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才明白: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拼的”就是父母

兰妈谈育儿 2024-11-19 20:42:21

文/兰妈谈育儿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不同起点,有些人可能天资聪慧,在学习上一点就通,有些人可能资源丰富,在学习上可以得到更好的点播,可能决定孩子走多远、达到什么样成长境界的,究竟是取决于什么呢

在以前,兰妈始终相信:孩子的能力,是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努力程度、学习习惯、心态成长,这些都会帮助孩子更好地为学习打好基础

可现在,在种种压力和现实面前,我又不得不承认: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拼的就是爹和妈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教育内卷简直是太严重了

事情呢,还要从孩子奶奶给一名中学老师当保姆开始说起:

之前没有接触过不知道,直到接触后才明白,原来新生报名时并非随机分配,还是有精英班和普通班之分

奶奶为了让小女儿一开始就分到一个好的班级,就拜托干活那家的老师帮忙找熟人分了个所谓的精英班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庆幸,庆幸能有此幸事,让女儿一开始就分到好的班级读书学习

可结果呢,在所谓的精英班级中,孩子每天回家有写不完的作业,家长也是需要随时待命,成绩考得好相安无事,成绩考得不好就打电话、或者会直接被喊到学校

可事实上,最为严重的情况,还是所谓的“关系户”

简单地说,这些“关系户”家长通常都有着不错的家庭背景,他们要么和老师是同僚,要么和学校里的某个人比较熟悉

也正因如此,这类家长通常和班上的教课老师都能有着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过程

而剩下一些的少量家长呢,如果只是想简单地“托关系”分个好点的班级,在没有实际性的家庭背景情况下,那在精英老师那里就会成为所谓的“拖后腿”,这类家长平时也会成为那个经常被老师喊到学校“谈话”的人

兰妈就是如此,不到一个月就被老师找了三次,每次都会当众数落女儿的理解能力差

当时听到这些话时,讲真的,我心里其实是挺难受的

因为在女儿学习这件事上,她真的在用心用力,数学奖状拿了2张,表扬信拿了5张,语文老师那里好习惯积分卡换取的“学习之星”奖牌,也拿了6块,特别是每天中午和晚上,每当我做饭的时候都能听到房间传来她大声拼读的明朗声音,平时遇到作业写不完会着急得哭,每天晚上为了学习也会忙碌到深夜十点才睡觉…

可就在这种努力下,孩子的学习为什么还算班上的拖后腿呢

直到前几天,女儿回家告诉我说:“妈妈,数学老师让我们把得到的奖状发群里,她好统计加分”

后来,我慢慢翻看群里的信息,简直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也就是短短几个小时吧,从班上部分家长上传的照片结果来看,班上的孩子那简直就是学霸的聚集地,很多孩子基本上都是拿奖状拿到手软

而在一目了然的对比之下,我也清晰地认识到:“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拼的就是父母”

如果父母是老师,那孩子回家后就会得到更专业的一对一辅导

如果父母是社会上的精英人士,他们同样有自己的实力让孩子的学习得到更好发展

可如果父母是普通人呢,难道在内卷环境下就只能成为“拖后腿”的那群人吗

不,兰妈认为,所谓的内卷从来都不是卷成绩,而是帮助孩子形成学习兴趣、并建立做题的方法与思路

具体该怎么做呢?兰妈结合身边的一些例子,为大家总结了以下三种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

孩子需要鼓励

再好的天资也招架不住批评打击

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话:“教育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如果父母或者老师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总是习惯摆出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那在不断的批评指责、还有打压之下,孩子就会慢慢出现很多问题

听过这样一个真实案例

有一位男士,26岁了

本来是正值青春的壮年之际,可他却患有肺炎,并且会经常旧病复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家医院都没办法根治

后来,直到20年后的某次病情再度恶化,医生经过多方面排查才发现,病情无法根治、还反复复发的原因,居然是病患的支气管中有个哨子

也就是这件事,曾经的往事才被扒出来,让大家所知晓

而据男士所说,他其实从第一次生病开始就知道是吞了哨子的后遗症,可他的父母实在是太严厉了,担心会被打骂批评,吞哨子的事情就一直瞒着、不敢说出来

真的很难想象,当时还是孩子的情况下,是如何承受吞下异物的恐慌、难受,包括还被肺炎折磨二十几年的煎熬岁月

还有一个案例,是一个妈妈给我留言求助

她告诉我:

“兰妈,我的女儿今年才上一年级,她学习上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平时回家为了写作业连饭都吃不下,可学校老师还是不喜欢她”

“比如,每次出现一些问题就把我喊到学校,女儿一看到我就会哭,而老师一看到这里就会批评孩子喜欢哭,我只是告诉老师女孩性格软弱爱哭一些很正常,一年级写作业又全靠读题,有时候老师读题没听清楚,没理解题意,那就会很容易写错答案”

“结果老师上来就责怪我没有态度,还说跟我没办法沟通,我好像把老师给得罪了,我该怎么办”

听完这些,我的内心有些百感交集,同样是经常被老师“请家长”的那批人,我也深感被批评、指责过后的羞耻、还有自卑心理

所以,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我们期待严师出高徒,但也一定要谨记:

成长是需要鼓励和认可的,批评归批评,但同时也要对孩子身上的优点给予认可,如果我们总是批评打压,那即便是孩子具有再好的学习天资,也招架不住批评打击后的消极、还有对学习的恐惧和排斥

比如,当孩子某些方面表现得不是很好时,先找找他们身上最近的优点,告诉孩子:“你最近在某某方面表现得不错,很有进步,可如果我们写作业的时候再多一些审题、和认真听题就更好了”

如此有表扬、也有批评,这才是对孩子正确的教导方式

第二:

补课并非良方

孩子的学习就应该在轻松中度过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

“以前我们上学时哪有那么多事?书都读完了,老师连父母的面都不曾见过,那个时候读书也纯属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事,可现在呢?家长成了那个天天要帮孩子检查作业、阅读打卡,还要抽时间看群消息的固定保姆管家,一旦某次没做好就会被电话约谈”

事实上,以前、和现在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悬殊,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现在的教育环境太卷了

就拿那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来说吧,他们对孩子从小多才多艺培养,所谓的优秀也都是拿钱堆出来的

还有一些一说起孩子成绩没考好、或者被老师约谈的家长,他们第一反应就是“赶紧送补习班”,补习班也成了孩子学习上的补救

于是,在前有多才多艺、后有斥资补习的情况下,每个班上的孩子一开始都是存在差距的

特别是当别人家的孩子上课的知识都学过了,当别人家的孩子听完课不会又去补习时,那些不补课、也不卷的家长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跟班上其他孩子的差距就会更明显了

可补课真得就是普通家庭的救星吗?并不是

如果孩子自己不肯学,对学习充满压抑、和痛苦的排斥,那也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让孩子对学习厌恶罢了

上周日,带大姑姐的儿子出去玩,周六晚上回家后孩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回家睡

等到了第二天,奶奶打电话催回家后,大姑姐接着打电话催

结果,不管怎么说,孩子就是不愿意回家

一说起下午的数学补习课,十一岁孩子就开始发嗲撒娇

对此,远在外地的大姑姐也深感无奈,并多次强调:“不补课,那成绩就差得不行,老师也会三番五次找家长谈话”

可孩子呢,就是一副“让我干什么都行,就是不愿意上课补习、不愿意写作业”的态度

看到那里,我也深感危机,明显地感受到了孩子身上的厌学气息

是的,一旦孩子开始厌学了,即便是请再有能力的老师一对一教学都无济于事

还有一位朋友,年轻的时候识人不清成了单亲妈妈,一个人拉扯着女儿长大,经常过着遭人非议的生活

好在朋友有勇有谋,在事业上也取得了一番成就,更用自己的实力向大家证明了她

而作为单亲妈妈,为了把自己的女儿栽培好,她在孩子身上还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与金钱

特别是在学习的补课方面,用朋友的话来说:“在三、四线城市都可以轻轻松松买一套房子了,特别是初中那三年,光是补习费用就高达二十万”

听到这里,我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毕竟,这个数额对于白手起家的普通人来说,也不算是小数目

最重要的也是花了那么多钱去补习,她女儿最终还是落榜了,只能去当地的职业学校学些技术

这就是所谓的“补习补得了孩子的知识,却救不了孩子厌学的心,只要孩子是厌学的状态,那不管在哪里都学不进知识,也是在浪费金钱与时间”

所以,当孩子在学习方面不是那么优秀、或者感到特别吃力时,聪明的家长不要总想着送孩子去补习

首先,孩子每天早出晚归,一天里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的课堂度过,长时间学习也早已经消磨了对学习的兴致

其次,学习就应该是在相对于轻松的气氛中度过,就好比一道计算题,孩子一边写的时候你一边骂他坐姿坐不正、写字写不好、就连简单的计算题也不会写,那在打击的消极影响下孩子就会越来越委屈、烦躁,直到破坏他们想要好好学、好好写的积极性,以至于孩子频繁出错才达不到理想效果

而我们家长正确的做法,也应该是少一些打击多一些鼓励,特别是孩子本身学习吃力、和其他孩子悬殊比较大时,家长的鼓励无疑是雪中送炭

我们要相信孩子能学好习、考好成绩,同时我们还要让孩子相信他们自己能学好习、考好成绩

在自我信任、和他信的情况下,孩子才能在学习中一点点地感受到成就感,也能在学习中体会到进步和学习的价值感体现

第三:

成绩不是未来

只要孩子肯学就有很大进步空间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也都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光

而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更不能用一次学习成绩的好坏去衡量

前几天就碰到一位妈妈

她描述说,她女儿读一年级,第一次考85分只是让家长在试卷上签字,第二次考了66分,就被直接喊到教室,她带着忐忑的心情往教室赶,准备接受批评

可结果呢,赶到教室后,老师似乎不怎么尊重她,没有抬头正眼看一下,她走上去卑微地打招呼“老师,孩子说让我到教室来”

老师才从另一边绕过她,然后满是责备地说“你看看考试的试卷,都不及格”

为了怕女儿有心理负担,她就安慰孩子说“没事,不会我们可以回去学,谁生下来就会呀”

没想到,老师一听这话立马来了情绪,上来就指责她没有态度

老师觉得孩子要严管严控,才能杜绝错误发生,而妈妈则认为“只是考了66分,又不是考了6分,考不好我们回去继续努力,没必要当众去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吧,更何况只是一次考试成绩,难道就判定孩子以后考不到77分、88分了吗”

实际上,这里就是不同处境、和不同教育理念下的情绪摩擦

老师关注一个孩子的成绩落差,或者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也多半是希望孩子能通过本次总结,去杜绝下次问题再犯

不过,我们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也要明白,分数只是孩子学习成绩上的一时反馈,并不代表未来、更不能说明孩子就是没有读书的料

同样是妈妈,我身边就有很多是属于鸡娃的焦躁类型

孩子一次成绩没考好,或者被老师喊到学校,回家就对孩子噼里啪啦地不断吐槽、数落

期中考试结束后,在路上就听到一位妈妈抱怨她那读一年级的女儿:

“完了,上次考65分被老师喊到学校,这次你又考了68分,看来肯定又要被喊到学校去了”

大概又过了两分钟,妈妈似乎越想越气,越想越焦虑,对着旁边女儿就开始批评说:“你的语文成绩自己看着办吧,要是再继续考六十多分,那老师喊我去学校我都不去了,让他在学校批评你就行了,别连着我一起批评,我都害怕了”

妈妈刚说完这些话,女儿就把头低得更低,根本看不到小女孩的表情

不过,从孩子走路时不停用袖子抹眼泪的一幕就看得出,孩子此刻的委屈、无助都达到了极致

同样因为孩子成绩而焦虑、而烦躁,事实上兰妈更倾向于前者

不管什么时候,成绩只能反映孩子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不能凭着一次、或者几次成绩就判定孩子的未来

故事没有到最后,看不到结局,孩子的学习没有到最后,也预测不到未来

但只要我们相信孩子,持续鼓励孩子努力学习、认真学习、积极学习,那在孩子肯学的情况下,成绩自然就会慢慢走上坡路线了

那么,关于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拼的”就是父母这个育儿话题,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163
兰妈谈育儿

兰妈谈育儿

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