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这句话的意思是,玄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
“孔德”就是大德的意思,也就是老子所说的“玄德”,玄是空的意思,就是说要以空为德。
为何要以空为德呢?
从《道德经》中的语句不难看出,第一章中“无,名天地之始”、第四章中“道冲,而用之或弗盈”、第五章中“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 yuè],大风箱的意思)乎”,这都是在描述空的概念。
“空”是“有”的基础和本质,是万物包容和无穷无尽的力量之源,正是因为有了“空”,才会生出无穷无尽的变化。
就像一个房子,因为它是空的,我们用来居住也好,存储东西也罢,可以有各种用途。而如果是实心,那只是一个混凝土疙瘩而已,也就失去了其各种价值。
《道德经》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
我们常说的做人要虚心,只有虚心,才能容得下别人的建议,才能进而增长自己的才干,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学习《道德经》,为何叫道德呢?道德经的道德和我们日常所说的道德,意思是不同的。
我们日常所说的道德,是美德的概念。
而道德经的道德,确切的说是“道”和“德”。“道”就是大道,是道体,是我们看不到的自然规律。“德”,是道的作用,是道的表现形式,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世间万物的存在和演化形式。
所谓“惟道是从”,就是在说,“德”是跟着“道”去走的,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内因决定外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这句话的意思是:道本来就不是物,但是道所表现出的样子,好像有,又好像没有。恍恍惚惚、摇摆之中,里面有象一样,似乎有着万物的本体。
“惟恍惟惚”“惚兮恍兮”“恍兮惚兮”都是在说摇摆不定、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一个概念。
这就如同我们雾里看花一样,看着像有,也看着像无,就是这样一个概念。
对于“象”的理解,就是我们常说的观象,如观天象、观手象,天上的星云排布、手上的掌纹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看的不是星星和掌纹,而是星云排布、掌纹背后东西。所以我们用“观”这个字,而不用“看”,“观”就是说我们要用心去感受,而不只是眼巴巴的去瞅。
“其中有物”中的物,就是道的本体,万物的根源,也就是道。这句话就是说,在迷迷晃晃之中呢,好像有道的存在。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窈兮是微不可见的意思;冥兮是深不可测的意思。
这句话就是说,在这样一个微不可见、深不可测之中,有着孕育万物的精气;这个精气很真实,有可以信验的东西。
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大道跟万物之间有一个连接的枢纽,让人确信无疑。
道是如何影响着德呢?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枢纽,所以才能够“惟道是从”。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从现在到过去, 道的作用,随着道的名号永远存在于世上,世间万物发展的根源,都受着道的影响。我们如何知道这个万物发展根源的是个什么样子的呢,就是从道的作用里面去了解。
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道体,我们是看不见的,但世间万物都受道的影响,道体的作用由万物所表现出来。我们要从万物所表现的状态,倒推感受道的存在。
可以这样去理解:要从一个人的行为表现,来了解他内心在想什么,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