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马齐“互殴打架”,是怎么回事

悠然修 2025-02-16 17:08:39

清史圈里流传着一个小故事,说是年过半百的康熙在一次廷议时与武英殿大学士马齐发生激烈争吵,暴怒的皇帝当堂辱骂并殴打马齐。马齐也一点不怂,不但回怼还手互殴,这是怎么回事呢?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皇帝带着太子在内的八位皇子出巡塞外,但这次巡幸让康熙感觉非常不愉快。

首先,皇长子允禔一路不停地告太子允礽的黑状。诸如私自截留蒙古贡品、纵容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允礽奶妈的丈夫)勒索属下、对待诸王大臣态度暴戾、肆意刑罚护卫官兵等等。

康熙也不核实,不仅直接信了自己的长子,还进一步上纲上线。他觉得允礽的作为不仅是不守法度,还含有抢班夺权的企图,“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此时康熙不怎么信任太子,主因是没摆脱太子叔公索额图谋逆案的影响)

当皇帝带队准备返回时,皇十八子允祄(8岁)突发急症。老父亲是急得团团转,哥哥允礽却表现得无动于衷,这就让康熙回想起十八年前的一桩旧事。

康熙二十九年七月,率军讨伐噶尔丹的康熙刚出塞就感染风寒,连续一周低烧不退。为防不虞,康熙放弃了亲征计划(改任皇兄福全、皇弟常宁为统帅)并令太子前来接驾,准备返回京师休养。

允礽出塞见到父皇病状后,也不知是对康熙的身体太有信心,还是对康熙感情不足,表现的很平淡。这让康熙顿生闷气,觉得这个儿子缺乏忠爱君父之心。

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动作 … 遣使邀截蒙古贡使,攘进御之马 … 皇十八子抱病,诸臣以朕年高,无不为朕忧,允礽乃亲兄,绝无友爱之意。朕加以责让,忿然发怒,每夜逼近布城,裂缝窃视 ……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传七》

这些事儿掺和到一起,就让康熙的脾气爆了,他把允礽从头到脚给大骂一通。允礽的性情也冲,难忍这无端责难,回怼了康熙几句。吵完之后,允礽又后怕起来担心惹毛了君父,在返程期间偷偷窥视康熙状态。

康熙知道后,脑袋里的那根弦绷得更紧了,觉得这个儿子怕不是想弑父谋逆 …… 九月初四,康熙以“从前索额图欲谋大事,朕知而诛之,今允礽欲为复仇”为由,下令抓捕允礽并废其太子位。

但是返回京师并冷静下来后,康熙重新权衡了一遍事情经过,又意识到自己太草率了。种种罪名大多无实证,要么是皇长子一人之言,要么是自己冲动下的臆断。简而言之,皇帝觉得自己冤枉了允礽,又想恢复他的太子名位。

但帝王口含天宪,岂能公开反悔。康熙觉得自己“朝中有人”(马齐),于是想出了一个看着聪明实则自缚手脚的办法,让王公大臣们推选新太子。为了暗示群臣,康熙专门指出“告黑状”的皇长子允禔不在候选之列。

注:康熙要求朝臣推选新太子,在当时并不突兀。因为清朝前期嗣君就是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八王议政)”推选出来的,如皇太极、顺治、康熙。

不过康熙似乎忘记了,五年前他给允礽的铁杆索额图,扣上了“本朝第一罪人”的大帽并赐死,索额图的家人同党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现在的允礽即便不是光杆,朝中也没多少人支持他。

最终群臣推选的结果让康熙非常尴尬,皇八子允禩高票当选,康熙的脾气一下又爆了。

他先是主动给允礽辩护,说他之前种种行为都是因中邪所致,“魇魅失本性状”。接着又给允禩扣大帽,“允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允礽”。随后以“钻营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容”为由,逼问群臣是谁先推举的允禩。

召诸大臣问其日先举允禩者为谁,群臣莫敢对。上严诘,群指都统巴珲岱。上曰:“是必佟国维、马齐意也。”马齐奏辩。巴珲岱言汉大臣先举。上以问大学士张玉书,玉书乃直举马齐语以对。上曰:“马齐素谬乱。如此大事,尚怀私意,谋立允禩,岂非为异日恣肆专行计耶?”马齐复力辩,辞穷,先出。

这个账最终算到了马齐头上。飞来横祸,马齐自然要抗辩自救。马齐虽然理不亏,但在“义”上很亏康熙(后文详说)。所以争辩几句后,既是担心进一步激怒康熙,也是无脸继续争下去,就自行离开了。

说康熙和马齐互殴的原始记录,出自朝鲜的《李朝实录》,“胡人持皇帝阴事,告外人无所引,如乍废太子,旋复其位,殴曳马齐”。但这种记录可作吹牛灌水的谈资,却不足信。

首先,推选太子这种高级别廷议,朝鲜使臣是没资格参加的(也没资格查阅廷议记录),只能道听途说,信息源本就不可靠。

其次,皇帝集权的两千年历史里,公开亵渎君上,是灭族的重罪,谁会提着全家的脑袋干这事儿?即便是权臣准备弑君篡位,在公开场合也不会做。因为权臣也是要当皇帝、做主子的,他必须维护“君上”不容冒犯的威严。

再加上朝鲜一贯喜欢不加掩饰地黑清朝,所以互殴打架之事,笔者个人觉得权当一乐就行了。

马齐在自辩中强调,这次推选太子,他完全是依照皇上的旨意在行事。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就让原本指望马齐带风向的康熙觉得是嘲讽,进而破了大防,口无遮拦的大骂马齐家乃“三姓家族”,这是为什么呢?

马齐出自女真八大姓之一的“富察氏”。努尔哈赤起兵后,富察家的小女儿富察·衮代嫁给努尔哈赤(继妃)并生下二子(莽古尔泰和德格类)一女(莽古济)。但在努尔哈赤死后的汗位争夺中,莽古尔泰败给了叶赫那拉氏生的皇太极,这也意味着富察家的政治投资失败了。

皇太极和顺治两朝,富察氏一直处在被皇帝防范和打压的位置。别说进入清廷上层圈子,连名声都被搞臭了。

康亲王椿泰等遵旨审鞫马齐等,覆奏:“马齐系正蓝旗贝勒德格类属下,陷害本旗贝勒,投入上三旗,其族中并无一人行间效死者 ……”

《清圣祖实录·卷二三七》

马齐家本属正蓝旗,归属贝勒德格类统辖。德格类死后莽古济和莽古尔泰兄妹图谋犯上案被告发,德格类也被牵连其中。皇太极借这个案子革除了这兄妹三人(包括子女)的旗籍,也打散重组了正蓝旗,马齐家在这个过程中被重编进了镶黄旗。

八旗内公开的说法是马齐家主动卖主,才得以保全并被迁入上三旗(这其实是皇太极把锅硬扣在他的政敌身上)。

康熙和马齐年龄相仿,自幼一起长大、私交也不错。康熙亲政后也未受前朝影响,信任并扶持马齐,可以说康熙一手将马齐和他的家族拉回了满清上层圈子。结果在册立皇太子这种重大事项上,马齐居然不随他的意图行事,背弃了他的信任,康熙能不怒火中烧么?

注:笔者个人觉得马齐在推举太子中未行康熙之意,没什么阴谋论,就是单纯的没领悟领导意图。康熙之前杀索额图、废太子的理由,让很多人都觉得他嫌弃太子了。

康熙出于泄愤,也正好借马齐再次表明自己立场,遂以“今马齐图谋专擅,欲立允禩为皇太子,且马齐于御前拂袖而出,殊为可恶”为由,命刑部将马齐兄弟几人下狱治罪。

遂执马齐及其弟马武、李荣保下狱。王大臣议马齐斩,马武、李荣保坐罪有差,尽夺其族人官,上不忍诛,命以马齐付允禩严锢,李荣保、马武并夺官。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传七》

康熙这一番发泄敲打后,群臣也算是明白皇帝的心思了,纷纷改口奏请复立允礽。康熙第一次废黜皇太子,就这么尴尬的结束了。

不过康熙冷静下来之后,觉得错不全在马齐,自己也处置不当的地方,而且也不愿直接了断维持了几十年的友谊和信任,所以并未极刑处罚马齐。第二年借着沙俄互市,康熙又重新起用了马齐兄弟并让他们官复原职,算是把这场风波揭过了。

0 阅读:55
悠然修

悠然修

历史如烟,静心修学,获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