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三月二十八日

玉见沈华文评 2024-03-30 01:42:37

1777年3月28日

鲜鱼口大街大火蔓延 席棚茅草屋立时俱毁

明朝正统年间,在老北京城里也是一处有名之地,这里卖鲜鱼的人居多,形成了北京城有名的最大鲜鱼市场,起初这里叫“鲜鱼巷”,后改叫“鲜鱼口”。

这里曾经是买卖云集、热闹非凡的地方。什么黑猴毡帽店、马聚源帽店、天成斋鞋店、便宜坊烤鸭店、会仙居和天兴居炒肝店、正明斋饽饽铺、长春堂药店、兴华园浴池、天乐园大戏院……全都聚在这条不长的街巷里。

以至于民间有一个说法:“前门大街中段,西有大栅栏,东有鲜鱼口”。

明、清两代,紫禁城内和正阳门外大街的火灾频繁。正阳门外的鲜鱼口大街,由于街巷狭窄,街旁多为板房茅屋,起火后容易蔓延成灾。

御史玉麟经过研究,认为那些用席棚和布篷围成的戏院,商民支棚架屋开设的临时市场,留下了严重的火灾隐患。考虑到这些借片席以栖身,假贸易以糊口的城市贫民的实际困难,他奏请将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屋,毁坏后不得重建,即令清出还官。

传说,这条街里有一座火神庙,因为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了,里面供奉的黑头红脸的灶王爷(也称火神爷)更是灰头土脸脏兮兮的,好长时间没有人搭理他了。马上可能也就要面临着拆迁的命运。

乾隆四十二年二月二十日(1777年3月28日),狂风大作,鲜鱼口大街起火,大火借助风势,一连烧了三天三夜,鲜鱼口的席棚草房全部被焚毁,火灾过后,人们惊奇的发现,唯有那座火神庙依然伫立在废墟之中,未有损毁。

于是,人们连忙向火神爷磕头,大家纷纷集资募捐,给火神爷重修庙宇,请他原谅百姓的无知,忽视了对火神庙的修缮,让他继续保佑大家。随着庙宇的翻新,很快,火神庙焕然一新,火神爷披金挂银,威风凛凛地坐在那里,享受着人们的香火。

虽然这事属于巧合,但是被民间赋予了很多神奇的传说,后来,这件事也被乾隆皇上知道了。

乾隆帝在这次火灾事故的批复中指出:“正阳门至天桥一带,系圣驾祭坛经由之所,从前曾将两边铺房,一律取齐修整。今鲜鱼口失火,若拘泥玉麟原奏,概令清出还官,则街道参差,于观瞻有碍,将该处所烧房屋,仍令准其补益”。

嗣后自正阳门至天桥一带房舍,遇有毁坏者,亦准其照旧修盖。

0 阅读:0
玉见沈华文评

玉见沈华文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