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工·访谈录”第五期:商子雍与陕菜八十多年的不解之缘

报人商子雍 2024-08-12 19:57:19

先说几句:

陕菜网打来电话,说是要我在一个名曰“真工·访谈录”的栏目里出镜说话,这当然不能推脱。但最近事情比较多,所以拖了好多天以后,把接受访谈的时间定到了8月2日上午9点半,地点是在与大雁塔毗邻的大唐博相府酒店。

陕菜网的小朋友大意,我也粗心,双方电话、微信沟通了好几次,居然都不曾说到访谈的内容,而我,则误认为是围绕着真工酱酒这么一款佳酿说事儿。直到8月2日上午8点47分,我乘车前往大唐博相府酒店途中,他们才通过微信发来了访谈提纲,原来是要我针对陕菜说三道四。好在这个主题的访谈不用特别准备,于是顺利完成了任务。

没过几天,陕菜网发来了他们根据录音整理的访谈文字稿,总体来看很不错,但出自长期从事文字编辑工作的习惯,我又对文字细细改了一遍。但遗憾的是,这个版本,陕菜网已经在他们的公众号上发出,无法再改了,于是,我只好请他们为我的公众号“商子雍杂品”开白,把这次访谈的另一个文字比较精确一些的版本发出。

“我吃了八十多年的陕菜,喜欢陕菜,享受陕菜,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陕菜,总结陕菜。”这是杂文大家商子雍先生所表述的他与陕菜结下的深厚情缘。他在很多文章中书写陕菜,也参与了大大小小许多与陕菜相关的活动,总是乐在其中。他是陕菜文化学者,也是陕菜网的老朋友,一直支持、关注着陕菜网。本次第五期“真工·访谈录”,陕菜网特邀商子雍做客直播间,从文化的角度深度探讨陕菜的价值与意义。

商子雍,资深报人,著名作家、文化学者。1942年生于西安,政协西安市第九、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曾任《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总编辑助理、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杂文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杂文学会会长等职。现任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史委员会主任等职,系多所高校客座教授、省市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长期从事杂文、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出版有四卷本《商子雍文集》《申酉杂品》《戌子杂品》《西安饮食文化》等11部个人文集,曾获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首届西安新闻十佳、第二届陕西最具文化影响力十大杰出人物、首届西部十大风云人物等荣誉,是有着全国影响的杂文大家。

“真工·访谈录”第五期:商子雍与陕菜八十多年的不解之缘

商子雍 陕菜网

01

商子雍眼中的陕菜

陕菜从古到今都是独特的存在,汉唐时期,陕菜曾经是中国餐饮的高标,唐以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离开长安,陕菜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一种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活形态,受关注的程度比起汉唐自然会大大降低,所以到后来,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中都不见有陕菜。

商子雍谈道:“曾经有人问我,川菜也是处于相对封闭的中国西南的地方菜系,为何在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中榜上有名?我说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川菜本身特点比较鲜明,同时民国时期,重庆一度是全国的政治的中心,各方精英云集于此,这是川菜影响大的原因之一。如果当时的陪都迁到西安,那么陕菜也肯定会也会再次名扬于天下的。在谈及陕菜目前在全国处于怎样的地位时,商子雍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餐饮是一种文化,各地菜系不应该、也无法排列出名次来。但陕菜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小觑的饮食菜系,服务于陕西人,在整个西北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改革开放以后,西安也从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成长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陕菜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在全国也有了重要影响。”

02

爱吃陕菜,就从消费者角度研究陕菜

陕菜对于在陕西长大的人,都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怀,商子雍也不例外,他说:“我从小吃着陕菜长大,是一个吃了八十多年陕菜的西安市民。我就是在这样一个的过程中,从消费者的角度享受陕菜、感受陕菜,并对陕菜进行思考与归纳。我所写的《西安饮食文化》一书,站在一个消费者的角度,说古道今,谈自己对每一道陕菜的感受,也对陕菜的历史加以梳理。最近我出了一本书《我以生活在西安为荣》,其中有一个部分就是‘咥在西安’,记录这么多年我消费陕菜和其他菜品的感受,记录陕菜餐饮企业家们的奋斗史,虽然不成体系,但也是很有意思的。”

商子雍认为,陕菜要发展,必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企业宣传再好,消费者不来买单,店就开不下去。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以杂文的形式夹叙夹议,从历史、传承、企业家、厨师、烹饪技艺、菜品本身等方面将他所知道的陕菜逐一写出,从而引起广大消费者、读者的共鸣,促使更多的人喜爱陕菜,了解陕菜,享受陕菜。

谈到对陕菜的研究,商子雍认为有三个方向的研究缺一不可。他说:“陕西有许多大厨,他们刻苦钻研陕菜技艺,从技艺方面传承陕菜,也有如王子辉、田龙过等教授从陕菜的历史文化积淀层面对陕菜进行归纳总结。再就是像我这般,从消费者角度理解陕菜、接受陕菜、思考陕菜、总结陕菜。烹饪技艺、历史纵横、消费者的美食体验这三方面的研究者缺一不可,大家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共同推动陕菜更好的向前发展。”

03

如何看待陕菜文化特色?

陕菜因为其三千年的历史传承和积淀,不但品类多样,而且许多菜品都有故事,不少企业家以此为卖点,深度挖掘陕菜文化内涵,陕西人更是以此为自豪。

对此,商子雍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说:“陕菜有文化这一点没错,但是我想说所有菜系都有文化。文化自从人类社会存在就开始产生了,一直到人类社会消亡(如果有这么一天的话)才会结束。所以,对陕西餐饮文化要抱着开放与自信的心态,尤其不必贬低其他菜系。每一个菜系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和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才是一种最好的状态。

他进一步分析餐饮文化的核心,具体用了六个字来概括,“吃什么?怎么吃?”。

第一,“吃什么"主要是对食材的选择。

商子雍认为,我们的祖先对食材的认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什么能吃什么不能,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这就是吃什么的内容。陕菜从周到汉唐再到今天,食材多是就地取材,例如对牛羊肉的选择等等,也博采众长,由于曾经是都城,会广纳天南海北的食材,在对食材的认知与选择上,历史上陕菜是处于文明的前列。

第二,“怎么吃”主要在于烹饪技艺与进餐方法。

好的菜品始于颜值、终于味道,那么“怎么样加工”?也就是“怎么吃”,这是饮食文化的大学问。

陕西有各种各样的小吃,也有传统高端的官府菜,这是历史的积累传承下来的。例如驼蹄羹,从唐代传下来。那时候的人们发现驼蹄可以吃,但如何做的没有腥味、美味可口,这需要精细恰当的加工才能做到,这就考验厨师的水平了。陕西对海参、鱿鱼等干货的烹制方式也是独特的,有一种泡发工艺,可以一定程度还原海鲜的美味,又与沿海吃到的海鲜有所不同,这在外地也是少见的。而近些年,在对生猛海鲜的烹制上,陕西厨师也并不保守,结合外地优势与本地技法、饮食习惯,创制出更多的佳肴。

就是在历代厨师们不断研究总结和传承中,产生了花样百出的烹饪技艺。

“怎么吃”还体现在进餐方式上。商子雍回忆说:“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居住的地方属于城乡结合部,有的农村来的邻居,吃饭会有舔碗的习惯,这似乎不雅,但却是一种光盘行为,说明珍惜粮食、浪费可耻这样的观念在我们这儿早就深入人心。而我在上海一带消费,发现有些当地朋友进餐时,讲究盘中的餐品要剩一点,认为吃光了显得穷气。但今天看,在提倡节俭、光盘行动这一点上,我们的进餐方式确有先进性。”

也就是说,餐饮文化的核心在于,对食材的选择、对食材的加工处理以及进餐的方式,这三者综合到一起,就是我们的餐饮文化。

04

陕菜发展那些人,那些事

陕菜从曾经一度被人忽略到今天的声名鹊起,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努力。上世纪90年代,商子雍第一次参加陕西省商务厅组织的“振兴陕菜论坛”,当时王子辉教授、李曦教授和他,都在会议上宣读了论文。当时商子雍笑谈:“有一段时间粤菜高高在上,川菜遍地开花,而陕菜不知被挤到哪个仡佬拐角里去了……”,那时西安人请客,常会去粤菜餐厅。一次商子雍到西宁,接待方用青海当地的佳肴招待了他,回来他在文章中写道:“青海的饮食,影响不会大于陕西,但青海人都很有底气的用自家美食招待宾客,西安人老请人吃粤菜,是不是太没出息了……”。但这三十年的发展,陕菜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眼下,在西安餐饮市场上,陕菜牢牢占据着C位。在亲民层面,陕西小吃遍地开花,在高端层面,陕西官府菜、典藏陕菜等都是异彩纷呈。在全国各地、包括海外,都有陕菜的身影。

商子雍说:“我每到一个地方,尤其是外国,只要有陕菜馆,我都会去尝一下,并鼓励店家好好经营,好好挣钱,为陕菜争光。”

他激动地说:“陕菜这几十年的发展,要感谢陕菜的经营者、陕菜厨师们,功劳最大的是他们。企业家们在陕菜低迷的时候,选择陕菜作为经营的品种,这需要眼光、见识,需要有胆有识。从不赚钱到赚钱,赚慢钱,真抓实干让陕菜扬名。而厨师,从事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要掌握各种烹饪技艺,把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倾注于红案白案之上。一到饭口,后厨就像打仗一样。所以我十分佩服这些企业家,以及从事陕菜餐饮的大厨。”

陕菜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对陕菜研究的文化学者,商子雍亲切地回忆道:“三十年来有许多文化学者加入陕菜的研究,尤其是何金铭,何老,他是一位官员,也是一位学者,他一直对陕菜倾注着热情,可以说陕菜能有今天的局面,他居功至伟。我们应当永远怀念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

陕菜企业家、陕菜厨师、陕菜文化研究学者,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大家同心协力,才让陕菜有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05

八十余年的陕菜情缘

商子雍喜欢吃美食、写美食,也与陕菜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渊源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他回忆了自己八十多年来,始终如一对陕菜不变的深情。

陕西人没有办法与陕菜分开,从小就吃陕菜长大。《孟子》中有“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好吃的东西,大家都喜欢。

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错,从小就能吃到不少美味,对美食就有一定的鉴赏力,还特别喜欢看关于饮食的文章,有一本杂志叫《中国烹饪》,是很长一些年头里我的必读刊物,这里面不乏文化大家写饮食的文章,受他们的启发,我也开始尝试写这一类文章。上个世纪80年代初,曾去四川旅行,回西安后写了不少关于川菜的文章,寄给《中国烹饪》杂志后,大部分都发了出来。当时,王子辉教授看到文章后就与我联系,并引导我参与餐饮活动,参加饮食文化研讨会等,我写这类文章也就越来越多。对西安的酒店、餐品,只要品格好、打动我、有价值,我就会形诸文字,时间一久,逐渐与餐饮界越来越熟悉,也结交了许多西安的餐饮人士。现在陕西的餐饮社团,许多我都在担任他们的顾问或者名誉会长之类职务。

一直以来,只要我力所能及,我都坚持参加陕菜的各种活动,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回报陕菜,感恩陕菜,活到老吃到老,享受下去,思考下去,不断为陕菜发声,为陕菜的发展出力,尽到一个西安市民对陕菜应尽的义务。

06

陕菜推广现在应该怎么做?

商子雍认为陕菜的成与败,兴与衰,关键在于陕菜运营者。运营者非常重要,再好的厨师也需要好的管理、经营。其次厨师,要有真正的陕菜大师,并不断培养厨师新兴力量。其三,陕菜研究必须继续深化,这是对陕菜整体的梳理和传承。把品牌开拓者、厨师的辛勤劳作等等都逐一记录下来,这是最后的压轴,也是所有人努力成果的体现。我非常佩服陕菜网创始人刘晓钟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和奉献,他一直坚持的召开陕菜文化研讨会、出版中国陕菜文化系列丛书十多部著作、做供应链展会等等一系列重要工作,为陕菜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老一辈做了很多,更重要的是这些方面要培养年轻人来继承,开拓。

最后,商子雍提到:陕菜目前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是我们提升的空间巨大,这是所谓四大菜系、八大菜系所不具备的,所以振兴陕菜这份事业,值得我们继续努力。

总结

陕菜发展,离不开运营管理者、厨师、研究学者、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陕菜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吃什么,怎么吃,这是饮食文化的核心,陕菜在这个层面都保持其先进性,三十多年发展不易,更需要后来者坚守、开拓。

刘晓钟总经理赠我《圣经》,在大唐博相府酒店。

与王子辉、何金铭,在大唐博相府酒店。

与何金铭,在大唐博相府酒店。

0 阅读:1

报人商子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