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觉得你烦?学会几招“暗示”,沟通效果会直接翻倍

兰妈谈育儿 2023-09-08 22:08:51

文/兰妈谈育儿

暗示的力量比想象还要强大,学会“暗示”,沟通效果也会直接翻倍

不久前,女儿问我一个问题:

“如果你跟自己孩子争吵时,吵到一半突然发现他是对的,该怎么办”

我当时愣了一会,想想后告诉她:“当然是及时止损,自己错了还要道歉”

话虽如此,但现实教育中真正能半道惊醒、还知道及时道歉止损的家长,又有多少呢

大多数都在个人角度里把事件不断放大,然后再用所谓大道理企图感动或者说服孩子

可结果呢?孩子并没有被说服感动,反而还觉得“我爸妈太烦了”

为什么孩子容易情绪焦躁、觉得父母太烦?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

你说的话,过度刺激、过强提醒、甚至过久陈述了,就会从心理层面引起他人的烦躁与逆反

心理学家普拉诺夫认为:“暗示力量在关键时刻能起到非凡的成就影响”

如果说教育“觉得你烦的孩子”要少说话,那我认为尽量少讲道理的“暗示力量”才能迎来沟通上的飞跃

所以,当你觉得和孩子沟通不畅、或者孩子觉得你太烦了,不妨学几招“暗示”力量

比如,以下几招“暗示”,沟通效果会翻倍、孩子也会慢慢跟你亲近起来

01

“你有更好的建议吗”

清晨一大早,还没睁开眼就被一阵手机铃声给吵醒了

刚接起电话,就听到电话另一边来自闺蜜的委屈巴巴诉苦

她说:

马上就要开学了,我和老公准备开车送孩子回老家

早上说起收拾行李的事情时,老公打算到超市去多买几箱纯牛奶用作回老家送礼

我觉得一千多公里路程,根本就没有必要买那些东西当累赘,更何况老家的亲戚都不习惯喝纯奶

老公当时说“拿去送礼的东西,管他们喜不喜欢”

我回答说:“你这是属于自私心理,你买东西也要考虑别人喜不喜欢、需不需要,买水果就不错,基本上都吃得上”

意见分歧下,老公生气地说:“那回去了你买东西,我什么都不管”

一句不管刺激下,我也赌气说:“反正我回去忙得顾不上,又不走亲戚”

结果,老公直接撂下话说:“你要是不去,那我也不去”

于是,“不去就不去”就成为夫妻两个人赌气的矛盾源

听完闺蜜的诉苦,我也陷入了一阵沉思:

“这不正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时产生的超限效应吗?”

夫妻争吵如此,亲子争吵也是一样

想想过去我们跟孩子的每一次不欢而散,是不是都是某一句的刺激,而引发摆烂和情绪烦躁呢

这个时候为了避免无效沟通再继续下去,“暗示”的力量就能起到大作用

一句“你有更好的建议吗”

当闺蜜拿这句话再次和她老公沟通后,对方的建议是:“要论实用,不如每家包一个红包,人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瞧吧,暗示的力量就是如此有效

同样的道理,我们把这句话用在教育孩子身上也是有效的

当我们暗示孩子“说出建议”时,是你对孩子是倾听、也是尊重

而在这种有说有商量的沟通环境下,孩子会感到很轻松,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也在慢慢贴近吧

02

“今天又比昨天进步了”

小姨的女儿梓涵,开学后就是一名三年级学生了

整个暑假,小家伙都在不停地练字,算是为三年级后电脑阅卷做好准备吧

可同样一件事情天天去做,并且还是不断重复的写字动作,体验感又怎会好多少呢

刚开始练字的时候那简直就是各种小动作不断

一会吃点零食、一会剪剪纸片,一会又玩玩具、上个厕所

每次都需要小姨提醒之后,才不情不愿地回到学习桌

而你以为孩子回到学习桌就在认真练字吗?并没有

不情不愿的开始,就注定会有不情不愿的过程与结果

几个小时下来,你看着孩子在认真练字,结果却是有头没尾、缺笔少画

一开始看到如此效率,小姨和绝大多数妈妈一样,拿起“没法看”的练字本就开始批评

谁知道,反被梓涵批评:

“你就看到我没写好的字,也有一些写得很好的字,为什么看不到呢?我不要再听你说话了”

那一刻,小姨虽生气,可事后也觉得颇有道理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把一件事拆开揉碎地掰扯清楚,可孩子并不喜欢

有些事、特别是细节方面,都有来自心理层面的保护,不想被大家知道、更不愿意拿出来做文章

就比如,孩子身上的缺点

你不断提醒孩子写字丑、笔画不对,他们会欣然接受吗

所以,提醒不如暗示,试着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吧

当小姨尝试用优点带动缺点去暗示梓涵时,一句“今天练字的积极性又比昨天进步了”,对孩子来说就是心理正需的认可力量

你认可孩子,孩子才有积极努力的上进心、也有看得到希望的自信心呀

03

“你觉得能超过我吗?”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其实就像是一个大的能量储蓄池

每个人的沟通方式不同,每个人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如果我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就很难获得共情,更无法建立和谐友好的沟通

有一个男孩,身高不达标,体育也不及格

体检医生、和体育老师,都建议每天回家练习跳绳10~20分钟

可男孩特别不喜欢跳绳,妈妈每天叫了好几遍都不回应一下

随着“对牛弹琴”的次数多了,妈妈也意识到:“催促等于无效沟通”

为了让儿子从主观意识上把跳绳当回事,妈妈不再催促

有一次,她直接拿起跳绳自顾自地跳起来

一下、两下,跳到第三、第四下的时候还故意被绊倒

结果,儿子在一边看到后乐得哈哈大笑

妈妈故作不服气的样子暗示说:“看你那么开心,那你觉得能超过我吗”

一句暗示话,立马激起了男孩骨子里的挑战欲

二话不说,换上轻盈的运动鞋、挽起袖子就开始跳绳

一下、两下,八下、九下…

果然,男孩轻轻松松就超过了妈妈跳绳的数量

而妈妈也在事后连连鼓掌:“太棒了,我儿子就是厉害了”

从那以后,男孩每天都会认真练习跳绳

他也从最初的十几下、几十下,再到如今的几百下、上千下

孩子成为了妈妈眼里真正的骄傲,妈妈也成为儿子眼里的分享骄傲的第一人

这就是暗示的力量,你暗示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也会在暗示的力量下成为什么样的人

04

“最喜欢你做xx事了”

有一个女孩,一遇到考试就紧张

屡遭紧张的心态,也让她无法完全发挥实力

每当试卷发来下来,看到明明是基础题也答错的大红叉叉,女孩难过极了

本以为在基础题上犯错,妈妈知道后一定会批评教育

没想到,母亲知道后并没有责备,而是逢人就骄傲地说:“我女儿特别喜欢写作业”

当几个家长聚在一起提起孩子的成绩时,女孩妈妈也很通情达理地说:

“虽然我女儿现在的成绩不是第一、第二,但我相信她早晚有一天会成功,我最喜欢看到她认真写作业的样子了”

其实,女孩并不喜欢写作业

只不过是基础能力差,再加上老师留的作业比较多,总是在拼命地赶作业罢了

而女孩听到妈妈对外人说的话后,也确实受到了很大的精神鼓舞

每次听到妈妈说“最喜欢你做xx事了”

女孩就算是没有想做xx事的兴趣,也会跑去行动一番

这也让女孩觉得自己很棒,并没有那么糟糕

母亲呢,你以为她不知道孩子基础差、拖慢了写作业进程吗

并不是,妈妈是知道的,也清楚地知道“批评无疑是加快孩子的厌学心理”

很明显,这位妈妈是懂得教育的,在“暗示”能量下也成功唤醒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切美好的开始,即便是孩子当前成绩不理想、基础能力差,可那又怎样呢

只要孩子肯上进、对学习充满信心与期待,一切皆有可能

05

“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做?”

有一个男孩,不小心把刚用积木堆好的城堡给推倒了

看着满地七零八碎的积木零件,男孩崩溃了

他生气地薅起一把积木就朝墙上扔去,由于撞击力的原因,墙上还落下了一些痕迹

妈妈看到后当时就阻止:“宝贝,积木已经被撞倒了,你现在再怎么生气又有什么意义呢?你看墙上是因为你乱扔积木而留下难看的痕迹”

男孩听到后更加生气了,嘟囔着嘴说:“我就扔,我就扔…”

说罢,男孩还故意把积木扔在妈妈身上泄气

眼看妈妈的情绪忍耐到极限,爸爸赶紧出场了

他先是耐心地把扔在妈妈身上的积木捡起来,然后对儿子说:“好可惜,霸气威武的城堡怎么会散了呢?”

男孩先是一愣,然后问爸爸“你也觉得我拼的城堡霸气吗”

爸爸回答:“当然了,那城堡现在已经散了,你打算怎么做呢”

男孩想了想后,又坚定地回答:“我想再拼一遍”

有了目标后的男孩说干就干,也因为有了第一次拼装经验,第二次搭建城堡的过程比头一次还要顺利

看着再一次完成的积木作品,男孩露出开心的笑容,还主动对妈妈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用积木砸你,就是当时很生气不知道该怎么做”

孩子的情绪决定着他们的行为,当孩子走不出情绪时记得别批评,用暗示的话去引导他们说出接下来的想法

平时也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怎么样,还可以如何做…”

多一些目标暗示、和过程建议,你会发现感受到尊重和信任的孩子,在自控力方面会恢复得更快一些

那么,关于对孩子的“暗示”能量,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8 阅读:768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