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十大战死沙场的猛将,哪个最可惜?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5-04-23 18:08:26

对一员武将来说,战死沙场,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然而,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员猛将战死,总归是可惜的事情。

那么,汉末三国的历史上,有哪些猛将战死沙场了呢?其中谁的战死最令人觉得可惜呢?

被“误以为”阵亡的猛将们

说起三国,人们总会想起《三国演义》。

作为一本小说,或许是为了丰富情节的需要,老罗给一些正常死亡的猛将也安排上来壮烈牺牲的情节。

而由于名著的影响力实在太深入人心,因此,这些原本正常死亡的猛将,常常被人误以为是壮烈战死的。

1、徐晃。

小说中,徐晃死得莫名其妙。

在讨伐孟达的作战中,徐晃跑到上庸城前叫阵,结果被孟达一箭爆头,回营后不治而死。

当然,实际上,在正史中,在孟达反叛前一年,徐晃已经正常死亡了。

2、张辽。

演义中,张辽随曹丕伐吴时,曹丕战败,被丁奉追杀,岌岌可危。张辽挺身护主,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回营后不治而死。

但实际上,张辽是在击破吕范后,病死军中。

3、黄忠。

演义中,黄忠随刘备伐吴。他不服老,阵前见到拿着关羽青龙偃月刀的潘璋,勃然大怒,为了给关羽报仇,奋勇冲杀,不幸中伏,结果被马忠一箭射中肩窝,回营后不治而死。

而正史上,在刘备伐吴前,黄忠就已经病逝了。

4、太史慈。

演义中,太史慈随军战张辽于合肥。

太史慈献“里应外合”之计,企图通过安插间谍制造混乱,一举拿下张辽。

然而,太史慈之策被张辽看穿,张辽将计就计做了安排···

结果,太史慈中伏,身中数箭,回营不治而死。

但正史上,太史慈在206年,也就是早在赤壁之战前就已经去世了。

5、甘宁。

演义中,甘宁随吴军迎战刘备。

结果,甘宁被沙摩轲一箭爆头,逃到一颗大树下死去。

此外,潘璋、夏侯霸···还有许多正常死亡的将领,也被演义安排出来壮烈牺牲,咱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今天,咱们就介绍介绍正史上那些战死沙场的猛将,看看哪位最可惜?

TOP10:董袭

董袭,“江表虎臣”之一。

而他也是正史中少有的,名副其实的猛将。

在孙权征黄祖的作战中,黄祖以两艘艨艟大船封锁江面,并以大揽固定,每船上安排1000人,交错射箭,封锁江面,使东吴军不得前进。

董袭、凌统,各率死士100人(敢死队员),每人身披两重甲,发起突击。

董袭亲手用刀砍开两根大揽,使吴军得以迅速迅速突破,一举取胜!

由此可见,董袭确实是猛将,而且是擅长水战的猛将!

然而···这位擅长水战的猛将,最后却是被淹死的···

濡须口之战,董袭率五楼船抵达濡须口。

当夜,风浪大起,五楼船倾覆。

众将士纷纷乘走舸逃离,请求董袭一起走。

然而,董袭表示:我受孙将军的托付守在这里,怎么能逃走?谁再来劝我杀了他!

结果···船只倾覆,董袭淹死。

董袭之死,说可惜也可惜,但总觉得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突发大风,船只倾覆,非战之罪。

董袭虽然奉命守在此,但船只既然已经倾覆,再守在船上一起沉没又有什么意义呢?

何况,以董袭水上猛将的水性,即便船只倾覆,即便他没有乘坐走舸,难道就逃生不了吗?

只能说,可惜是可惜,但最后时刻,董袭与其说是战死沙场,倒不如说是在花样自尽···

TOP9:陈武

陈武,是“江表虎臣”之一,也是江东猛将。

乃以武为督,所向无前。——《三国志.陈武传》

在一系列交战中,陈武所部“所向无前”,表现出强悍的战斗力。

然而,陈武之死,却很“草率”。

陈武,是张辽那次“八百破十万”惊人壮举中的首批牺牲品。

当时,张辽率领800勇士,奋勇杀出,发起突然袭击。

吴军诸将猝不及防,很快就陷入混乱。

而陈武,就这么稀里糊涂“斗死”了···

当时,吴军各部纷纷退走,宋谦、徐盛也败走了,但唯有陈武选择了“斗死”。

或许,陈武是想要以个人勇武,安定局势吧。

只是···在陆地上,陈武要在张辽面前耍个人勇武,确实是死路一条。

TOP8:颜良

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三国志.荀彧传》

在《三国志》中,得到“勇冠三军”一词的,只有4个人:关羽、张飞、颜良、文丑。

而袁曹战前,曹操集团提及袁绍集团的猛将,只提及了颜良、文丑,也可见他们的勇武盖过了当时同样在袁绍军中的张郃。

200年,袁绍以颜良为先锋,率军攻打白马。

曹操采纳荀攸之计,先佯装在延津渡河,做出威胁袁绍军侧后的架势,吸引袁绍军移军;然后,曹操急行军,直接奔向在围攻白马的颜良。

等到颜良发现曹军靠近时,双方只剩下十余里了。

旋即,曹操以张辽、关羽为先锋,对颜良发起猛烈攻击。

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急行到颜良身边,在万军之中刺颜良于马下,斩其首而还!

其实,战前,沮授就提出:颜良“性促狭,不可独任”,袁绍不听。

颜良之死,实在可惜。

勇冠三军的猛将,居然被关羽刺于万军之中,恐怕不是不够勇武。

实在是他无独当一面的将略,结果遇到突发情况控制不住局势,才在混乱中被关羽刺死的吧!

颜良,可惜!

TOP8(并列):文丑

文丑,与颜良并列为“勇冠三军”。而他的死法,也与颜良颇为类似。

斩颜良,解白马之围后,曹操向预定战场官渡后退。

袁绍派文丑、刘备率领5、6000骑兵来追击曹操。

曹操下令将士下马,抛弃辎重。

文丑军陆续抵达后,开始哄抢辎重。

结果,曹操军立刻杀出,阵斩文丑!

5、6000骑兵,居然被600骑兵一举击破,直接斩杀主将,可见:文丑军几乎全部参与哄抢辎重了,全军都失去纪律了!

仅仅因为曹操抛弃一些辎重在途中,文丑就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可见:与颜良一样,文丑也是勇则勇矣,不具备独当一面的领军之能!

可怜袁绍手下两位“勇冠三军”的猛将,居然就这么稀里糊涂报销,实在可惜!

top6:张嶷

张嶷,同样是一位猛将。

弱冠之年时,他所任职的地方寇贼横行。

张嶷携带着县长夫人,在寇贼的刀枪剑戟中硬是杀出一条血路,名声大噪!

不过,后来,很长时间,张嶷的主要工作是在南部,是当地郡太民安,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

虽然美名远扬,但张嶷始终不忘北伐壮志。

等到254年,张嶷已经患风湿不能走动,要拄着拐杖走了,但他仍然坚持要参加北伐!

臣当值圣明,受恩过量,加以疾病在身,常恐一朝陨没,辜负荣遇。天不违原,得豫戎事。若凉州克定,臣为籓表守将;若有未捷,杀身以报。——《三国志.张嶷传》

随后,在与徐质的战斗中,他亲自搏杀,以寡敌众,他与他身边的将士全部战死,无一生还,但所斩杀的敌人则是自己损失的一倍!

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陈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三国志.张嶷传》

行动不便时,仍然抱着必死的决心死战到底,张嶷不愧为真正的猛将!

只是,让这样的猛将和这样的精兵,去寡不敌众去与兵力雄厚的敌人死战,这不能不说是姜维的重大失误!

张嶷,可惜!

TOP5:夏侯渊

夏侯渊,可能是汉末三国时期,战死沙场的猛将中级别最高的一个了。

当时的夏侯渊,已经是征西将军,地位崇高。

夏侯渊之勇,不必多说了吧。

“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夏侯渊创造了古代闪电战的奇迹!

然而,定军山,却使夏侯渊陨落了!

汉中之战时,夏侯渊、张郃等人拼命阻击,使刘备一直打不开局面。

后来,刘备移军定军山。

夏侯渊遂与张郃一起来争山。

刘备采纳法正之策,先攻打张郃,迫使夏侯渊分兵救援。随后,刘备军又来攻打夏侯渊,并用火烧夏侯渊的鹿角。

接下来,法正指出:可击矣!

黄忠率众杀出,一战而斩夏侯渊!

后来,曹操感叹:为都督者,不应该亲自搏杀,何况去修补鹿角呢?

看来,夏侯渊之死,就死于他太猛了!做了这个大领导,还要不顾危险靠前修补鹿角,结果给了法正、黄忠机会!

TOP4:典韦

典韦之勇,令人瞋目结舌。

即便是崇刘贬曹的民间,也唱出“一吕二赵三典韦”,把典韦放在关羽、张飞等人之前。

其实,典韦与关张谁更能打,正史无可考究,但总归典韦是真的很能打就是了!

在一次与吕布的恶战中,典韦带领敢死队挺身而出,以飞戟连续击杀吕布军,带领勇士奋勇冲击,硬是把精锐的吕布军顶了下去!

而典韦之死,是汉末三国时期最壮烈的之一。

曹操征张绣,张绣投降了,结果,曹操非要去霸占张绣的婶婶。

张绣遂突然发起袭击!

曹操大败!

为了保护曹操,典韦奋身当在门前,使张绣军不得入。

典韦先是挥舞长戟,一戟下去,敌人数十矛皆断!

然后,短兵相接,典韦用双臂挟死两个敌人,其余敌人居然不敢靠近!

接下来,典韦又冲杀敌人,连杀数人···

最后,典韦伤势过重,怒骂敌人而死。

典韦死去良久,敌人才敢靠前···

没有典韦,或许曹操已经交代在宛了吧!

从这个角度来说,典韦之死,死得值!

然而,如果不是曹操犯下这样低级错误,典韦不死,后面他又会有多少令人惊讶的神勇表现呀!

从这个角度来说,典韦,可惜!

TOP3:傅彤、傅佥父子

傅彤父子,名声或许不算大,至少在这个名单中,可能是名声最小的了。

但是,父子二人,相隔几十年,却都选择了忠心报国,为国捐躯!

夷陵之战,刘备大败。

为了掩护刘备撤走,傅彤奋力断后。

拼到最后,傅彤身边的兄弟全部战死了。

吴将令傅彤投降。

傅彤大呼:“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力战而死!

40年后,魏灭蜀之战。

傅彤的儿子傅佥守在阳安关。

傅佥想要凭关而守,但蒋舒却诈称要外出迎敌,结果,蒋舒一出城就降了魏,并引魏军破关。

傅佥力战至死。

夷陵战败,傅彤断后,必死;阳安关破,傅佥力战,也是必死。

傅彤、傅佥父子,名声不大,勇武或许难说有多高,但却皆愿意为了任务光荣战死,实在令人感佩!

就连司马炎后来也感佩不已:傅佥父子,天子之善一也!

勇武,需要天赋,不是谁都能有的;但傅佥父子的勇气,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的精神!

TOP2:张郃

张郃,五子良将之一。

而且,到了三国中期,老一代将星相继凋零后,张郃越老越妖。

这位早年在河北平原上纵横驰骋的北方汉子,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到后来,能与东吴搞两栖交战,能与蜀军玩山地战,成了全才!

郃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三国志.张郃传》

然而,张郃之死,却足够令人遗憾!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因为担忧粮草不继,撤军了。

自第一次北伐时就和诸葛亮交手的张郃深知其中名堂,指出“归军勿追”,不能追!

但司马懿不听,强令张郃出战!

无奈之下,张郃被迫追击,结果,在木门遇伏,被弩射中右膝,阵亡。

知道不能追击,但却无奈只得追击,结果阵亡。

打了一辈子仗,出生入死,最后仅仅因为右膝中箭,就阵亡了···

张郃死,曹魏在西线唯有进一步依靠司马宣王···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张郃之死,都是足够可惜的!

以至于:张郃是不是被司马懿故意弄死的,居然在后世成了热门话题···

TOP1:孙坚

孙坚,江东猛虎。

讨董战争,十八路诸侯虽然咋咋呼呼、热热闹闹,但很少有人敢真的对董卓动手。

敢动手的,一个是曹操,一个是孙坚,只有这两位英雄。

不同的是,曹操有勇气,但当时没有勇力,很快就战败了。

而孙坚,是当时天下唯一既有勇气又有勇力进攻董卓的。

孙坚一路杀进洛阳,豪气冲天。

此后,孙坚击败袁绍委任的豫州刺史,连战连胜,气势如虹。

再后来,孙坚开始进攻刘表。

同样,刘表的军队,也不是孙坚的对手。

孙坚连战连胜,直逼襄阳。

然而,就在此时,孙坚却在蚬山追击黄祖时,不慎中箭,战死了!

孙坚之死,是军阀混战初期转折点级的事情。

在此之前,由于孙坚的骁勇,袁术集团连战连胜,大有吞并豫州、荆州、扬州之势。

然而,孙坚死,袁术就连刘表也干不过,先被刘表逼走,后为曹公所破,沉沦了下去···

孙坚如不死,无论是袁术还是孙坚,都可能成长为天下最强的军阀,那后来的历史或许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所以,孙坚之死,或许对历史的进程是最大的。

关于古代战争,猛将,总是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然而,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正史上,个人勇武对战争走向的影响是有限的。

而人们之所以仍然津津乐道于那些猛将的故事,并不是大家都么崇尚武艺,而是人们都感佩于勇气!

猛将的武艺,可遇不可求;但猛将奋勇冲杀的气质,则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我没有万人敌的勇武,但如果国家需要,我愿意像猛将一样冲到最前面去!

0 阅读:9
喝下历史的鸡汤

喝下历史的鸡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