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800万买的养老房,被查封了!”河南大爷维权上热搜:上一个维权的演员,成功了吗?

装个好房 2025-02-21 15:41:51

省吃俭用半辈子,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本以为这是一场幸福生活的开始,没想到却变成了噩梦。

2014年,梅大爷花446万买下了河南洛阳一套200平方米左右的商铺,打算说用稳健的资产,给自己的晚年生活一个保障。

结果到了2018年,开发商却一直以“房产面积无法分割、无法办理房产证”为由,要求梅大爷追加438万,再购买100余平方米的商铺。

再三考虑后,梅大爷照做了,没想到支付了这笔款项后,等了一年又一年,还是迟迟没有拿到房产证。

后来经调查,早在2014年9月1日,该开发商便已经将房产抵押给了银行,由于经营不善,商铺已经被查封。

梅大爷痛心疾首:

“花800多万买了个大坑,我辛苦了一辈子到最后一场空。”

大爷不明白,明明是自己购房在先,开发商抵押在后,他的资产应该受到法律保护。于是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封商铺,但一审、二审的结果都是认定购房时间早于抵押,但并未支持商铺解封。

梅大爷说,他会继续维权。

维权。

每每听到这两个字,好房君心里就像三九天吃了跟冰棍儿,从头凉到脚。这几年,我们看过太多掏空积蓄欢天喜地的买房族,一转眼,就变得无路可走。

相声演员张玉浩2023发布的维权消息,至今仍是微博置顶——

《收房无路,不接受开发商和解就不给交房》。

2018年,张玉浩买了一套位于长安区的“天浩上元郡”房子,按合同规定要在2020年3月31日交房,结果开放商一拖再拖延迟交房,最终他提起了诉讼。

他的初衷是想直接退房退款,并让开发商赔偿他已经支付的60万元本金及贷款。最终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双方各退一步,协商出一份折中协议。

协议规定,张玉浩继续给开发商宽限两年,到2022年5月31日交房。如果那时还不能如期交房,开发商需赔付张玉浩4万元。

并且这份调解协议还给了一个月的延展期,也就是容许开发商最晚在2022年6月30日交房,如仍未能完成交付,开发商需要以购房总价款为基数,按日万分之一支付逾期交房损失,直到实际完成交房为止。

也就是说,从6月30日之后,每晚一天交房,开发商就需要给张玉浩200元的赔偿。

这么看来,张玉浩确实赢了诉讼,但事实并未如他所愿。

时间来到2022年5月31日,他没有等来交房的消息,也没有收到开发商的4万元赔偿。又过了一个月,6月30日,他仍没有接到开发商的通知。

直到2023年7月,开发商才打电话告诉他可以去办理收房手续了,但需要签署《和解书》才能收房。且只能免三年物业费,法院判决的违约金赔付不能执行。

更让他无奈的是,其实房子并未达到交付标准,暖气、电都没有通,小区内部依然是施工状态。

从买房到打官司,他整整耗费了五年时间,走投无路之际,张玉浩只能选择通过曝光事情始末,希望能寻求一点帮助。

这条微博有4000多条赞,600多条转发和700多条转发,很遗憾,没有爆上热搜。

有网友说,还是不够红,你要换个一线明星,分分钟舆论就帮你搞定了,这叫“名人效应”。

确实,张玉浩还没火到那个地步,但只要是喜欢看相声的朋友,应该对他不会太陌生。

他是《笑傲江湖第三季》的总冠军,举办过“相声新势力”全国巡演专场,参加过《欢乐喜剧人》,还发行过单曲,参演过电影。

所以就算他没有大红大紫,也算个名人了。虽然这次维权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但也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关注并引发讨论了不是么?

房君觉得上面那位网友说的很对,这的确叫“名人效应”。不论它产生的影响有多大,哪怕只是激起一点水花,也算是看见了希望。

那普通人呢?

恒大烂尾楼事件大家还记得吗?当时牵涉到162万套房产,约600万业主无家可归。

没多久,碧桂园也暴雷。那些掏空六个钱包,因为刚需买下期房的三四线城市新中产,正面临着“不能承受之重”。他们无法想象如果房子延期交付,或者是出现更坏的结果,该怎么办。

毕竟,以往那些被爆出的烂尾楼事件,真正维权成功的寥寥无几。

还记得陕西西安那个著名的“烂尾”楼盘,易合坊吗?

烂尾近8年,逼得300多户刚需购房者,直接住进了不通水电的毛坯房里。

饮用水需要扛着上楼,大小便都要去公厕,基础照明只能依靠太阳能灯。

甚至还有一位单亲妈妈带着孩子,因为没有大门,每天晚上睡觉都要在枕头边上放一把水果刀,以此保证自己和女儿的安全。

住进烂尾楼处处不便,但对他们来说,没得选。

人们总爱把买房子称为“上岸”,但对于买到烂尾楼的人的来说,倾注了所有积蓄和希望的房子,似乎成了永远到不了的“彼岸”。

他们也尝试过维权。

买下广州“澳洲山庄”的一群业主,20多年里,一直没有放弃希望。

这里的业主多是老人,当初是看上这里依山傍水的环境,打算买房养老的。没想到却等来了烂尾的消息。

迫于无奈,他们只能搬来这里先住着,一边尽量让生活不那么惨淡,一边努力维权。

找律师、打官司,各种途径都试过了,但依旧没有结果。

后来,年轻的晚辈们也开始劝长辈:不要坚持了,算了吧。

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房子,早已经不是钱的事儿了,而是体面养老彻底破灭后的一块心病。

所以这群已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维权上。

后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揭开了烂尾的秘密,但离维权成功,还有漫长的路。

其实能不能住进新房,对老人们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儿了,他们只是不希望等到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要把这些破烂的楼和维权的麻烦事儿,移交给子女。

当然,也有维权成功的个例。于2015年暴雷的“别样幸福城”,在今年1月,正式集中交房,为这一天,这些业主维权了整整9年,没人知道这9年里,他们经历过哪些绝望。

消息一出,评论区反复出现了两个字:幸运。

在好房君看来,维权成功,确实是一件好事儿。但花自己的钱,心惊胆战地等了多年后,才能住进自己的房子,还要被称为是幸运,这难道不是极其讽刺又可悲吗?

为什么维权如此之难?

这是每每房地产暴雷后,我们都会讨论的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开发商并不害怕“违约”带来的种种后果。任凭是多少钱的赔偿,一句“我没钱”,就能让协议无法落到实处。然后你继续上诉,法院也只能判决“限制他高消费”。

但就如张玉浩在视频里说的那样:

限制消费,好像对开发商没什么用。

对他们来说,出行不能坐高铁、不能住星级酒店、禁止购买不动产、子女不能上高等收费的私立学校......这些只是让生活多了些不便利而已,不是什么天大的负担。

但对买房的人来说,一旦房地产暴雷,从得到消息到维权,每一天都可以说是至暗时刻。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短暂看来,开发商确实处于这场买卖关系里的有利地位,如期交房,皆大欢喜,延期交房或者无法交房,也无所畏惧。

但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一次又一次的暴雷事件,消耗的却是大众对整个房地产的信任和信心。

现在随手搜一下“期房”,出现得最多的字眼都是:尽量不要买。

有几个人能承受掏空全家人钱包,背负大额房贷,换来的却是烂尾楼的打击?

这两年,为了拉升房地产的成交率,各种利好消息不断,但好房君还是要泼一盆冷水:

好的政策是加分项,但大家买房子,本质上是为了图一个安全感。如果这种安全感从一开始就注定是缺失的,谁傻到还要把钱掏出来?

要让市场回暖,真正要解决的就是给足消费者这份安全感,包括不仅限于,买卖双方是否享有同样的责任和约束力?买房的人能不能如期收房,如果不能收房,能不能有把损失降到最低且能落到实处的方案?

对中国人来说,买房是一辈子的大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些字眼不应该出现在这件事上。

最后,好房君想说,每个人、每个行业,对都信任这两个字保持一些敬畏吧,不过度消费、过度透支,坚持住该有的原则和底线。

永远要相信,愿意诚实的人,才是那个最终获益最大的人。

0 阅读:0
装个好房

装个好房

分享理想居家设计装修案例,一起装个美美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