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大部分都有这样的毛病:总感觉自己的肚子胀胀的不知道饿,食欲不佳看到什么都不想吃,但是真的不吃吧,胃里又难受,不是那种剧烈的疼,而是那种隐隐地连绵不休的疼痛,但是稍微多吃一些,又感觉肚子撑胀难受不消化,睡觉还喜欢流口水。大便多为溏薄清稀状,不是正常的香蕉便。
这类人的肚脐周围摸起来总是凉冰冰的,手脚一年四季也比正常人偏凉。而且他们精神状态也不好,总感觉自己浑身疲惫,怎么休息都休不过来那种。有这种情况的女性朋友,还会伴有白带量多质稀、小腹下坠、腰腹酸沉的症状。这类人伸出舌头一看,舌质颜色非常的浅淡,舌体看起来也胖乎乎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都是脾胃虚寒惹的祸!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阳不足,运化失健,就会出现腹胀纳少的情况;阳虚则阴盛,虚寒内生,寒凝气滞,就会引起脘腹隐痛、消化不良;阴寒内盛,水湿不化,就会导致大便溏泄、四肢浮肿、白带清稀;寒湿内盛,聚而成痰,堵塞经络,就会引起手脚冰凉、四肢困重、头昏神倦、风湿骨病、痰核包块。
想要改善这种问题,我们就要补足后天脾胃的“阳”气,让身体“解冻”,重新恢复生机。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补阳“超猛”的中成药,让它来帮你补全身阳气,除骨中寒湿,破一切痰瘀!
这个补阳“超猛”的中成药,叫作附子理中丸,原方叫作附子理中汤,出自南宋医家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由医圣张仲景的理中汤变化而来,功能补虚回阳、温中散寒,专治中焦脾胃虚寒诸症。
附子理中汤组方其实很简单,只有附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五味中药组成。
温阳散寒小分队——附子、干姜体内寒气重,我们首先肯定是要先除去这些“寒气”。方中附子温补脾肾,干姜温胃散寒,两者合用,既补先天之肾阳,又补后天脾胃之阳。阳盛则阴衰,体内的寒邪迫于阳气的压迫,就会逃出人体,如此一来,聚集在我们体内的寒邪就会消散。
补气和中小分队——人参、甘草我们都知道,虚则生寒,体内寒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脾胃气虚。所以想要避免阴寒继续产生,我们一定要从根源上解决。方中人参补气益脾,甘草和中补土。两者合用,补气和中,脾胃健运则虚寒难生,这是从根源上切断“寒邪”的产生。
健脾燥湿小分队——白术体内本来只有寒邪作祟,但是寒邪影响了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就会导致水湿内停。于是这些停留在人体内部的水湿,就会与寒邪结合,形成寒湿痰饮等不好的东西,危害人体。方中白术健脾燥湿,既能帮助人参、甘草恢复脾胃运化之功,杜绝痰湿产生源头;还能帮助附子、干姜驱除体内与水湿搏结的寒邪。
如此五药共用,散寒以治其标,和中以治其本,最终达到补虚回阳、温中散寒的目的,消除脾胃虚寒给患者带来的肠鸣腹痛、四肢冰凉、纳呆泄泻、喉肿疮疡、口舌生疮、白带清稀、神疲乏力等症。
临床使用此方时,如果患者身体特别虚弱,我们要加重方中人参的用量;如果患者虚寒并重,我们要加重干姜和人参的用量;如果患者伴有胃逆呕吐的症状,我们要把干姜变成生姜,另外加上适量的半夏、砂仁;如果患者寒湿下注、腹泻严重,我们要加重白术的用量,另外加上适量的茯苓、薏苡仁。
我是中医陈玉龙,如果你有脾胃虚寒的问题,不妨在夏季外界阳气最盛的时刻来进行调补,这样可以借助外界的阳气帮助我们散寒,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找到寒湿的源头,比如说肝胆湿热,肝郁化火,肝郁犯脾!
现在很多成药是党参方,不是人参方
关键是太大
[点赞][点赞][点赞]
[开怀大笑]
[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