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北京最早的城垣角楼

亰人爱史记 2024-03-30 16:10:37

“辽”(九〇七年至一一二五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

辽代五京地图

辽代都城采用五京制,五京分别是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上京是首都,其它均为陪都。

辽代南京城复原图(黄色部分是大城,橙色部分是子城和宫城)

辽代南京城是五京中面积最大的,分为大城、子城、宫城三部分。大城又称外城,呈矩形,南北长约三千米,东西宽约两千二百米。子城又称内城、皇城,位置偏居大城西南隅,其西城垣是大城西城垣的南段,南城垣是大城南城垣的西段,即子城的西城垣和南城垣与大城的部分西城垣和部分南城垣重叠,从而使子城的西北隅、西南隅、东南隅均和大城城垣相交,而子城东城垣和北城垣分别向北、向东交汇形成子城垣东北角,独立于辽南京城的中心位置,在此东北角城垣之上建有角楼,名“燕角楼”。宫城居于子城内东半部分。

“燕角楼”是辽代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古都北京最早有记载的城垣角楼。元代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脱脱撰写的《辽史·地理志》中有关南京析津府的内容记载道:“皇城……东北隅有燕角楼。”清光绪年间著名学者朱一新编著的《京师坊巷志稿》曰:“今南北烟阁径三里许,皆以燕角楼得名。北烟阁直抵西便门,正如《辽史》所云之东北隅也。”现北京广安门内的南线阁、北线阁就是《京师坊巷志稿》中提到的南烟阁、北烟阁旧址。

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沧桑巨变与朝代的不断更迭,辽南京城早已在金天德三年(一一五一年)至金天德五年(一一五三年)被扩建成了金中都城,而金中都城又在金贞祐三年(一二一五年)被蒙古军队攻陷和毁灭。

辽代南京城燕角楼故址与西二环路广安门桥的位置关系图(两者均用橙色横线标注)

辽代南京城燕角楼故址标志

辽代南京城燕角楼故址标志

辽代南京城燕角楼故址标志

辽代南京城燕角楼故址标牌

辽代南京城燕角楼介绍牌

“燕角”

经考古发现,辽代南京城“燕角楼”故址的大概位置在今天广安门内大街(东西走向)与南线阁街(南北走向)、北线阁街(北南走向)交汇处,故二〇〇四年十月一日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政府在广安门内大街与南线阁街、北线阁街交汇“十”字路口东南角立起了辽代南京城燕角楼故址标志和标牌。

0 阅读:0

亰人爱史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