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刘邦得到定陶戚姬,因为年轻漂亮非常受宠。公元前205年戚姬生下一子,名为如意。当时刘邦的嫡长子刘盈在公元前205年被立为太子。但是刘盈为人过于仁爱懦弱,刘邦认为这个儿子不像自己,有废掉刘盈的想法另立刘如意为太子。因为刘邦觉得刘如意这个儿子才像自己。加上戚姬又非常受宠,所以经常跟着刘邦南征北战。她经常要求刘邦立自己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吕后年老色衰,又常在后方。所以难得见刘邦一面,关系越来越疏远。公元前198年刘如意被立为赵王后几次差点被立为太子,但是因为大臣反对和张良的计策没有成功。在刘邦晚年一直担心刘如意的将来,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史记吕太后本纪》
废立太子是刘邦的一场戏历来有不少帝王都因为宠爱妃子加爱其子,或者太子不像自己而产生了另立的想法或者实施废立。这只是表面的原因而已。刘如意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孩,再像刘邦又能如何。自刘邦称帝后有三大问题。一是六国旧贵族豪强,二是异姓王,三是功臣。刘邦采纳刘敬的策略把豪强大族迁往关中。一方面增加关中人口,另一方面则削弱其影响力。异姓王有齐(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韩王信、赵王张敖都被刘邦所灭或取消封国,只剩下长沙王吴芮。异姓王的地盘都让刘邦分封给兄弟子侄和儿子。毕竟自家人还是可靠一点。
当刘邦解决了两大问题后就剩下功臣集团。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造反。这时刘邦因为生病准备让太子刘盈率军征讨。商山四皓认为太子率军征讨即使有功也赏无可赏,但是一旦失败就是大过。问题在于诸将都是当年跟着刘邦南征北战,这些骄兵悍是狼,太子是羊,怎么指挥得动。商山四皓通过吕泽传话给吕后。然后吕后又复述给刘邦听。刘邦讲:“我就知道这小子不行,还得我亲自出马。”从这事来看刘盈无论能力还是威望是不足以压制功臣,刘如意更加不行。
我个人认为刘邦屡屡表示要废太子刘盈另立刘如意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看一下功臣有没有异心。二是逼一些功臣表态。三是引起大臣们的争斗。也就是说所谓的太子仁弱和如意类我不过是刘邦所导演的一出戏。历代很多帝王通过提高另一个皇子待遇和透露有废立之意,从而引起大臣们的争斗。在一次朝会中刘邦提出要废太子,御史大夫周昌强烈反对,刘邦反问其理由。因为周昌这人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据《史记》记载刘邦听了周昌的话后欣然而笑。这像是要废掉太子的反应吗?不应该是恼羞成怒吗?
而周昌廷争之彊,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史记张丞相列传》
当时还有一位重量级大臣孙叔通反对废太子刘盈。孙叔通以晋献公改立太子使国家内乱数十年和秦始皇改立太子使国家灭亡的的前车之鉴。秦朝的灭亡又是陛下亲眼所见。太子仁义孝顺,天下人都知道。吕后又跟陛下共患难,怎么能辜负她。如果陛下一定废太子另立,那就先杀了我。刘邦听了后讲:“你不要这样,我是开玩笑。”孙叔通强烈表示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国本动摇而天下动摇,怎么能拿来开玩笑。刘邦回答:“我听你的。”这像是一个要废立太子的帝王的反应吗?
叔孙通谏上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適而立少,臣原先伏诛,以颈血汙地。”高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柰何以天下为戏!”高帝曰:“吾听公言。”—《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还有一场戏就是就是商山四皓,关于这四位出场时间《史记》有点矛盾。按照《留侯世家》是在公元前196年之前,按照《刘敬叔孙通列传》是在公元前195年。这四人年龄已有八十,因隐居在商山,所以称商山四皓。吕后因为刘邦多次想废立太子非常害怕且没有办法。有人向吕后推荐足智多谋的张良。吕后让吕泽去找张良,史书用了一个劫字。说明不是正常地去找是挟持。张良表示陛下要废立太子,就算有一百个我又有什么用。吕泽坚持要张良出谋划策。张良讲有四个德高望重的人因为当今陛下轻慢侮辱人,所以他们躲进山上隐居不做汉臣。因为陛下很看重他们。如果你能舍得钱财,让太子亲自写一封书信言辞要谦恭......。
当刘邦看见商山四皓站在太子身后于是询问,四人介绍自己是商山四皓。刘邦大惊失色地讲:“我找你们找了好几年,你们都躲着我。现在你们为何愿意跟着我儿子。”四皓回答我们是因为太子仁孝,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而死。刘邦讲你们好好辅佐太子。四皓离开时,刘邦叫来戚夫人指着四个人讲:“我想废掉太子另立你儿子,但太子有这四个人辅佐。但太子羽翼已丰满,废不了。吕后以后就是你的主子了。因为张良找了这四个人,刘邦打消了废立太子的想法。
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史记留侯世家》
我认为商山四皓是刘邦所导演的一场戏,是为太子刘盈增加政治威望的戏。刘邦是怎么样的帝王,怎么会花几年的功夫去找商山四皓?商山四皓凭什么太子一请就来?再者商山四皓不过是隐士,怎么能使太子羽翼已成?关键在于张良出山了。这个张良在刘邦称帝后就已经处于退休状态。在废立太子之事越来越激烈时吕后也没有办法,但突然就有人向吕后建议请张良来。刘邦所说的羽翼已成是因为张良出来并正式反对废太子。在刘邦讨英布时张良来送行时建议刘邦让太子为将军统帅关中诸军。刘邦回答你虽然生病子也要勉强在卧床养病时辅佐太子。刘邦任命张良为太子少傅。胡三省为《资治通鉴》作注时认为刘邦要是真废太子,那里是四叟能阻止,不过是夸大了他们的作用。
当时功臣集团中御史大夫周昌、太子太傅叔孙通、太子少傅张良等支持太子。周昌是沛县人,当时的功臣集团以沛县人为主。周昌为人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萧何、曹参等人都是对其非常敬畏。吕后也因太子之事对其感激。太子太傅叔孙通是儒学宗师,被诸儒生称为圣人。汉初朝廷的礼仪都是由叔孙通主持修定。叔孙通曾对刘邦讲儒生虽然不能帮你打天下,但可以帮你守天下。当朝贺时刘邦、诸侯、群臣都按礼仪来。刘邦非常高兴地讲:“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太子少傅张良自刘邦称帝后就已经处于退休状态,闭门不出。
吕后的存在是制衡功臣的一把刀在刘邦所导演的废太子戏中周昌、叔孙通、张良已明确站位。在这场戏中提高了太子刘盈的声望。在刘邦临终前也确实担心刘如意将来。毕竟刘如意是自己的爱子。但刘邦也只为刘如意担心,至于戚夫人顾不了那么多。赵尧建议刘邦给赵王刘如意选择一位强势的相国,必须是吕后、太子、群臣都尊敬的人。这个人就是周昌,刘邦表示赞同。在刘邦病重时,有人进言樊哙准备在刘邦死后为吕后杀掉戚氏和刘如意。没有明确的告密人,这很令人怀疑。这时樊哙正在燕地平叛。而且樊哙也未必会站在吕后这边。杀掉樊哙,并不能改变结果,关键在于吕后。
在刘邦死后四天,吕后与审食其密谋:“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意思是讲当初刘邦和诸位功臣都是秦朝的百姓,他们通通做了刘邦的臣,所以平时他们就不满。现在侍奉刘盈就更加不满了,不把他们全部除掉,天下就坐不稳。郦商找到审食其劝阻,因为这样子做才危险。陈平和灌婴率军十万在荥阳,樊哙和周勃率二十万在平定燕、代。他们要是知道陛下已死,你们又要诛杀诸将那一定会反。从这事来看樊哙也未必会站在吕后这边。他们也不知道刘邦生前已下令处置樊哙。
我的疑问是刘邦为何凭流言就处死樊哙?第二即使杀了樊哙,那吕氏兄弟呢?第三只要有吕后存在,戚氏和刘如意就难保。第四要处死樊哙,派周勃一人足以。为何还要派陈平去。我个人认为刘邦就是要卖人情给陈平、周勃,这样来拉近吕后和他们的关系。据《史记》吕后为人刚强坚毅,辅助刘邦平定天下。诛杀大臣,吕后也是出了不少力。从中也说明了吕后的手段。刘邦所担心是刘盈的仁爱懦弱。吕后的能力和强势,恰恰是刘盈有力的帮助。刘邦的目的的保证大汉王朝能承下去。吕后的目的就是保证自己儿子刘盈坐稳位置。所以刘邦和吕后的目的其实是一样。
在太子刘盈继位后,实际治理汉朝的是吕后。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吕后本传称为本纪,这个本纪是皇帝传记。也就是说吕后有皇帝之实。司马迁还高度称赞吕后治理汉朝的功绩。这一层问题我认为刘邦不会没有想到。但刘邦当时目的是保证皇位传承下去。正如刘邦封侄子刘濞吴王时对他讲:“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慎无反!”从这说明刘邦预料这些同姓诸侯将来会威胁到汉朝。但是当时刘邦担心吴地动乱。所以当时也需要吕后这把一刀来制衡功臣。功臣们都是跟着刘邦打天下,有昔日的朋友、上司。刘盈无论是能力和威望都无法压制他们。最重要的汉朝初立,根基尚末稳固。这些功臣跟汉朝也是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