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没喝过梅子酒,或许这款酒会是你的第一次尝试。
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好喝,而是它太容易被你看见了。
筷玩思维(www.kwthink.cn)说的这款酒就是被称作“低度果酒黑马”的梅见。首先,从商超到线上,只要提到梅子酒,那么梅见就会进入视线——全渠道覆盖、全渠道营销、新颖的配餐低度酒概念、吸睛的营销文案和包装,你没法忽视它,甚至还会先入为主地喜欢上它,因为它是“好酒梅见”嘛。
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没错,当年江小白也是这样火起来的,而在江小白落幕之后,同属于江记酒庄的品牌“梅见”走了同样的路。只不过,梅见的品类归属“梅子酒”比江小白的高度白酒更有文化内涵,又切中当下文化自信崛起的趋势,一切就有些不同了。
可是,梅见脱去文化外壳后仍旧是江小白的内核。
“梅”在中国文化的版图里有着独特的位置,梅花自不多必说,梅花的果实梅果也是很多文化意象的渊源。梅酒也常常入诗,但现在一提起梅子酒,大多数人会想到日本梅酒。
梅见在定位之初就做了很多文化上的贴合,显然是成功的,随之又继续深挖梅的关联意象、打造了不少营销事件。
从销量上看,梅见无疑是成功的。但是,总能感到一些不安——这和江小白太像了。当初江小白是通过瓶身文案的犀利搞笑内涵,以此来触动年轻人喝白酒的意愿;梅见则是通过梅文化的延伸打造国潮创意,让年轻人爱上梅酒。
更有趣的是在产品上。江小白是蒸馏高粱酒,口感香型上和酿造酒不可比肩,场景上也不如老牌高度蒸馏酒广;梅见也非纯酿造酒,和一般意义上的青梅酒味道也有差异。
这也是被真正的梅酒爱好者们所质疑的。
“勾兑酒,上头”、“酒精味很重”、“期待满满,味道有点垮”是关于梅见常见的评价;在性价比方面,“价格高,和味道不成正比”、“饮料的配方,酒的价格”等评论也是屡见不鲜
一些专业人士则认为,梅见最大的贡献是提升了整个青梅酒市场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喜欢青梅酒,如果只看酒质和酿造工艺,梅见根本不能代表中国青梅酒的水平。
更有品酒达人指出,低度果酒入门小白选酒时,不能单看广告,更要看酒的“身份证”——配料表。
从梅见的配料表中可以看到“水、高粱、浓缩青梅汁、黄冰糖、白砂糖、青梅、果葡糖浆、焦糖色。其中的浓缩青梅汁、果葡糖浆、焦糖色直接暴露了这是一款典型的蒸馏配制酒。还使用了焦糖色,就是模仿青梅酒该有的颜色。
反观其它几款国产青梅酒,“水、青梅、糯米、酒曲”、“青梅、白酒、蜂蜜、白糖”,这些才是真正的青梅发酵、高度酒浸泡的传统工艺青梅酒;甚至有一些品牌使用了青梅纯果发酵的酿造工艺,以此来对标日本高端青梅酒。
相比之下,梅见的品质就十分尴尬。
还有一点,梅见在网络上介绍了很多兑饮微醺的喝法,有爱好者评价这是为了掩盖酒本身难喝的事实。有趣的是,江小白后来也出现“江小白+”的混合喝法,将前者与各种饮品勾兑得出全新口味的酒水,救了江小白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当年江小白很火,但尝试过后却又觉得只是文案很火;梅见如今也很厉害,但尝试之后就觉得只是营销很厉害。
不同之处在于,喝白酒的人对白酒有基本认知,能喝的出来好坏,能在下一次购买决策中就放弃江小白,而喝梅见的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是把它当成佐餐饮料、聚会氛围组的,对口味的认知和评判意识都不强,于是还会产生复购。
不过,人们对于更优质的饮食的追求是持续的,一旦认识了梅酒,市场会快速被教育。梅见虽然目前销量可观,但市场一旦打开,无疑面临随时被竞争者攻陷的风险。
到彼时,梅见的营销就如此时江小白的文案情怀,已经无法再撼动人们的腰包,因为大家都会再次明白,酒本身的口感味道才是能够被传承的原因。
在其它品牌竞相争夺的夹击下,价格战、营销战将会愈演愈烈,梅见是否能摆脱江小白的颓势发展路径,就显得更不容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