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其固定的规律,人在做事情时要顺应这种规律,避开禁忌,才会风调雨顺。
风水学广泛应用于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包括丧葬,嫁娶,开张等社会活动。
家宅风水,是普通人接触风水学比较频繁的一部分,一些有关家宅风水的俗语流传至今,譬如:“住房后面搭小屋,五年就有三场哭”,“宁愿屋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等。
其中有一句是关于家门的——“一户开两门,人财都难存。”那么这个两门是指什么,这句俗语又有何讲究呢?
一. 俗语的出处和“一户开两门,人财都难存”一同流传下来的,还有一个佐证的故事。
据说在很久以前,一户普通人家有两个儿子。从前是农耕社会,两个儿子意味着双倍的劳动力,自然是好的,而两兄弟一起长大感情甚好,家庭也和睦其乐融融。
可惜好景不长,在两兄弟各自娶妻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兄弟两个各自的妻子都对彼此不满,妯娌不和家宅不宁。
父母健在的时候还好,毕竟父母在不分家,虽然不和睦但还是能勉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两兄弟的父亲认为家宅是祖宗留下来的基业,不能随意改动否则会破坏家族的气运。怕自己百年之后,兄弟离心会改动家宅,临终前便交代了两兄弟,一家人一定要紧紧在一起,无论如何这座房子也不能开出两扇门,意思是希望他们不要分家自立门户。
然而,两兄弟因为妯娌不睦最终还是分了家。
于是,在原本的院子里砌起了围墙把两兄弟隔开,同样的,也多开了一扇门。
不想这个错误的决定,为日后的祸事埋下了伏笔。
一日,弟弟的家里起来火,哥哥想冲过去救火,却被紧锁的“第二道门”拦在了外面,围墙也翻不过去。
哥哥只能眼睁睁看着弟弟家被烧毁,更可惜的是,家宅本是一体,弟弟家的火势无法扑灭,顺势烧到了哥哥家。
最后,父亲给两兄弟留下的家宅毁于一旦。
试想,假如没有另一道门,兄弟两人是不是就能互帮互助,及时把火扑灭,家宅也能保住了。
从此便有了“一户开两门,人财都难存”的说法。虽然单凭一个事实不具有太多的说服力,但这句俗语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有一定参考性的。
二. 俗语的道理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古代人并不是单纯的在说“门”这个物件,而是不愿看到“开两门”背后的结果。
古代人不像现代一样买的是现成的商品房,价值主要在于建筑的本身,他们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块地。
这块地可能是祖辈积攒下来的,也可以是自己凭努力买的,有了地才能够建房子,所以地才是居住的主导因素。
通常,一块地可以代代相传,后辈们群居在同一个大院子里,拜同一个祖宗,宗族凝聚力比较强。
这时,如果一个院子开两扇门,通常则意味着分家。
毕竟孩子们都长大了,要娶妻生子,其生的孩子又会有下一代,每个人都要有单独的生活,又不愿意离开这片土地,那便只能分家。
原本的大院子,会被分成几个狭窄的小院子。
古代史农业生产型社会,多人且团结意味着生产力足,生活温饱,而生产力量一下子分散,也就意味着家族开始慢慢瓦解。即使是原先比较富裕的大家族,在经历多次分家以后,如果后辈不能做出新的成绩,这个家族的钱财也会越来越少。
分了家,家族之间凝聚力不再强劲,钱财也逐渐减少,正是应了那句“人财都难存”。
除此之外,“开两门”可能会让别人认为这个家族已经出现了不睦。
只有一个门,意味着院子里的人只能从一个地方进出,必定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有两扇门,则意味着人们可以从不同的门口进出,不会碰到对方。
如果一大家子兄友弟恭,和和气气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怎么会不想打照面呢?
这时候有心之人就会揣测,家族的内部已经出现了矛盾。
如果说家族团结就像一块坚无不催的盾牌,那么出现内部矛盾就是这块盾牌开始有了裂缝,从有了裂缝开始,盾牌就不再坚不可摧。
这无疑是给了对家族财产虎视眈眈的人趁虚而入的机会,进一步瓦解家族的力量。
其次是从安全的问题考虑,开两扇门会带来更多的隐患。
古代并不像现代社会一样法治程度高,家财充裕可能会引来贼人的“光顾”,尤其是在动荡之年,强盗对富户烧杀抢掠的事情更是层出不穷。
这时候,院子内有两扇门,会形成一种“顾得了头,顾不了腚”的局面,集中力量在前门,强盗就会攻破后门,反之亦然。
而且主人家无法得知强盗到底会从哪一扇门攻入,难以集中力量抵御。
倘若只有一扇门,这个问题便不会存在,强盗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因此只要集中精力来守护一扇门就可以。
现代人已经不再完全依靠风水来对住宅进行布局,更多是追求自己内心的住宅喜好。
许多人家会开前后两扇门,以此达到“南北通透”的舒适效果。“一户开两门,人财都难存”虽然在现代人的视角下带有或多或少的迷信色彩,不少的年轻人也已经不爱再沿用传统住宅布局,但这句俗语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那句老生常谈“家和万事兴”,家庭内部的团结与和谐是决定家庭兴衰的关键。
可见古代人执着于“门”并不单纯是因为痴迷于风水学的原因,还考虑到了许多现实因素。“一户开两门,人财都难存”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古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
真他妈有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