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淘滩低作堰》这篇文章是任正非在运作与交付体系奋斗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内容,他在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深淘滩,低作堰”,是李冰父子二千多年前,留给我们的深刻管理理念。同时代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罗马水渠、澡堂,已荡然无存。而都江堰仍然在灌溉造福于成都平原。为什么?
是啊,你想一想究竟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是因为地理环境,有人说是因为局势的变化,但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都江堰不管经历了多少时代和王朝都依然能够发挥作用,这才是根本。
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如《道德经》等属于思想、精神层面的财富,而都江堰则是属于物质层面的财富,两者都是可以绵延不绝的。
一个企业要想持续生存下去,有什么诀窍吗?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企业面临竞争的考验,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市场所淘汰,君不见数十年时间内,多少企业都是折戟沉沙了?市场不相信眼泪,生存和发展才是企业实力的证明。
在任正非看来,“深淘滩,低作堰”的治堰准则所蕴含的道理、智慧对企业也是适用的:
深淘滩,就是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客户决不肯为你的光鲜以及高额的福利,多付出一分钱的。我们的任何渴望,除了用努力工作获得外,别指望天上掉馅饼。公司短期的不理智的福利政策,就是饮鸩止渴。低作堰,就是节制自己的贪欲,自己留存的利润低一些,多一些让利给客户,以及善待上游供应商。将来的竞争就是一条产业链与一条产业链的竞争。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的整体强健,就是华为生存之本。
所以华为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企业苦练内功就是深淘滩,就是为了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认为你对他是有用的,他才会支持你的生存和发展。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毕竟商业的基本规律就是等价交换。
而所谓低作堰,就是克制自己的贪欲,因为一个企业不是孤立的,也不应该是僵化的,它必须是基于自身所在的行业生态和商业环境而存在,因此任正非强调产业链的强健,意思就是合作共赢,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注意这是任正非在2009年所说,想想10年后产业链的事情,我们不得不叹服战略家的远见。
做企业:不能一边救当下的火,一边埋以后的雷。
我们必须认识到短视是人性的弱点,当好处或压力摆在眼前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失去理性,囿于一己之私,只顾眼前,不顾以后,哪怕明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他们认为“馒头下肚才算数”,这就是所谓的“竖子不足与谋”。
在华为创业阶段,任正非大力抓管理,这在一些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毕竟公司现在忙着赚钱,好不容易赚了那么多利润,分掉才对。但一个企业家必然是要居安思危,比大多数人想得远一些,他明白唯有未雨绸缪,才能让企业持续生存。
谋定而后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把握节奏才是战略家,任正非很清楚管理改进的迫切性,所以他强调职业化转变,为的就是“深淘滩”,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优化管理,拉近与一流企业的差距,提升竞争力。
什么是职业化,就是在同一时间、同样的条件,做同样的事的成本更低,这就是职业化。但市场竞争,对手优化了,你不优化,留给你的就是死亡。
任正非说,我们不能因短期救急或短期受益,而做长期后悔的事。有这样的认识,才能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努力去做正确的事。
一个企业活的灵魂是什么?
我在研究华为的时候就经常想到八个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华为事实上就是融会贯通了中西文化的精粹。我们看任正非下面这段话所说:
西方的职业化,是从一百多年的市场变革中总结出来的,它这样做最有效率。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并非是为了好看。我们学习它,并非是完全僵化的照搬,难道穿上中山装就不行?我们二十年来,有自己成功的东西,我们要善于总结出来,我们为什么成功,以后怎样持续成功,再将这些管理哲学的理念,用西方的方法规范,使之标准化、基线化,有利于广为传播与掌握并善用之,培养各级干部,适应工作。
《华为基本法》其实就是对华为自己成功经验的一次总结和归纳,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了这样的哲学高度,再去学习西方的经验和方法论,就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最终融会贯通,独树一帜。
成功必须知道怎么成功的,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洞察本质,把握规律,让企业持续发展下去。
既不要坐井观天,固步自封,也不能东施效颦,学一个僵化的西方样板,还是要有自己的文化根基,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毕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成为一流。
很多公司学习西方的经验为什么不成功?因为它们迷失了自己,失去了自信,执迷于形式,忘了管理有效才是目的。“看西方在中国的企业成功的不多,就是照搬了西方的管理而水土不服。一个企业活的灵魂,就是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这两条要领的表示,就是不断提升效率。”太经典了,这段话值得所有老板牢记在心。
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创业维艰,如何面对未来的风险?用规则的确定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
随着一个公司规模的扩大,自然就会出现部门墙和官僚主义,特别是对自认为有功劳、坐上行政管理位子的人来说,他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要搞“土围子”,妄图一劳永逸。
这就是山头主义,帮派文化,客观来说这其中有历史的惯性,但公司如果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打破这种部门之间的板结,让“官”流动起来,让他们失去拉帮结派、搞山头的机会和土壤。
所以任正非强调流程化改革,要打造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摆脱“人治”的局限性。要知道,自由的核心条件就是“不自由”: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未来的风险,我们只能用规则的确定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才能在发展中获得自由。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面,管理上的灰色,是我们生命之树。我们要深刻地理解开放、妥协、灰度。深刻理解“深淘滩,低作堰”带给我们的启迪。智慧的光辉,将千秋万代永不熄灭。
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本来就是个矛盾体,一流的企业家就是以灰度为心法,驾驭变化,既要严格的规则、秩序,又要灵活机动和活力,矛盾的对立带来发展的动力。治大国如烹小鲜,动态的均衡是考验老板水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