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除了何皇后生的刘辩,还有个王美人生的儿子,叫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
在灵帝看来,刘辩这个太子虽然已经14岁,但是举止轻浮,言语粗俗,完全没有人君之象。
相比之下,老二刘协虽然仅仅9岁,却聪明伶俐,哪哪看着都顺眼,喜欢的不行。
造成哥俩这种反差的,不是因为智商,也不是因为何皇后不会抚养,而是别的原因。
因为之前灵帝生的儿子在宫里,全都夭折了,为了能活下来,就把刘辩交给了外面的道士抚养,而刘协因为生母去世的原因,交给了灵帝的母亲董太后抚养。
太后养出来的孩子,那能和民间道士养出来的一样吗?
所以孩子还是得自己养,一个男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对下一代的培养。
于是,灵帝在死前,打算改立刘协为帝。
这老兄临死前,算是英明了一回,只是觉醒的时间有点晚了。
要是能再早几年,能亲自扶着刘协走一段,或许汉家江山还有一段最后的荣光。
客观来说,汉献帝是汉末几个皇帝里,最有帝王象的人。
只是可惜,王朝的崩塌,仅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独自力挽狂澜,明显不现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509332216489980717d942d1eec37d.png)
最后一刻活明白的灵帝琢磨半天,最终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了自己最信任的一个太监手上,然后蹬腿走人。
这个太监,就是西园军首领宦官,蹇硕。
因为蹇硕手上有兵权。
还是去年的事,188年八月时,为讨伐遍地的黄巾贼,灵帝在洛阳西园招募壮丁成立一支战时赴外出征的禁军,因为担任着外出战斗任务指标,所以在诸禁军中实力最强,胳膊最粗。
灵帝任命蹇硕、袁绍、曹操等八人为西园军的八个指挥官,总指挥官是蹇硕,而且在从属上,涉及到军事问题时,大将军何进也要听从蹇硕的指挥。
相当于蹇硕这个西园军的“上军校尉”是整个东汉军事上的最高级别。
更关键的是,蹇硕与何进关系极差,势同水火。
蹇硕在去年就与诸常侍们共同劝说灵帝派遣何进西征韩遂,灵帝也同意了,但何进则上奏派袁绍到徐州和兖州去调集军队,声称要等到袁绍回来再进行西征。
这一拖二拖就拖过去了。
事过去了,但不意味着俩人的争斗就这么完了。
所以说,在立刘协,打击外戚上,蹇硕是既有意愿,又有能力的。
四月丙辰十一日,汉灵帝在南宫嘉德殿去世,随后蹇硕就要下手了。
他的时间比较紧,因为何进的势力很强大,而且刘辩是名义上的太子。
他要迅速杀掉大将军何进,他此时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
皇帝驾崩时他在身边,随后蹇硕派人去召何进入宫商讨国丧后事,何进听宣后迅速飞车前往。
人在着急忙慌的时候,往往是没有防备的。
按理说何进的命马上就要走到尽头了,没想到蹇硕这边出了叛徒。
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关系非常好,蹇硕忽略了这一个人事关键点。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并没有做到重点关系的重点排查。
潘隐知道蹇硕的阴谋,结果在迎接何进时用眼神示意有变。
确认过眼神后的何进知道了宫中事变,于是又调头飞车抄近道跑回了自己控制的军营,声称我有病,然后顶级战备。
两天后,四月十三日,一击不成的蹇硕选择了妥协,按照继位的正常顺序,太子刘辩即帝位,其母何皇后尊为皇太后。
何太后随后临朝主政,大赦天下。
小皇帝登基,袁家等到了梦寐以求的参录尚书事。
袁家家主袁绍的叔父,后将军袁隗升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同辅政。
要仔细注意这个人事任命。
何进一把手,录尚书事。
袁隗是参录尚书事,也入了台阁参与辅政了,何进要是不在就他说的算了,有拍板权,属于官员序列中的前二位。
有了袁隗坐镇,袁绍加快了政变的步伐。
看着自己的外甥登上帝位,何进越发清楚,蹇硕当初想要干什么。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死斗,没有任何缓冲的余地。
何进明白,蹇硕就是要扶植刘协,只要干掉自己的外甥,蹇硕就成功了。
但现在他在暗,你在明,你外甥的起居生活都是在太监手中的,万一哪天你外甥“天有不测风云”了呢?
所以何进必须要,提前干掉这个蹇硕。
就是在这个时候,袁绍开始掺和进来了。
他派了亲信张津去试探口风,劝何进要弄死全体宦官。
“袁绍因进亲客张津,劝进悉诛诸宦官。”
何进此时还算是比较冷静的,想对我下手的只有蹇硕,我为何要对全体宦官开战?
这边何进在着手布置对付蹇硕,蹇硕那边也琢磨着要把何进弄死。
毕竟他已经朝人家动过刀子了,矛盾公开化了,想修复回去是不可能的。
但蹇硕已经失去了偷袭的便利,他要找盟友,环顾一圈,只有来自同是一个阶层的太监大佬们。
这些太监大佬都位居中常侍,总共有十二人,史书上称呼他们,叫“十常侍”,为首的是张让和赵忠。
这里面没有蹇硕,《三国演义》中把蹇硕给加进去了。
十常侍看好的是何太后,蹇硕找十常侍,注定失败。
结果也和预料的一样,十常侍在等到蹇硕的合作信后,内部开了个会,会后这封信就出现在了何进的桌案上。
何进看到这封信,非常高兴,这意味着十常侍依旧站在他这一边,现在只要专心对付蹇硕就行。
对付孤家寡人,总比对付整个宦官集团要容易的多。
庚午(二十五日),失去了所有盟友支持的蹇硕,最终被何进串通黄门令阴谋暗杀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b582e8439a41562a116981f47a433a6.png)
随后,何进收了蹇硕手里的兵权。
没有了蹇硕,何进开始将矛头瞄准到下一个对手,灵帝生母董太后的董家。
刘协是这个老太太带大的,而且老太太还与儿媳妇何太后有着很深的婆媳矛盾,灵帝在位时,何皇后就与董太后打的很厉害。
没办法,她俩位置重叠,都属于外戚势力,你家牛起来就意味着我家要吃亏。
那个时候婆媳间就总爆发矛盾,董太后一生气就威胁儿媳妇,要让自己的兄弟骠骑将军董重砍了何进的脑袋。
叫的狗往往都不咬人,结果灵帝刚走人半个月,何进就与三公共同弹劾董家,命其回到封国,初六逮捕董重,董重自杀,又过一个月,董太后不明原因死亡。
老董家就此被铲除出了权力中心。
这个时候,何进已经完成了对中央军权的全部整合了。
按说事情到此,这次所谓的外戚与宦官的争斗就该落下帷幕了。
要知道,何进与十常侍他们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应该说,他们何家能有今时今日的地位,十常侍是出了大力的。
何进家本是屠户,他妹当初就是走了中常侍郭胜的关系才进的掖庭,然后业务能力过硬被灵帝宠幸,后来当上了皇后。
这个郭胜与何进是老乡,都是南阳人。
当然,郭胜能够帮助何氏成为皇后,看中的,是他们家没有背景,更容易控制。
后来,灵帝宠妃王美人生下刘协后,被嫉妒的何皇后干掉了,灵帝很生气,刘辩眼瞅也要没妈了,在最关键的时刻,是张让等人花钱求情帮着给保下来的。
当时的政治体制,外戚掌权无可避免,那这个外戚最好就是他们太监扶植起来的,没有士族关系的草包。
所以何皇后儿子刘辩的这个小皇帝,是何家与十常侍共同保荐下成长起来的。
小皇帝现在14岁,按照惯例大约还有20年的活头,接下来外有大将军府,内有十常侍,可以踏踏实实的进行下一个20年的统治计划了。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
太监集团栽培起来的草包大将军,就被这个人物给意外拐走了。
他就是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