔画数是 8,13÷8 = 1.625,同样与上述特殊数字有一定程度的接近等等,难道也是作者故意有意为之?

没啥神奇的实话讲。

0 阅读:7
大力道历史

大力道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