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付出并不一定有收获。很多时候都是“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虽然很无奈,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一些职场人中,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人,他们在思维上有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会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没少付出,却没有得到如期的收获,甚至没有收到对方的善意,反而将自己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误区一:工作的目的,是完成既定目标李明是一个勤奋的员工,他总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极高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有一天,他的领导交给他一项任务,要求他负责一个重要的项目。
李明接手这项任务后,他立刻开始了工作。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认真研究了任务的要求,并进行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他不断地加班、熬夜,整理资料、协调资源,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后,李明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他对自己完成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并且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领导的要求。
然而,当李明向领导汇报工作成果时,他发现领导对他的工作并不开心。原来,领导虽然需要他完成这项工作,但由于领导晋升的需要,想要他在一个月后,也就是领导竞选前完成,以使工作成果利益最大化,而并不希望他这么快就完成这项工作。
工作的目的是让布置工作的人满意,而不是聚焦这项工作本身。
有时候,领导交代一项工作下来,下属首先要考虑领导的目的是什么?希望我们完成到什么程度?希望我们在什么时间完成?毕竟我们要想从一项工作中获利,需要的是领导满意。
误区二:在职场中吃点小亏,是福李霏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小姑娘,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教育,让她与人为善,吃亏是福。她一直秉持着这个信念,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是如此。
在她刚刚进入职场时,她一直认为吃点小亏是福,因为这样可以让她更好地与人相处。无论是在复印文件、送文件还是其他琐事方面,她总是愿意多做一点,希望以此赢得同事的认可和信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霏发现自己总是被安排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重要的工作却总是轮不到她。她开始感到不公平,但是她仍然选择忍耐和吃亏。
渐渐地,李霏发现自己的同事开始将她当做“软柿子”,经常把一些不属于她工作范围的事情推给她,而她却不敢拒绝。她的领导也不帮她说话,因为她表现得太软弱了。
最终,李霏因为过度劳累和压力而生病住院,她不得不离开职场一段时间。在她离开期间,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信念,她意识到自己一直吃亏并不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在职场,一切都是利益的交换。不思回报的付出,就会给自己贴上“好欺负”的标签。
你能吃一次亏,就能吃第二次亏。长此以往,大家就会把你的付当成一件稀松平常事,你一旦拒绝,就会被冷嘲热讽,刁难排挤。
误区三:只要工作干得好,有点抱怨没什么陈平终于还是答应了领导的请求,接下了这项工作。他本可以拒绝这个任务,毕竟也不是他分内事。但他考虑到领导的央求,也许这个任务真的很重要,他勉强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平开始了这项任务。尽管他心中很不情愿,但他还是努力地去做。因为心情不好,他在工作中有诸多抱怨,一会儿嫌这个工作麻烦,一会儿又抱怨那个步骤太过繁琐。他的领导一直忍受着他的抱怨,只是默默地听着,没有说什么。
终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陈平如期完成了任务。他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感到有些得意。然而,当他把任务交给领导时,领导并没有对陈平表示感谢或赞赏。从那以后,陈平与领导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差。他的领导开始渐渐疏远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他。
在职场,很忌讳向领导抱怨,比这个更糟的,是事没少干,但抱怨就足以抹杀所有的功劳。
我们在工作中,尽量少些抱怨,这除了招来别人的不满和敌意外,没有任何好处。特别是明明是在帮别人的忙,却说着让别人不爽的话,是非常愚蠢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