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楼为何深受读书人追捧

史海垂钩 2022-12-01 22:58:17

很多人对古代的青楼的印象基本都来自电视剧里,处于繁华地段,一到夜晚灯红酒绿,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很多的美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在大门口招揽生意。因此大部分都觉得这青楼就是妓院的代称,就是一个纯粹的寻花问柳找乐子的地方。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这是不完全的,青楼这个词语其实一开始指的就是字面意思,就是清漆装饰的楼,它原来的意思压根就和妓院没什么关系,主要是形容达官贵人和大户人家华丽的宅院,之后就演变成了豪门贵族的一个别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很多文章以及诗歌里面的青楼,都是指大户人家的宅院配置,并没有指代妓院的含义。

那青楼的指代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味了呢?

主要是南朝时期梁朝刘邈的《采桑行》中的那一句诗:“倡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

这是把青楼和倡妓女子联系起来的最早记载,之后随着人们的各种运用,越来越多的人就把青楼和妓院联系到了一起,毕竟豪华的屋宇代表的就是奢靡的生活。到了唐代以后,青楼的曲解之意开始占据上风,直接就成了烟花之地的专属名词,再也没有原来的意思。唐代很多诗人的作品里面的青楼,就是专门的寻欢作乐之地。

那为什么青楼在读书人和士大夫阶级里面如此受追捧呢?

很多读书人的诗词文章都有青楼的痕迹,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明清时期的秦淮八艳等等,好像文学士子们不去一两次青楼,感觉作品就没有什么灵感一样。因此青楼市场推广最大的客户就是这些读书人,深受追捧,非常火爆!

首先,青楼可以给这些读书人在紧张的学习或者考试的时期提供一个缓解压力的地方。

古代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非常严格,甚至对人格也是很不尊重的。

很多的文献都描述了以前科举考试时期的场景,为了防止作弊,考生都要统一穿羊皮做成的白衣服,看起来跟动物没什么两样。而且搜身极其严格,头发要打散,衣服夹层仔细搜检,考生带来的食物笔墨都有严格的标准,一旦发现有不合规的地方,那就是一顿毒打,捆绑示众,甚至终身取消考试资格。

进入考场之后会立即封锁考场和考生的号房,在考试的三天时间内一切的行动都是不允许的,考生就得呆在号房里不能出来,一切的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解决。

现在我们都可以想象,遇见天气热的时候,各种味道几乎可以让人崩溃。考生在这种环境里面考试简直是对身心的极大摧残。如果没有惊人的意志力是无法完成的,三天的考试,对于考生来说相当于蹲了三天的监狱。

考完试放榜的时候,对于他们了来说无异于新生,于是跑到青楼去喝酒放松自然成为了最佳的选择。

其次,希望寻求到自己在爱情上的知音也是这些士子涉足青楼的一个因素。

古代的交通不方便,信息也不发达,读书人求学在外时间都不短,多则数年,少则一年半载。在此期间需要忍受青灯书卷陪伴的无奈与寂寞,而且读书人的精神追求一般都比较高,也想去青楼里面寻求自己的感情寄托。

虽然青楼和风月场所关联,但是部分青楼奉行的是高端路线,和直接提供钱色交易的“窑子”有很大的区别。

一般青楼女子都是精通才艺的,也基本上卖艺不卖身,属于艺伎,没有一定才华的人想要见面难度还很大,不是有钱就行。因此在青楼里面和佳人来段邂逅和艳遇,也是这些读书人乐此不疲的事情。

这种理想其实在古代也只有青楼可以实现,毕竟以前的娱乐场所及方式太少。另外求学在外的读书人远离故土,没有了家族的监督,内心上没有了束缚,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道德负担。

最后,青楼是这些文人士子的最佳社交场所。

古人也是非常注重社交的,在考试之余,大家喝喝酒交个朋友,切磋下知识文章,这也是令人愉悦的事情。高中的人寻求知己患难朋友,落榜的也可以凭借拉拢关系交些朋友以后可以找个工作干干,大家各取所需,何乐不为。

并且在青楼里面贫富的差别并没有那么大,读书人才华是衡量他们的主要标志,哪怕一个家缠万贯的人,才疏学浅胸无点墨,那也会遭到青楼女子的嘲笑,并不会占据什么优势。相反哪怕一个穷书生,只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凭借自身的才华也会赢得青楼美女的青睐,所以在青楼里面钱对他们来说不是大问题,每一种身份的人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欢乐。

青楼确实是一个让人魂迷志荡的地方,对于读书人来讲,眼前的美女们一个个顾盼生辉,艳丽迷人,张口闭口一声声张郎李郎,让人意乱情迷,也自然是很多读书人欢场得意,官场失意的最佳写照。

0 阅读:133

史海垂钩

简介:趣观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