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脑卒中高发,当心这些易诱发“魔鬼时间”,预防重点要记牢

静静昆 2024-04-11 00:09:48

伴随着气温骤降,逐渐进入秋冬季,而每年的秋冬交替,也是脑卒中的高发季,昼夜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减慢、人体抵抗力下降,一个看起来很“健康”的人,可能转眼就会意想不到地因为脑血管病瘫痪甚至死亡。

脑卒中是我国第一大致死、致残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发病人群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三四十岁的病人越来越多。

尽管如此,脑卒中却是一种可防疾病。在脑卒中的高发季节该如何防治脑血管病?往下看,这些知识要掌握!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包括出血和缺血)引起的急性或局部病灶性脑功能障碍,且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以上。

症状持续时间小于24小时的脑中风症状,称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小中风发作。

哪些因素会导致以上情况,这就要说到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1、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年龄,一般来讲年龄越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越高。多发生于55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

有家族遗传倾向,父母死于脑血管病的人群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4倍。这些是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2、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其他原因还有: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颈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缺乏体育锻炼及饮食结构不合理等等。如果能够很好地管理这些危险因素,就能大大地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脑血管病发病时一般会有什么症状表现?

脑血管病排在前三位的症状是偏身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和头痛,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单眼视物不清、偏盲、失语或语言不清、头晕或眩晕、平衡能力丧失、意识障碍等,起病突然,猝然发病,病程进展快,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达高峰,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此外,一些体积非常小的卒中,如“腔隙性脑梗塞”,症状可以非常轻微甚至没有任何症状,从而不被患者关注或重视。

脑卒中发生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律,一年当中,秋冬寒冷季节最易发病;一天当中,上午6点到11点之间发病率最高。

如有以上症状出现,应及时送至医院就诊。脑血管病的治疗时间代表了一切。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预后越佳,后遗症状越轻。一旦发现,及时拨打120送至具有治疗条件的医院,不要自行驾车送患者到医院,以免途中出现意外,束手无策,延误病情。

我国脑卒中发病趋向年轻化,如何自评脑血管病风险?

脑卒中风险评估包括以下8项,花1分钟对照自测:

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服用降压药;房颤和心瓣膜病;吸烟;血脂异常或未知;糖尿病;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大于等于3次、每次大于等于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农业体力劳动可视为有体育活动);明显超重或肥胖(体质指数超过26);有脑卒中家族史。

以上8项,出现一项得1分,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或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评定为高危人群;

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但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之一者,评定为中危人群;

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且无慢性病者为低危人群。

脑卒中可防可治!预防重点要记牢!

幸运的是,脑血管病是一类可防可控的疾病。只要积极避免危险因素,适当改变一些生活方式和习惯,就可以将脑血管病的风险降至最低。

1、做好头脚保暖

秋冬季节,中老年人要做好保暖。出入室内外要特别注意头部和脚部的保暖,头部脑血管对于冷气的耐受性差,应该着重保护。

2、控制好“三高”

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

高血压: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就会增加30%。所以,不要以为无症状就不用管理,不用测血压,不用复诊或体检。我们应当充分重视血压,30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一次。

高血脂:血脂异常者分为低中、高、极高危,其LDL-C目标值分别为小于3.4、2.6、1.8mmol/L。

高血糖: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身体活动,血糖控制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

2、合理膳食,规律生活

● 不熬夜,保障充足睡眠,保证生物钟节律正常;

● 每日饮食种类应多样化,采用包括全谷、杂豆、薯类、水果、蔬菜和奶制品及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较低的均衡食谱;

● 建议降低钠摄入量和增加钾摄入量,食盐摄入量每天不大于6g;

● 要多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管栓塞。应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每天需饮水2500毫升左右。

● 增加水果、蔬菜和各种各样奶制品的摄入,摄入新鲜蔬菜400~500g、水果200~400g、适量鱼、禽、蛋和瘦肉,控制糖摄入。

3、减重、适量运动

缺乏体育锻炼及超重是脑血管疾病的第三类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体质量指数(BMI)每增加一个单位,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6%。

我们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来降低卒中风险。建议老年人、卒中高危人群应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检测后,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锻炼。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分钟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4、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是脑血管病的第二类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吸烟可使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90%,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近2倍。被动吸烟同样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应避免被动吸烟;

饮酒:饮酒者应减少酒精摄入量或戒酒。饮酒量应适度,成年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g,女性不应超过15g。

5、保持良好心态

要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这些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6、警惕“小中风”

有些患者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现象,表现出中风信号,但是几秒后就恢复正常了。其实这是短暂性脑缺血,也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小中风”虽然不会造成明显的脑组织神经功能损害,但也要长期吃药,以防进展为脑卒中。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科普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替个人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到院咨询医生。

0 阅读:0

静静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